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灵通

我理解的玄德的入静观

[复制链接]
道与德 发表于 2009-9-8 20:4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动是绝对的,静是相对的(比较动而言)。

“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这说明在人世间,以静为主要矛盾。因为动是自然的,不动而自动。而静则不同,需要主观因素自我约束,自我规范,否则动无止静。如到了不愿静而静的时候,人的生命就枯萎了、结束了。为此,在修真养生学里,静字是至关重要的。

道祖在《道德经》第16章里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在这里,老祖宗一语道破真机:静原来是人及万物的命根子。道虽然是万物的总根源,但人们没法认识、把握,只有通过静状态势才能认识道、把握道。静就成了认识道的通口。

这个通口,就是到了“致虚极,守静笃”的程度,也就是人们到了无情无欲的状态,思想不动了,身体也不动了,达到“性命”双静(虚极静笃)的时候,观察万物生长、壮、老、死(归根),又生出、成长、壮大、老死(复命),往反循环无穷,这个总根源、总规律、总法则,都是在静态下发现、认识、变化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乐读经 发表于 2009-9-8 20:5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真想把太上老君太祖师爷老头寿星白胡子老爷爷无上至尊太公太师破衣老头披褐怀玉面善耳长的那个老家伙提溜到论坛上,让他回你九九八十一贴道德经水贴!!!!!!!(此处省略99八十一万个感叹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niker 发表于 2009-9-8 20:5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1楼快乐读经于2009-09-08 20:51发表的:
我真想把太上老君太祖师爷老头寿星白胡子老爷爷无上至尊太公太师破衣老头披褐怀玉面善耳长的那个老家伙提溜到论坛上,让他回你九九八十一贴道德经水贴!!!!!!!(此处省略99八十一万个感叹号)

读经灌水功力日增,离灌水大道已经不远,下步将仿老师《修德通真论》,出一本
《灌水通真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乐读经 发表于 2009-9-8 21:04:25 | 显示全部楼层
尼克终于出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灵通 发表于 2009-9-8 21: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入静是一种状态,是一个过程,体会过入静的人这里大概多了,一说就明白,没体会过的再说什么也不明白。还非要找个法子,非要弄个明白啥的,那就只能说不管按着谁的法子去做,体会一把才知道,这个静是不是。可这个东西又不是什么终结,只不过是个近道的状态,可如果说真的达到还真不容易,要是真的就想去入静还真的不是,只能到此为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乐读经 发表于 2009-9-8 21:2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去搬个帖子来灌,,,,,真好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花生 发表于 2009-9-8 21:2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道与德的提醒,重温了16章。开始关注根和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乐读经 发表于 2009-9-8 21:3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慧成与道与德对坐。慧问道:“听说你从前的师父灌水开悟时说了一首偈,你还记得吗?”

“记得。”道答,然后他又恭敬地说:“那首偈是‘我有一潭静水,久被坝截堤围;一朝坝溃堤崩,动遍大江南北。’”

慧成听罢,大笑三声半,一言不发地走了。

道与德怔怔地坐着,不明慧成听了自己的偈为什么大笑,他的心里愁烦极了,整天都在思索着他的笑,可他又找不出大笑的原因。那天晚上他辗转反侧,苦苦地参了一夜也无法入睡。第二天一早他就去责问慧成为什么大笑。

慧成又大笑起来,说:“你还比不上一个读经,读经灌水不怕人笑,你却怕人笑!”

道与德听了,豁然开悟。

这则公案是说发帖寻求自悟的坛友把自己的心思寄托在楼上楼下的一言一行,并因此而苦恼,真的还不如读经老猪那样笑骂由人,胡灌乱灌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慧成 发表于 2009-9-8 22:04:1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代灌水祖师婆婆,真有能耐,道与德是开悟了,可慧成却笑成蠢蛋一个了。

您怎么偏心呀,把“开悟”这个宝贝送给道与德。而把迷惑罩着偶呢,偶已拜师了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乐读经 发表于 2009-9-9 08:3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这里跟本不是入静不入静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30 01:28 , Processed in 0.020066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