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道士

我的修炼经历,请各位道友指正,谢谢。

 火.. [复制链接]
小潘 发表于 2011-11-17 22:2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练太极拳的人、练武术的人,晚年多行动不便,膝盖出了问题,
道士 发表于 2011-11-17 16:34


陈全林老师毕竟见识的人多,实事求是的精神,我是比较敬佩的。
练太极拳,教太极拳的,不少人最后膝盖出问题,甚至瘫痪,是有的。
我的一个山友,就是最近的事情,运动量过大,现在走路膝盖都痛,不能爬山了。
这个是真的,请放心,不是我编造的故事,是事实,是真相。
这些不能象读经迷那样说:唉,他们本来就膝盖就有病,本来就快瘫痪了,是太极拳没练好他们的膝盖,爬山没治疗好他们的膝盖,他们的伤跟太极爬山无关。如果不练太极,也许伤得更快...
希望王法鑫道友能冷静地思考问题。我并不坚持我的观点是正确的,仅仅是一种探讨。也许真的读道德经是例外,是绝对不会读出问题的。可以不与讨论,没必要赌气,改名,退群之类的事情。我的错误,你去惩罚自己是没意思的。真的是我错了,就算观点没错,语言表达方式也肯定是错的。
也请大家注意,我的一切言论都是微不足道的,不要把我的话太当回事。我的观点也都是不确定的,你们现在不否定,我将来也会否定自己。
比如拉筋,我早就否定了,拉筋不是最好的,也有局限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道士 发表于 2011-11-17 23: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全林老师毕竟见识的人多,实事求是的精神,我是比较敬佩的。
练太极拳,教太极拳的,不少人最后膝盖 ...
小潘 发表于 2011-11-17 22:28



    潘工道兄是个实诚人,我要向您和论坛上的各位道友多多请教学习。拉筋我认为是很好的,当然这个认识不是现在才有的。早在学习陈撄宁先生的静功总说里的那个锻炼腰肾和精窍的动功时就认识到了。我认为每天上午和下午抽出半个小时锻炼两手攀足固肾腰就可以了。练习时益慢慢舒缓的做动作,虽然弯腰攀足时腰部和大腿窝处会酸痛,但这正是缺乏锻炼所导致的。只要咬牙忍住,时间长了,筋拉开了,就会慢慢有舒服的感觉出现了。另外我又将潘工道兄在日记中提到的下蹲神功加入其间,来放松膝盖。这套动作的好处是不需要大的场地,在办公室或者卧室就可以做。我做完30个动作后,浑身微热,额透出汗。可见这套动作简单易行而效果也很明显。俗话说,人老先老腿,各位道友为了自身健康。开始锻炼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逍遥子 发表于 2011-11-18 07:5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士前辈,俺看了您的修炼经历,勾起了俺多年的记忆:俺曾经先后学过铁砂掌、功家南派的金刚铁板功,李少波的真气运行法、高能归元功、太极拳等等,后来还尝试了中功,最终一事无成,练来练去还是觉得厚音老师的玄德功适合俺,可以自由自在的活着,该干啥就干啥,尽到一个人的本分。俺要多多向前辈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灵通 发表于 2011-11-18 08:4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可以和道士前辈互换资料了,她说她以前爱搜集资料。你的还真不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潘 发表于 2011-11-18 09:3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2# 道士


我就等着你的回复,再接着说:
拉筋确实不是最好的,爬到山上拉筋才是最好的。之前说过了。再补充说为什么,因为单单拉筋运动量不够,空气不够好。
爬山是不是最好呢?也不是,更好的是什么?到草庄问,熊师会告诉你。
启示:不要等寻找到最好的才开始行动,马上行动,不求最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道士 发表于 2011-11-18 19:2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道士


我就等着你的回复,再接着说:
拉筋确实不是最好的,爬到山上拉筋才是最好的。之前说过 ...
小潘 发表于 2011-11-18 09:34



    潘工道兄,今天上午和下午练习双手攀足固肾腰这套动作,并到网上搜集了相关资料进行了详细了解,来自八段锦,才知道原来看过。想起孔子说过的话:温故而知新。很多事情需要回过头来总结思考慢慢积累才行。现在每次向下攀足已经可以坚持10几秒了,长期坚持下去,效果肯定很好。问题是遇到疼痛要敢于咬着牙忍下去。

我看到一篇文章,其中的内容,发人深省,转载于此,和兄共勉:

人为万物之灵,若能悟全真之妙,念念相续,专气致柔,照一灵而不昧,守一忘一至虚而静极,静极则性停,性停则命住,命住则丹成,丹成则神变无方矣。人之化仙,即与物之念坚触气而变化无有异也。其奈今之学者,根器浅小,信道不笃,疑情日生,正因日灭。不下苦工夫,希望立地成道。殊不思立地成道之人,皆是千生万世栽培善果,到此时行满功成,立地成道矣。今凡肉质,行既不正,功又不修,若欲丹道立成,远之远矣。

