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3厚音老师语聊讲解《庄子·外篇》警语摘转:
《庄子.逍遥游》: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箭凌贴上)
方且为绪使,方且为物絯。(箭凌贴上)
修炼者注意细节的必然。
道德经: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道德经: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箭凌贴上)
离开了心守清静的要领无一不是虚妄。
“胡明浩”,老师一直在教学生善养浩然之气方能明白古道不冥吾能化育之理。
西游记第一回:猴王纵身跳起,拐呀拐的走了两遍。祖师笑道:“你身躯虽是鄙陋,却像个食松果的猢狲。我与你就身上取个姓氏,意思教你姓‘猢’。猢字去了个兽傍,乃是古月。古者,老也;月者,陰也。老陰不能化育,教你姓‘狲’倒好。狲字去了兽傍,乃是个子系。子者,儿男也;系者,婴细也。正合婴儿之本论。教你姓‘孙’罢。”猴王听说,满心欢喜。(箭凌贴上)
老师所教之理价值无量因而是还不了的,只有用自己勤勉不止的努力去实现这个理而结出长生久视之果,方能对得起天地之道化,对得起老师的教化,也对得起自己祖先的生化。
“几千元钱”:修炼者在观念上的移动和迁徒事关修炼的成败,如果没有环境和机缘这些大气候的奠定,个人的认知要想跳出自我习性的禁锢是无法设想的。人类的思想追求被无形存在界定在一定范围内这是可以理解的事实,要想突破这种界定只有一条路可行得通,那就是“无欲”。有欲以观其皦,无欲以观其妙。
方且尊知而火驰。(箭凌贴上)
潜在意识在暗示让人能够触及身心的存在不是外在的追求而是内在的省悟。
重视人的知见积累不若重视人的五行中神志魂魄意各种信号的平衡发展。
《参同契》: 关关睢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雄不独处,雌不孤居,玄武龟蛇,蟠虬相扶,以明牝牡,意当相须。(箭凌贴上)
为什么不洗洗自己的心呢?
劳作是我们与众生和百姓联系的一个基础。(箭凌贴上)
因为人是“四大之一”,人一旦觉悟了,造化的钥匙他就拿到了。觉悟了,色即是造化的开始,沉沦了,色必然是其失败之因。
只有做到众人为师了才有可能抓住修炼中稍纵即逝的机缘。
笑而不答,相逢一笑道中人,无需多言,现实中,修炼丹道的人其成功的因素大部分都是隐态真师奠定的基础所至,妄以为皆自身之力而成者终不明“丹”义而逞狂徒。
平常有意之想到今天的无意之观,这就是生命这个有机体所呈现出来的自然规律,信这一点就有这一点之“德”,此之为“德信”。
印堂的深处:明堂。(箭凌贴上)
在忘我的前提之下看看我们所接收到的“感觉”是不是与传统丹道的理论存在共通之处。印堂的深处是“明堂”,“明堂”,明而登堂入室的关键所在。“未见如何想得成”,说的就是人全身的和谐机制是循序渐进而完善起来的,到了能靠明堂之处的光明照见身内的积极因素时,人的真正的造化由心来安排的机会就成熟了。
道德经: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箭凌贴上)
……还望大家继续予以补充添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