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箭凌

厚音老师讲解《西游记》语聊答疑佳句

[复制链接]
传奇人生 发表于 2019-10-26 22:35: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0191026厚音老师语聊交流《西游记》(第八十七回)(第85讲)警语佳句摘录复制:

有己,刚刚入门结果就出来了;无己,前途岂可限量。

修炼不懂修炼界的历史不行,不懂历史的修炼就称之为盲修瞎炼。

刚发课本结业证就放假了,这种现象是悖反的,玄德与物反矣,所以代表了将要接触的是玄德。

山上没有水如何住人?修炼肾气不足如何长久?

何为长生久视?就是一直都在看着人们忙着自己也在忙着并能快乐地说话和唱歌。

佛教四谛:苦,寂,灭,道。

生命需要众人为师,从他人身上更能理解生命的普遍性。

人相对于满天星瀚如同主观相对于身天下,差别巨大,人的“内问外访”应该明白了区区主观是作不了身天下之主的。

吴毅娜,人的存在无异于那个巨型男孩,跑在外面形同于宅在家里,插满了营养的针头肚皮却空空,活在绿植鲜花中一切却是虚幻。

左耳,老阴的阴储之所,生命更深层的支撑点。

人们不要单纯地以为生命是自己的,生命更是天地间的。在生命遗传的漫漫长河中,人承载着天地的恩德,人也承载着祖祖辈辈的沥沥情感,人更承载着对未来无穷无尽的责任与抱负。

我们的工作就是认识清楚至简至易的修炼法门在人的意识与存在之间是如何呈现的。

我们的观念确定没有什么意义,只会添麻烦。(箭凌贴上)

客观意识受益了,生命的素质才有了改变的可能性。

我们往往想问题没有把客观养好。(箭凌贴上)

客观意识就是以元神为代表的系统潜在信息的集合,他携带有天地遗传的密码,也有造化必需要的蓝图。人只要“信”“善”以德就称之“无为”,无为是人生建立身外信息体系的关键,人这以后集聚的信号和能量才能真正地为“己”所用而奠定成真的基础。

连草带土,带有生机的后天意识即是“自然意识”,是对道性的领悟,是能促进先天发展的,后天返先天促进生命再造的系统意识构筑。

人在觉悟下的“心死”未必不是一件重新创生的机遇。

健康的预备态。

兴奋时练气,疲劳时炼神。(箭凌贴上)


人要想使自己处于长期的健康状态,就一定要在兴奋和疲劳之中建立一个系统的积累机制,无论兴奋和疲劳时机都能使自己有所积累。

深则蓄。

行气玉佩铭: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退,退则天。天几舂在上;地几舂在下。顺则生;逆则死。(箭凌贴上)

说到人这个有机体,特别是涉及人的“神”这个奇妙存在,消耗与积累以及转化的关系要更玄妙的多,这也正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修道”这个观念的可实践性和“性命”之间的辨证性。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传奇人生 发表于 2019-11-9 21:35: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0191109厚音老师语聊交流《西游记》(第八十八回)(第86讲)警语佳句摘录复制:

象征着修炼者收神归舍不可片刻相离。

正是那:
道不须臾离,可离非道也。
神兵尽落空,枉费参修者。(箭凌摘于《西游记》)

心安理得。

《道德经》教我们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五岁到十岁正是人主观意识成长的时期。

因超越了有限的速度,那个无限的速度就成为了永恒。

传统文化中解梦遇到裸奔,认为是命理通达,产生了羞耻感就会削弱有关通达的一面。何为修心?就是将这些个观念的冲突弄清楚,安时而处顺,人真性的一面才能发挥出来,变假活为真长久。

无论人有多聪明,修炼总还是有些依靠的,还是需要一些帮助和支援的,这里面就有“众人为师,万物为师”的概念需要树立,这样才配得上师父的亲睐。所以,修炼者不能忘记那些个“滴水之恩”,忘记了,自己的小尾巴就翘起来了;忘记了,自己普渡众生的誓言就无处寄托了;忘记了,那些擦肩而过又深藏玄机的缘份就错过了;忘记了,师父住在哪自己也就置之脑后了;忘记了,就好为人师再难提慎终如始了。

