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非我非非我

生存 修炼 感悟 (三)

[复制链接]
 楼主| 非我非非我 发表于 2020-1-3 21:5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厚音 发表于 2020-1-3 14:40
"由此一吐,感觉身体轻松明快了许多,也敞亮了许多,敢于承认自己的阴暗和强硬了,接纳了自己,也理解了他人 ...

感恩老师的指导帮助和鼓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非我非非我 发表于 2020-2-28 09:44: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非我非非我 于 2020-2-28 09:46 编辑

昨天玄德之境群贴了老师解答道友问题时讲的一句话:“立志就是让人的意识基础内有一个愿意为之永恒努力的存在”。其中“永恒”二字对我有启发,因这二个字,我似乎解决了我立志问题中的困惑。这个困惑就是老师讲的“立志要大而虚”,这个“大而虚”给我的感觉是很不靠谱,是根本就做不到,既然做不到,这样的立志又有什意义,还不如不立,心里还轻松一些。

“永恒”是什么意思,是生生世世,而不单指这一生这一世。而我自己以前的理解只局限于这一生这一世,心想人一辈子能有多少时间为此而努力,忙了工作家庭人事,时间所剩无几,能踏踏实实看看书,做点手边脚跟边的事就不错了,还能为众生着想多少,尽然说众生不解脱,自己就不解脱,这不是说假话哄人嘛。

昨天晚上把论坛上老师讲的关于立志的内容看了一遍,又把《道德经》看了一遍,想理解为什么要“大而虚”,暂时简单的理解为,“大而虚”是引导是积累,这个积累是超乎我们想像的,而爱众生则是“虚”的根,有深根才不容易飘掉。

文章链接:
厚音说立志
西游记第32讲—真性万物一体,假性阴阳分离,《西游记》通过正邪之间的故事阐扬同一辨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非我非非我 发表于 2020-3-1 10:34: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非我非非我 于 2020-3-1 11:21 编辑

在老师语聊录音下载里,有道友整理的一篇关于立志的观点,我本来想把原文复制出来,这样便于阅读,可是怎么弄都复制的是一个字二个字就占一行,只能链接。厚音老师关于立志的一些观点。我只想找出立志为什么要大要虚,所以是断章取义的,链接原文便于日后再看。


修炼的路上能走多远,应该是和志向有关,有大志向,会走的更远,可是多大才算大,很难有一个标准说清楚,所以最大志是多大?与道相合为最大。为什么要虚?首先立的志是在人的脑海里、感觉里、意念里; 其次,道本身是虚的,一个虚的东西你很难呈现出来让别人看,但又不能说他没有。就象一棵树,枝叶向虚空生长时,需要根提供养分和虚空进行交换,人修道也是和自然有一种交换,虚的根要扎在百姓里,用忘我无为的精神为老百姓着想,这样,才不容易迷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非我非非我 发表于 2020-3-11 20: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张老师今天在玄德之境群提出了好多问题,很值得思考学习,我就复制在这里了。


1、饶他为主我为宾。他是谁?我又是谁?主宾怎么在生活中、在修炼中体现?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和结果?

2、老师在讲解经典的时候,都着重讲了什么?谁把注意力关注在这些方面了?

3、《道德经》说是“无尽上仙”的出处,但《道德经》有什么功法没有?过去的人为什么依《道德经》修炼而成功,而我们为什么不行?

4、元神练出,是只说刻苦练功吗?宇宙天地长生久视,是谁有为练功的结果?日月星系,是练功练出来的吗?

5、我无为而民自化,体现在修炼上应该是什么状态?

6、《道德经》我们究竟看懂多少?

7、老师所有的著述,最重要的是哪个?我们关注的又是哪些?

8、只注重碌碌如玉,却忽视了珞珞为石。只注重玄幻神奇,却忘记了至人只是常。或者把至人的常只看做是至人的装模作样的谦虚?

9、到底是什么在吸引我们修炼?是元神的出窍还是奉献天下的志向?我们在朝什么地方努力?

