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潘胜宏

绝学无忧

[复制链接]
箭凌 发表于 2017-6-26 09:2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潘胜宏 发表于 2017-6-26 06:16
我莫名其妙的突然感觉到有妖气,就在这段文字背后。
什么都是抽象的、虚的,仔细想想有点忧虑,时间耗不 ...

    交流不宜打乱战,特别是有多个人参加的讨论,大家都有点自说自话的时候,就要看清各自的自说自话是联系哪个人的哪部分时,才好归类。
       我这段话是看了灵通的”你学了这么多道德经呀,阴符经呀,黄庭经呀什么的,可到了事情上你怎么办?来来去去的老想用这么个自己还不明白的东西去指导自己生活待事,只是给自己添乱,添忧”的想法。没有别的。
     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生活的,简言之,就是要有点情趣,也可以把读经典(我所谓的哲理性抽象性的东东)看做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情趣性的读(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而不是咬文嚼字、解方程式、写论文的读,类似唱K的爱好,用则凭感觉,这样的学负担少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箭凌 发表于 2017-6-26 09:4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抽象的道理落实到个人,就一定要具体化”,这说法也不错,很多经典(相对来说道德经、阴符经、坛经里面比较多一些,当然只是相对而言)相当于口诀,里面是可以一句一句的拆开,然后再具体使用的。但是你读的时候不容易拆开,只能找到一些感觉和思绪,这就够了,不要再强解下去,强解就是空转引擎,只是消耗能量而没有效益了。     
      只有和具体场景结合的时候才可能拆开单用,这就要看平时的功夫了,平时的细密功夫,临场的感觉需要结合,这样才做到具体和抽象相结合,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相结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箭凌 发表于 2017-6-26 10: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时间耗不起,也是很对的,但如果目的性太强,也容易造成欲速则不达。你培养一棵大树,或者建设一座大厦,根须和地基的深广决定了上面的部分的高度和结实程度,不能只看到上面,不注意下面部分。这就是阴阳的搭配要合理,而且阴最好要大于阳,阴一定要在前面。
     什么是阴呢?我觉得情趣也是阴。我往往看到公园里面锻炼的老人,一边锻炼还一边放些红歌或者老歌,还很大声,一路走过跑过练过,一路喧哗过,锻炼身体的目的很明确,但是有没有懂得山林之趣在清幽,以山林之清幽入己心之清幽,获得另一方面的滋润?那就说不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潘胜宏 发表于 2017-6-26 10:41:43 | 显示全部楼层
给你点赞。
箭凌已经得熊的说教之精髓。多数人只得皮毛。我不瞎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中中 发表于 2017-6-26 19:3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中中 于 2017-6-26 19:41 编辑


交流不宜打乱战,特别是有多个人参加的讨论,大家都有点自说自话的时候,就要看清各自的自说自话是联系哪个人的哪部分时,才好归类。
       我这段话是看了灵通的你学了这么多道德经呀,阴符经呀,黄庭经呀什么的,可到了事情上你怎么办?来来去去的老想用这么个自己还不明白的东西去指导自己生活待事,只是给自己添乱,添忧的想法。没有别的。


时间耗不起,也是很对的,但如果目的性太强,也容易造成欲速则不达。你培养一棵大树,或者建设一座大厦,根须和地基的深广决定了上面的部分的高度和结实程度,不能只看到上面,不注意下面部分。这就是阴阳的搭配要合理,而且阴最好要大于阳,阴一定要在前面。
    什么是阴呢?



嗯,很好,箭凌这两段话说的,完全是自己本来的思维,自然清晰,流畅,其他的文字略逊。
不是说内容,内容没仔细研,只是说这种思路,这种方式,这种真实感。为什么你长期以来就不是这样说话呢?我赞同不赞同你讲的并不重要,你讲的很清晰,让人知道你讲什么这种能力你还是有的。如果你经常性的这样,那就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潘胜宏 发表于 2017-6-27 09:4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中中威武啊,看箭凌会是什么反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箭凌 发表于 2017-6-27 10:0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需要有什么反应?当然是谢谢指教了!

我觉得作为论坛管理员,身段要柔软,要舍己从人,尽量多磨出几个接触面和大家打交道,而不是棱角分明,比较好一点。


当然我这方面也做得不怎么样,惭愧惭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潘胜宏 发表于 2017-6-27 11:04: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中这话说得让我很解渴。
实在是因为熊式语风让我苦不堪言
你说没听懂?好像是懂了
你说懂了吗?又好像没懂
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山谷里的种稻人 发表于 2017-6-28 00: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绝学就是不学?绝还有极端极致的意思,绝学可以理解为极端极致的这样的一种学,所以问题转化为怎么理解这种极端极致的学了,这和平常人的学肯定是不一样的了。用一个套路来描述:普通的学是有局限性和有限性的,而绝学具有整体性和全然性,是可以应对无限性的,所以没有可担忧的。这样的学不是仅仅主观上的学,而是兼顾阴阳平衡的生命系统的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潘胜宏 发表于 2017-6-30 09: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绝理解为绝妙的也可以啊,比如武林绝学。
达到无忧境界的绝学境界最后还是只能“不学”,解释为不学更加合理一些。

理解都正确,关键是怎么用于实践呢?

根据当当网推荐我买了《丢弃的艺术》,之后就再也不买书了。李国庆知道后当场吐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7 22:54 , Processed in 0.016758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