“能否讲一下解梦的规律”:人各有志,人心在机,回到解梦的宗旨上来就只有一个,“人的潜意识都是相通的,将人们潜意识的真相揭示出来,它渴望进化,它盼望着人觉醒,它希望人觉悟主观之弊,它向人展望客观全然之利。所以解梦的规律就是怀揣希望他人进步的初衷,引导人们看到未来的出路,告诉人们德信与德善就是真正的包容”。


人的利己性是天然的,如果人能觉悟到利他性上来了,这就是“反”,是走向了人的反面,这就是实实在在的觉悟道性,因为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利他性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安定,利他性有利于自然平衡合于天理,利他性成为一己与众生间的融洽与互动。

修炼是一个超越自我观念的活动,造化给了主观太多的主宰权,所以修心修德是修炼者最积极的举动。

教化与教育不同,教化是希望人的灵性素质提高来适应非常。授受之间的响应和相反不同,响应是兴趣的来源,相反是进步的激素。

对环境全局的把握是成功的关键,修炼上对身天下各大角色的认清和谐调也是成功的基础。

客观意识中的角色它们都是按客观规律运动的,只有人心能走向自我的反面才能协调和促进事物的转化,所以吃饭是主观上的事。

人的潜意识竭尽全力恐怕也唤不醒一颗迷恋红尘的心。

客观上时空一体,主观上却时空分割,所以修炼中人对奇妙不容易过渡到玄妙。

修炼看热闹还要学会看人性之门道。

修眉刀,修智慧之法的工具或手段。两把修眉刀,智慧也有阴阳两面,祖上还是希望后人的智慧全面发展。自己理解为剃胡须不能用,“吹胡子瞪眼”,剃胡子是指修自己的脾气,人的智慧高了,“发脾气”有时候也是随缘生法的德性所显。相比较而言,“修智慧”是从本质上解决人的发展问题。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传奇人生 发表于 2019-11-23 21:27: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0191123厚音老师语聊交流《西游记》(第八十九回)第87讲警语佳句摘录复制:

有意识的生活,无意识的修炼,有意识总是依照习性和旧观念生存下去,无意识却常常将人引导向万事万物的本源。

弄懂弄通了阴阳相互作用的关系才可以积德为道,所以照旧不如走向自己的反面。

依旧而无奈地生存不如转身创造一个全新的自我。

主观上拼命的努力对于修炼来说不是福反而是祸,因为成道需要主观与客观的共同努力。

按时而处顺。

能够以道性与共就必然瑞气充沛潜在强大。

不为自己考虑而为天下奉公,这就是修炼的人才。

道性要在人心内流动,如果溢于言表即非道,还会引来人们的防患。

对家人的爱是一种亲情,对家人之外的众生与万物的则是一种道情。

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人之所以能为其大,就是因为人具备天道所赋予的一切可能,而这所有的可能性都是在“无分别心的大爱”中培养成功的。

人还是要自己教育自己的。

修炼需要众人为师万物为师地提高自己的认识来促进认识自己而通达共性。

“大米饭”——就是“大迷返”。

尊敬前人的付出。

慢慢来,欲速则不达,大器晚成。

不展望自己的成功,只虔心于认识自己与存在的过程,这就守好了修道的本份。

尊重传承,就是尊重了百姓。

小了解解决不了生死之道。

透过肚皮而表达出来的心境那当然是淳香宜人的。

修炼者要讲心里话。

大家设想过没有,如果紧随梦境之后修炼者能觉察现实中自我的不足,那情景将是一个何等通透的心境历程?

人的潜能是与生俱来的存在,人不能认识和开发潜能对自己是真正的亏欠。

人的潜能与智能不相类,不能用人为的手段去开发的。

沐浴在古道的情怀中。

人的观念不能停在老观念上然后处理修炼以后产生的相反问题。

修炼是一个夺造化的过程。

先天与后天之间一直存在着转换。

人生有倒悬之譬喻,放弃对主观的执着相当于“跳下悬崖”,人觉悟人生即相当于“悬解”。……彻底解开倒悬之苦。

《庄子·养生主》:“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此处县通悬。帝之悬解,即倒悬之苦。(箭凌贴上)

