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传奇人生

读经随感

[复制链接]
 楼主| 传奇人生 发表于 2012-4-27 11:0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传奇人生 于 2012-4-27 11:10 编辑

“读经随感”续:
       与时俱进,这个词语,其实我们都很耳熟了吧?因为我们在看电视新闻的报道中,或者在写工作总结汇报中,或是在上下级的开会言谈中,我们都非常耳熟了,也非常理解词语的意义了。
       可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特别是在拜读圣贤的经典的时候,我们会想到“与时俱进”这个平时常常听到的词语呢?我们在读经的时候,双手捧着圣贤的经典,眼睛看着一字一词,脑子里也许浮想联翩呢,想象着犹如圣人站立或者盘坐在头顶眼前的虚空中,一字一句腔正字圆地诵读给我们教诲给我们生活的做人的道理,想象着那个时代那些岁月的人们的日常生活起居言谈举止衣着······犹如穿越时空,回到春秋岁月,跨到秦时明月汉时关······当我们摇头晃脑地诵读完一章或者一本经典时,我们又回到了这个E时代,我们能够不回来吗?因为还得要去播种春天的希望接纳夏天的雷雨盛放秋天的果实包裹冬天的寒风······
       我们能不与时俱进吗?这就是理想和现实的问题。所以,理解就是在于当下!与时俱进是发展的必然!我们继承着经典的精髓,吸收着经典的精华,培养起经典的朴素辩证思维,用继承和发展的认识和实践来呤读祖先的经典,也是美美的一次享受经历,更是深深的一次洗礼沐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传奇人生 发表于 2012-4-28 13:5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传奇人生 于 2012-4-28 14:07 编辑

“读经随感”续:
      众人为师,在我们读经的时候,其实不是只读一位贤圣的经典的,我们的孩子也是不可能只有一位老师的。从呀呀学语的父母也许就是第一位老师了,再是幼儿园的老师们,小学的老师们,还有初中的各位老师,还有高中、大学······所有我们一生中所接触的事物,也许都是我们的老师。活到老学到老,就是以众人为师,以天地万物为师!
      在天地间,我们的存在都是一种参照依存的,没有孤立的事物,人如果不广开言路,也就不会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了!只有开放的心,才有包容的气量,接纳各种观点,就如孩子诵读经典一样,是有各时代的不同圣贤的经典的,所以,孩子就会得到各种认识的交融,最后才会有他们自己的认识观念和思维方式。
      没有大言,没有口号,看世间一切总是默默地生长,就如孩子的长高一样,总是在不知不觉中长大的,也没有那一朵花会告诉你自己要开了要谢了一样,就如一年四季的更替也总是渐渐地改变进行着。而我们总会无法也是无心去关注那些无声的东西,总爱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正是人的“负阴抱阳”的规律在左右着自己的慧眼。所以,天道无亲,只予善人!
      从基础的教育开始,我们总不会依然抱着基础不放直到终老吧?中途的学习和发展是需要更高层次的理论和实践的内容引导,引导我们在学的阶段迈向用的阶段,甚至是创造的开始······
      而我们的凡心总爱名和利,在利益的驱使之下,更容易失去“处下”的心境,物强易折,也就走向初衷的反面了,物极必返。唯有虚无的心态和认识思维,唯有众人为师万物为师,才不会步入崇拜和形式教条中迷失自己的泥潭。
      读经也需要在广博的基础上,在比较中明白大道,从而进入道虚的无限中发展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传奇人生 发表于 2012-4-29 16:07: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传奇人生 于 2012-4-29 16:09 编辑