我现在在学习熊老师的文章和经典讲解,时间不多,慢慢学习中,希望将来有机缘聆听老师的教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坐忘 发表于 2011-11-18 19:5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士道友言平实,意恬淡,行有及。与我之经历有相似之处。
然只吹则有捧之意,提两个我犯的毛病,与兄作借鉴:一是圣贤经典与心契,还须情志世不迷;二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枯梦道人 发表于 2011-11-18 20:4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士兄转载提点的极是,反省自己也过于疏懒了,爬山、拉筋的事做的很少。不过这几年上班改成走路,每天也有小五公里,一年下来大概有一千二百多公里了吧,也还算有些心得体会。有人问:“何不骑车?”曰:“锻炼效果不抵”,又问:“怎不开车?”答“开车没有走路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道士 发表于 2011-11-18 21:5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熊老师的文章,感到老师诲人不倦,循循善诱的慈悲心,不禁心灵共鸣,特摘抄如下,与各位道友共勉:


修真路不可尽知。很多人把修真路说的就像历历在目一样。实际上修真路是怎样一种路啊?实际上修真路就是人的平常生活路。修真路就是社会发展之路。修真路就是我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不断前进的路。修真路也是我们整个人类不断进化、不断升华的路。既然是这样一种路,我们的未来我们知道吗?就像我们不知道我们的孩子将来会产生怎样的思想一样,他们有自己的发展,所以说修真路不可尽知,你尽量的不要勉强地去知道它。为什么人习惯于想去知道未来呢?是因为他对现在很害怕。他担心失去现在的这一切。然后恐惧未来的一切会夺去现在的一切。这是我们人生所可悲的这一面。人如果都象小孩儿一样,有一天日子就过一天日子,从来不想明天的话,每天他一定都会过得非常舒服。也非常认真,非常高兴。因为他时时刻刻重视眼下的这一切。我们为什么不学习孩子的那种生存状态呢?你把眼下的工作做好,你所有的工作也就做到家了。就是既不想过去,也不想将来,只想今天,我应该怎样去做。把今天事处理好了,那么修真路,你就知道应该怎么走了。这就是这句话的意思。(——摘于《生存与修炼》)

守虚、言虚、执虚。虚,是无形的这一面,这一面有些什么好处呢?它的位置不确定。让你的感觉有无限的发展空间。修道不守虚,就会执着于功法、功能、方法,比方说治病一样掌握很多治病的方法了,以为这样能解决问题,解决不了,还可能影响到你的信。言虚,从思维上、语言上你要知道虚的位置在什么地方。你平常思维、做事,肯定有立足点。在立足点上,你始终都要知道虚的一面,它是无形的。在无形的这一面你的言行有一个特征,就是活跃。不会固定在某一点上。不会执于某一种功理,或者某一种定论,或者是某一种说法。因为你知道道生出万物来,万物有多种形态,哪一种都是有可能的。你既然不会执着于它,那么你的创造性的空间就无限了。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你自己的身体也好,你练功的方法也好,根本就不用人家教你,你自己顺理成章的就会掌握。这个掌握,就是你还是回到虚的一面去。如果你掌握了一门方法,你每天去操作它,这算不算虚呢?比如你每天散步,你甚至搞忘了你散步的目的是什么,你只不过是养成习惯了,这个习惯就是虚的这一面。因为你没有用思想去想它。当你不知道你散步是为了什么的时候,这个虚的一面就会发生作用。你散步时什么都不想的时候,作用最大。守虚、言虚、执虚,就是这样一样基本状态吧。(——摘于《生存与修炼》)

实际其实只有三个问题,第一个就是增加自己的感觉,就是用满腔的热情去投入自己的生活、工作、家庭。这个感觉投入之后还不行,因为你的感觉也会移动的,这个持久不一定能达到一种深度,这个时候你就要全身心的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第三点就是要不断的反省自己,不断的回过头来看看自己你在实践中是如何检验的,检验的过程就是一个提高的过程。当有了这几点以后这就可以说是修炼了,这个修炼有没有具体的方法?肯定是有,但这三点希望大家把他确定下来,你不要排斥热爱生活的那一面,你不要排斥热爱环境热爱自然的那一面,更不要排斥对自己反省的那一面。这样你才能总结出自己的修炼方式来,是不是最好的方法呢,最好的方法就是适于自己现状的方法,所以希望大家能够自性生法,最好的方法还要自己去挖掘,最好的方法由你自己去开发,最好的方法由你自己去认识。(——摘于20070922交流录音文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灵通 发表于 2011-11-20 17:4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士疑似天津,王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8 04:30 , Processed in 0.015188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