处下不争不是用在储蓄上而是给信号的积累让出浩大的空间。

身天下的安全在客观意识那里才能获得全面保障。

(“名单”的含义)每一个单独的生命存在都有其定数。

修炼就需要将生命分布与扩散,将自己寄托给天下了,身天下才有真长久。

庄子:圣人无名。(箭凌贴上)

道家存想的奥妙。

人生很美,如果没有道的滋养,恐怕一天都活不下去。

哈,俗语中形容人不聪明,意即绝圣弃智。燕,飞翔最灵巧之鸟,说的是意识无禁锢。小,心大与心小,当然守住小就有了成长的天助。吴,“无”之义无疑,无己无欲方能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创,这创新来自于燕子一般的思绪。合起来就是:将小聪明放弃保留淳朴的空间想象,同时又能处下不争守弱而不逞强,人的无意识状态就一定能创造出一个全新的自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传奇人生 发表于 2019-12-7 22:19: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传奇人生 于 2019-12-7 22:24 编辑

20191207厚音老师语聊交流《西游记》(第九十回)(第88讲)警语佳句摘录复制:

有授不一定所受为真,无授不一定所受之为假。

人的生存意识中有很多根源性的东西。

元神做功,元灵归静。

而是我们自己的努力没达到一种状态。

有诗为证,诗曰—— 缘因善庆遇神师,习武何期动怪狮。扫荡群邪安社稷,皈依一体定边夷。 九灵数合元阳理,四面精通道果之。授受心明遗万古,玉华永乐太平时。(箭凌贴上)

孝道是调整后人心态以促进其身心健康事业顺利的基础。

自然的东西没有了,并不等于修炼可以脱离自然。

在自然中发现问题。

人的心理活动如果不健康,所产生的结果一定会对身体有坏的反馈,所以人还是醒来的好,不觉醒,人生总会充满困惑与烦恼。

人的新陈代谢是客观规律,守住区区总不是修炼者之所为,要力图于转化,致力于扩散,构力于分布,努力于寄托,这才有为道之长久。

正的反的都在人的一念之间。

反反覆覆推翻你的结论……(悟的意思)。

清有清的好处,浊有浊的用途。修炼中的信息体会多了,无形之德也就在德信与德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了。

那时候在于发心的问题……(吃锅边菜,
荤素共煮时的处理方法问题)。

修炼要有无意识积累的品质。

女性的共性易逢,男性的共性难成。

男女都可以研究异性于自身,来感受不一样的世界存在。

人的“牛心”很可怕,既难以接受大道的教化,也难以接受自己酿就的不言之教。

意识的创造性已经将这世界的原貌搅得面目全非。

难得糊涂,即使你文化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也得要善于收藏,善于转化,善于在表面的糊涂中明智地让其作用于这个环境,这是一种智慧,是常人不愿接受的,却正是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的效验。


《道德经》第五十一章: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蓄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箭凌贴上)

追求美没有错,但一定先得通晓人性。驾驭人性的是圣人,利用人性而为人民服务是善人,利用人性而损人利己的一定是恶人或即将为恶人。

福建,建福,修炼本身需要建立丰厚的福气来影响环境与未来。

黄酒,黄鱼,石玲:后天意识运用久了,其积累的消极作用之余威必然会导致人失去其灵性。

确定了想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可以更好的体现人的积累之德。

妙道本来直接而简要,只是人心太曲折而机变。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传奇人生 发表于 2019-12-21 21:48: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传奇人生 于 2019-12-21 22:10 编辑

2019-12-21厚音老师语聊交流《西游记》(第九十一回)(第89讲)警语佳句摘录复制:

玉华指玉液还丹。

“金平”是指人的内在素质饱满而平衡了,必然需要向外延伸生命的积极发展形态。

金丹是人的一种特殊生命形态而不是单指可食可药的丹丸。

离佛祖远的渴望真解脱而向西求法,离佛祖近的错认了方向渴望向东去求福。

结果是离佛祖近的安逸之心影响了离佛祖远而心诚不怕艰难的招致了魔难。

人在此风雨中自觉不自觉地将人类自己创造的存在当作了自然。

日积月累,身国之利器也会误以为自然是可以埋葬的,而只是尊从于人自身的认知和创造,从此遗弃了自然,长此以往,自然终究有一天也会遗弃人类。

新思想(阳),新观念(阴),新行动(阳),新习惯(阴)叶四新,花开有叶,果结有情。哪四新呢?