“读经随感”续:
      立志,志愿,对于孩子来说总是模糊的,而家长却盼子成龙望女成凤,这就是人的欲望和私心之故吧。也是现代作为家长的通病吧?那么我们怎样给自己许下心愿呢?怎样给孩子引动志愿,展开幼嫩的翅膀,扬起理想的风帆 ,冲向蓝天白云,驶向蔚蓝大海呢?
      根据《生存与修炼》一书对老子《道德经》的讲解,从中可以得知立志的方法,内容上不是具体,而是抽象的;不是小与实的,而是大且虚的。那么对参与经典诵读的孩子或家长,是不是也需要一个立志问题呢?
      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我们做事总需要动力和勇气的,还需要一个远期的目标,哪怕那个远期的是如何的悠远,正因为悠远所以无限,无限所以有不断发展的空间,也是因为无限的大和虚所以才能成器!
      在孩子的被动诵读经典中,由于志愿的确立,也就成为主动的参与者了!虽然,在诵读的时候是无心的不在意之下的,其实也有收获的,也许没有记住一个字一段话,只要在关注着经典,关注着所立的志愿,也是有所收获的。
      孩子的心如水一样总是在流动中的,我们家长也没有必要强迫他诵读,可以变为讲经典里的故事,孩子都是爱听故事的,一边听着一边想象着感动着,是多么温情的家庭交流的事情!我的孩子在小时候就是很喜欢听我讲书本上的故事的,也不知是他懒还是怕孤独的原因吧,每当我们父子俩在一起时,他会拿上一本成语故事或者笑话之类的书,一起看一起听我读,看他那个样子,总会同我一起笑一起领会故事中的真意与哲理!一直到他累了想睡的时候,讲到我自己口干头晕的时候!我还发觉孩子特别喜欢盘古开天等神话故事,我们为什么不从这些动人的情节入手,开始给孩子引导呢?从而爱上经典的精华,启迪孩子的善心和智慧······
      我们家长,如果能有孩子般的童心,也能从经典的诵读中明白事理懂得人生的真谛生命的奥妙的话,对孩子的教育和抚养也许得益匪浅的!可是反观我们大人的生活习惯和对生活生命的理解,又是如何的呢?等待,盲目,得过且过,还有就是贪婪自私与放纵自己的欲望罢了。这就是现实!
      还不如看看经典,与孩子一起看读,或者每个星期六晚上7::30去聆听厚音老师的YY语聊(ID频道:61236481,对经典的讲解和回答论坛上的修炼提问的回答,也许聆听多了,也就在心身上发生根本上的改变,思维认识上也许会得到辩证和谐地发展开拓起来,更使我们知道“立志”对于读经对于教育上的意义与修炼上的意义是一样的,因为人从出生开始就在修炼自己中了,只是个体生命与天道之间的被盗和盗取的不同而已。所以阅读经典、学习经典、许下人生的志向······正是人生的船在灯塔的指引下前进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传奇人生 发表于 2012-4-30 16:2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传奇人生 于 2012-4-30 16:41 编辑