10、观天之道,执天之行。我们在观什么?了解了什么?把握了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非我非非我 发表于 2020-3-30 13: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2020-03-28厚音老师讲解《西游记》(第九十六章回)
(第94讲)警句佳语摘录复制:

修炼成功者定当功成身退,如若不退,则不能沉潜以养玄德,如若不退,则不足以证明其成功。世人之成功以名利富贵为准,真人之成功以玄德助人两不知为静,这也就是六祖所言:“功德在法身不在肉身”之理。

生命是一个与宇宙存在相当的巨系统,人心在使用这个系统时除了要维护好它各种局部功能,重要的是要认识好它的系统整体性与人的意识之间的关系。

宗教意识不能当做修炼意识去处理,修炼意识却可以用宗教意识来表达,这就很难办。(箭凌贴上)

只有明白道理了,人生的选择才不会违背潜意识与主观意识间的和谐。

“我执”的由来甚深,修炼者不要寄希望于一朝两夕就能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知止而不息者能入大通。

名相之成与真实之成的区别不在于是不是成功了,而在于人身退与不退。

实修中关键之处在于心态的返朴归真,形体变少心还老,空屋不知何人居。

本来的那一面的出现需要一些条件,最重要的莫过于“无我相”。

金刚经:凡有所相,皆不得见如来。(箭凌贴上)

有时候并不知道自己想了些什么,怎么会作如此想,修炼者的梦就会告诉自己,想没有问题,关键是解决问题并引导自己走向新的境地。

悔过即神仙。对过去的事一定要有一个正确面对的过程才能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善缘。

天下万事万物,懂得拿比较的方法去认识与选择,还要懂得这只是一个过程,及早的在懂得与深入的过程中放下执着而照见本来,这才是超越自身的必然。

只有警觉自心而知止的人才会有做师父的徒弟的权益。

现实中我们受教的机会并不多,因为现在的人都很乖。梦中却可以反复的受教。(箭凌贴上)

在人的精神世界中,向生命内部去寻找遗传发展的真象才有可能找到人生存的根本意义。

贾俊海,海量的各类翘楚也只是借用了他人的创造成果而已。

关关睢鸠,这属于本源性的冲动,只不过人仅仅懂得正向的运用而已,在这个问题上谁如果反向认识并向身内实践了,堪为师表。

意志与感觉共同作用的时刻。感觉灵敏还需要意志坚定才能完成,意志坚定如果感觉迟钝那也只是愚鲁而不能完善。所以修炼者先要树立坚定的意志,再逐渐培养自己的灵性成长,久而久之,德性存焉。

寻找真正回家的路,这是第一个反省人生的过程;将自己的意志与灵性结合起来修,这是第二个反省人生的路。一定还有第三省,第四省之类,不要停下来享受,成真的路只有不断进取才有光明。

修炼以成全赖意识格局之宽大、智慧之全然、感受之无己。

辟谷的最大注意事项就是把辟谷这件事给忘了,直入清静无我的状态中而不生我心,才是真修元华于大通者。

辟谷不是目的。(朴道贴上)

将自己的存在贷给这个世界的本来,比贷给自己狭隘的既有观念要有意义的多,未知的一面修炼者可能一直不能避免,修炼的初衷之善一定能带来成功的验证。

修炼中一定要重视实践,不要单纯的重视一些空理论的东西。(箭凌贴上)

响鼓不用重锤,面对一个灵性开启之人,不负众生不负君的感受油然而生。

是牵着修炼者的鼻子走还是把成长空间给予人,对于未上正路的修炼者来说真的不好分辨和选择,小杨作为一个修过来的人说的话,其意念的初衷也是慈悲的,在修炼界还有无数个需要拯济于迷途的人,为了他们,我们还要继续共同努力。