“ 读经随感”续:
     根深叶才茂,看世间的树木,那些树冠茂盛如华盖的,哪棵不是根深久远的呢?可是根总是需要深埋泥土中,默默地吸收土壤中的养分,传输到枝枝叶叶,使岁岁月月叶茂花开果实!都是因为有了根作为基础的隐态的支持。
     而我们的读经也是需要知道根本,知道哪些是枝叶,哪些是花果。不然也就眉毛胡子一把抓了,所以要知道一本经典的根本和华丽的枝叶。不然也就轻重不分,甚至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还有的可能把枝叶当作了根本,舍本求末!
     人的生命也是一样的,有阴性的一面也就有与之相对的阳性的一面,就如精神和肉身,精神和物质一样的关系统一存在。一本经典也是一样有阴和阳的组合的吧?也许我们对孩子也好对自己也罢,都只看到经典的文字这个阳性的一面,而往往忽略了文字背后的哪个无限的背景意识的空间,我们只把文字当做了学习的对象,而丢失了文字背后阴性的也就是作者原来的真意或者说是本意吧,我们是不是这样去读诵经典的呢?
     其实,我当初看那些经典的时候,我总是无法大段大段地背记住的,也不知是为什么,或许是自己的惰性在潜在一面作怪吧,也许就是自己的兴趣点不同吧,也许是我的记忆功能的不佳吧,不管是何故,还是非常那个时候自己没有只记文字,而我都会浮想联翩地想象起那些时代那些文字所描写的场景,甚至看到没几页就会打瞌睡起来的,总之,我是不善于记忆的。
     从聆听了厚音老师对《道德经》、《阴符经》、《庄子》、《坛经》、《黄庭经》和大家在www.xuande99.com 上所提的问题的联系“经典”的讲解后,才明白其中的缘由,原来我们的意识是由背景意识、关注意识、当下意识的立体型的构成的,需要的是我们炼习意识的分配方法和修改自己原来的只关注眼前的那种执着的单一的“死板”意识。简单吧?是简单!只要我们理解了古人所说的原理和原则以及天地生化的道理与规律,也就可以给自己一个豁然开朗的启示了。
     问题可就是在于用上面,我们总是在启示了之后,也就放走了那个根本,人的灵感火花一闪就会熄灭的,是那么匆忙,真是来也匆匆其去也匆匆的那么快速和不可琢磨!但这就是需要我们日日夜夜关注自己的缘由吧?
     根,在文字的背后,在虚空的无限中······我们在读经的时候有抓住了那个根和本了吗?还是流落在形式中的文字游戏里了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传奇人生 发表于 2012-5-1 12: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读经随感”续:
      道向内求,认识自己,这是做人最难的事了,你说自己很了解自己,谁说不认识自己的呢,是吧?面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好像都是合情合理的事,就如我在发这些读经随感一样,都自认为都是对的一样,其实,或许其中都是乱编的猜测的呢!这就是做人的悲哀之处吧,因为现代的我们都是追逐这所谓的现代文明现代生活现代享受,在追逐中不知不觉里迷失了本来的自己,哪个曾有过真心实意的自己呢?
      在圣贤的经典前面,我们是否也有过迷失自己呢?或许还曾以为买来大本大本的经典,放在书架上,当作装饰,摆设给来宾看看而已,有时候,也来几句之乎者也,以显示自己的古语经典水平······人就是这样中流逝年华的吧?
      其实,会不会说出几句之乎者也的也没有什么关系的,因为只要自己内心是直心的,也就是最自然的了最本真的了。所以,道向内求,而非向外寻寻觅觅,以至终老······
      看我们的生命构成,我们认识自己的生命吗?如果连自己的生命还未明白,哪么又怎能会自觉自己呢?所以,在空闲的时候,不妨去翻翻厚音老师的《玉真通解》,厚金老师的《道医学》,还有不妨去看看现代易懂的《中医基础理论》里的内容,我们也不一定要象医者那样专业,但只要了解一点,或许对认识自己是非常有帮助的。我们的祖先是那么伟大,早就用最简朴的语言,来阐述阴阳学说和五行分类以及对人体脏腑、气血津液的隐态的和显态的了。可是我们的后人总喜欢立竿见影的“挂点滴”方式去了,这也是人的”负阴抱阳“的习惯吧?
      就如我们喜欢上经典一样,从诵读中,其实正可以反观自己的时候,正好如与古人的比较中用反向观察来认识自己,我是我吗?原来我们的对面还有一个虚我的存在,也许是自己意识的分配后所存想的一个虚像,但那个就与实在的自己形成了阴和阳的统一,这个性命统一整体构成了真实完整的自己!有空的时候,不妨用那个虚我来“省视”实体的自己、照耀实体的自己,也许真的能够悔过迁善呢,甚至也许真的可以修改实体这个自我呢,使自己更加俊美、潇洒、活脱、善良、真实、谐振······
      在谐振中得到损有余的弥补上缺失的,这就是改造自己吗?我们认识自己的目的,也就是为了改造自己吧?正如读经是为了给自己和孩子一个好的修养、好的教养一样,但没有参与读经的时候,用这个虚实的统一谐振照耀审视,也是可以得到认识自己改变自己的吧?
      那么,就不妨试试嘛,认识自己,何乐而不为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灵通 发表于 2012-5-1 20: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东西到底是写给别人看得还是先要给自己看的呢。思考者习惯了的角色是以思考来代替真相,也确实是,很多东西真相就是自己所想,到底是不是自己认为是就是了。拿着经典来照镜子是最要不得的,人会越来越假,越来越习惯于那个不真实。可学习到底是如何来做的呢?是需要我们重新来思考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传奇人生 发表于 2012-5-2 12:38:59 | 显示全部楼层
灵通 发表于 2012-5-1 20:21
这个东西到底是写给别人看得还是先要给自己看的呢。思考者习惯了的角色是以思考来代替真相,也确实是,很多 ...

哈哈哈,这些都是先要给自己看的吧,也就是先反思自己的个体,然后随缘给人家看看也是无妨,当然,那也就让逢缘人自己去选择了。思考的东西,当然是肤浅的片面的,而且也是容易习惯了的,但不可以替代什么真相的,只是说说自己个人的思考罢了。还望大家的指正和一起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传奇人生 发表于 2012-5-2 13:3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传奇人生 于 2012-5-2 13:37 编辑

“读经随感”续:
       读经与修炼,好像两者没有关系似的,有些家长一定会问:孩子还小,怎么知道修炼?读读经典也就可以了嘛,再说,修炼是那些庙里观中的事,与我们学习经典有什么关系呢?
       是啊,说没有关系也是有关系的,其实,在读诵经典的时候本身就是与圣贤在一起交流中了,只是我们没有放在主动性的位置去交流和改变而已。修炼也就是通过修、炼、悟的过程来认识自己、改造自己和发展自己罢了。并不是说修炼就是那种搞迷信和宗教式的那个样子的东西,其实修炼就是在生活中工作里和大自然中不断地修改和锻炼磨炼自己,使自己健康成长起来、处事处世明理懂事起来、认识观念全面起来、生命内外和谐起来······所以,不要一听说“修炼”就是不好的事情一样,其实,那些经典圣贤们,哪个不是通过修炼来开启各自的智慧而总结出所谓的经典然后流传至今的呢?所以说,我们所读的经典也就是一次一次的修炼自己,只是我们太被动罢了。
      有时候面对一本经典,调整放松好心身,悬头顶,收下颌,舌头轻接上颚,面带微笑,挺胸收腹,虚腋窝,关注吸气不管呼出,细慢均匀柔和······配上一些画面,给孩子有个想象的着落点,并且允许孩子无限地创造性地发挥想象和联想,哪怕就是给孩子想想眼前那一片波光粼粼的大海上日出美景,温馨的日光照耀着自己里里外外,晶莹剔透,快快乐乐······大人还可以继续想象着大海上一朵莲花渐渐地长高渐渐地打开,莲台上坐着全新的自己的童年或者是自己婴儿时的样子······
      这些不妨翻翻厚音老师的《修德通真论》里的阐述和方法的。
      总之,所有的想象都是假的,只有文字写在白纸上是真的现实的,虚的和假的幻想的都随它生生灭灭,何须当真?就如我说的话一样,就当看着读着玩玩而已就可以了,何必当真,是一样的道理。我们的生活中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岂也不是一样的道理?又何必太在意于心间呢?还不如投入自己手头的事情中工作里,在劳动中融合着社会大家与天地自然,劳动的收获就是自己的成果!
     这就是读经和修炼的统一,是生活的回归和生活的升华,从而走上幸福健康充满智慧的快乐人生大道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白杨 发表于 2012-5-2 13:49: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清楚楼主是自己写的还是转帖谁的。
好像文体是论述文或曰议论文,但是论点、论证、论据都不清楚。
随感也不知道是随了谁读经的感。人物,时间、地点不知,事件、发生、结果不明。

总之,不怎么真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阿城 发表于 2012-5-2 13:5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嗯。这年头想说点啥玩意,也不容易。你就睁一眼闭一眼算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8 21:24 , Processed in 0.020441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