天地人本来一体,精气神不容分开。德志情能夺造化,修悟化通达全真。(箭凌贴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非我非非我 发表于 2020-4-16 18: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草庄,听老师聊天,可以明白道理,是为知,和老师一起劳动,积累经验丰富感觉,是为行,有知有行,两条腿走路,稳健安全踏实可靠,还有草庄的人事物,帮我们调整方向,少走弯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流水无声 发表于 2020-4-21 15:4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回论坛感觉真好,读帖犹如沐浴清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非我非非我 发表于 2020-5-6 10: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熊老师说:修炼,讲来讲去,就哪几个点。
我问老师:哪几个点啊?
老师一笑,算是回答。
意思是自己找去。

老师在讲课中反复强调:修心修德是根本。
把根扎深扎稳,慢即是快。
把认识自己,改变自己,发展自己做为主线主杆,有根生根养,生命之树得以顺利生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非我非非我 发表于 2020-5-7 21:4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善用情绪,不对抗,不浪费,
让情绪成为滋养自己的养分,
不要让情绪变成修理他人的动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非我非非我 发表于 2020-5-23 13:3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唐王所做《圣教序》---西游记第一百回

1、盖闻二仪有象,显覆载以含生;四时无形,潜寒暑以化物。是以窥天鉴地,庸愚皆识其端;明阴洞阳,贤哲罕穷其数。

  然天地包乎阴阳,而易识者,以其有象也;阴阳处乎天地,而难穷者,以其无形也。故知象显可征,虽愚不惑;形潜莫睹,在智犹迷。

  况乎佛道崇虚,乘幽控寂。弘济万品,典御十方。举威灵而无上,抑神力而无下;大之则弥于宇宙,细之则摄于毫厘。

  无灭无生,历千劫而亘古;若隐若显,运百福而长今。妙道凝玄,遵之莫知其际;法流湛寂,挹之莫测其源。故知蠢蠢凡愚,区区庸鄙,投其旨趣,能无疑惑者哉!

  然则大教之兴,基乎西土。腾汉庭而皎梦,照东域而流慈。古者分形分迹之时,言未驰而成化;当常见常隐之世,民仰德而知遵。及乎晦影归真,迁移越世,金容掩色,不镜三千之光;丽象开图,空端四八之相。于是微言广被,拯禽类于三途;遗训遐宣,导群生于十地。佛有经,能分大小之乘;更有法,传讹邪正之术。

2、我僧玄奘法师者,法门之领袖也。幼怀慎敏,早悟三空之功;长契神清,先包四忍之行。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故以智通无累,神测未形。超六尘而迥出,使千古而传芳。

  凝心内境,悲正法之陵迟;栖虑玄门,慨深文之讹谬。思欲分条振理,广彼前闻;截伪续真,开兹后学。

  是以翘心净土,法游西域。乘危远迈,策杖孤征。积雪晨飞,途间失地;惊沙夕起,空外迷天。万里山川,拨烟霞而进步;百重寒暑,蹑霜雨而前踪。诚重劳轻,求深欲达。周游西宇,十有四年。

3、穷历异邦,询求正教。双林八水,味道餐风;鹿苑鹫峰,瞻奇仰异。承至言于先圣,受真教于上贤。探赜妙门,精穷奥业。三乘六律之道,驰骤于心田;一藏百箧之文,波涛于海口。

  爰自所历之国无涯,求取之经有数。总得大乘要文,凡三十五部,计五千四十八卷,译布中华,宣扬胜业。引慈云于西极,注法雨于东陲。

  圣教缺而复全,苍生罪而还福。湿火宅之干焰,共拔迷途;朗金水之昏波,同臻彼岸。是知恶因业坠,善以缘升。

  升坠之端,惟人自作。

  譬之桂生高岭,云露方得泫其花;莲出绿波,飞尘不能染其叶。非莲性自洁而桂质本贞,良由所附者高,则微物不能累;所凭者净,则浊类不能沾。

  夫以卉木无知,犹资善而成善,矧乎人伦有识,宁不缘庆而成庆?方冀真经传布,并日月而无穷;景福遐敷,与乾坤而永大也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7 18:43 , Processed in 0.019411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