人只有修到阴阳的遗传开发彻底了,能够将众生的雌雄常态容纳于一身了,又能将自己的心神分布扩散到天下万物内了,修炼者长生久视的真家才能成立。

知道自己的认识欠缺,同时奋起勤修,这样才不负如来也不负这一生。这也是句实话。

没有天下这个大家庭的和平繁荣,富强进步,就没有每个人小家庭的生活美满,幸福长久。

人是为天地而活着的。人心中只要有一点点为公的感动了,小家的圆满就是一个水到而渠成的必然,因为天地需要人如此。

不能说人在梦中的所有观念和行为都是“偏离”的,也可能是人的观念本来就“偏离”了客观和自然的存在。

平常不要没事信这个教那个教,然后把自己的青春荒废在迷茫中。(箭凌贴上)

人生如梦,道路崎岖需要谨慎驾驶,人生艰难不能茫目试探。

拜神仙是尊敬,帮他人是慈悲,忌鬼神是无用,斗无见是愚蠢。

人之所以容易受外来信息的干扰,是因为人的主观切割了自己与道的联系而无法使自身的自然之德体现出来。

人亲情物质基础的性质并不是指向人所追求和喜爱的名相。

人的亲情文化观中的实质承载不了长生久视之道的生发。

藕不知莲的模样却一直支撑着莲的生长,莲出污泥而不染却一定会结出再经历污泥莲实。

是生命这本书,它真实而完整的记载了人类发祥发展和发现的所有规律。

修炼是唯一能解决我非我问题的出路。

修禅何处用工夫?马劣猿颠速剪除。
牢捉牢拴生五彩,暂停暂住堕三途。
若教自在神丹漏,才放从容玉性枯。
喜怒忧思须扫净,得玄得妙恰如无。
(箭凌贴上,摘于西游记篇头)

平常心就是道。

修炼之难难在时时刻刻自知自省无私无心。

修炼者如果不喜欢批评自己的人是尚欠觉悟,修炼者如果很喜欢油嘴滑舌阿臾奉承的人那就是对自己最大的讽刺和放纵。

如何才能使性命两者都能进化不止?这是一个积德成真的过种,也是一个步入仙机的系统工程,是一个单靠主观意识所不能完成的技术性响应。

痛也是为了拓宽生命中某些通道的承载量,不一定只是病症或炎症的反映。

要修心积德到永远。

贵在精一。

庄子《人间世》: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箭凌贴上)

王德清,清静为天下正,人能清静了,说明他有德了,人有德了就是不王而王的自在形态,人何不乐而修之?

李孝先,上面讲的都是要你效仿先贤的修炼方式,贵在精一,重在微妙,不可贪多,更不可偏重求巨。

道德经: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箭凌贴上)

人理会强辞夺理,天理则顺应自然。

《老子》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希有不伤其手者矣。(箭凌贴上)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传奇人生 发表于 2020-1-4 21:49: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传奇人生 于 2020-1-4 22:36 编辑

20200104厚音老师语聊交流《西游记》第九十二回(第90讲)警语佳句摘录复制:

修炼丹道的过程中要接受孙悟空这个身内客观意识的引导,修好自己与客观灵性之间的无为态度之德,才能保证自己识得真假,踏得准火候。

人要想超越自我而变得真正强大起来就一定要“忘我无为”。

梦是我们肺魄与心神互动的产品。(箭凌贴上)

“先去小我,后成大我”有其辨证性的修炼意义。

人不能沉溺于吃喝玩乐,人还要关注生命的不言诉求,关注于生命内在的宏阔原理,关注于造化深埋其中又显露于此梦的可贵机缘。

修成神仙不是一厢情愿的事,修仙需要卓而不群的领悟能力,需要吃苦耐劳的进取精神,需要慈悲天下的圣人情怀,需要舍身于道的奉献精神。

人的主观却想岔了方向,主观选择的方法却如同将宝贵的生命进化资源浪费在无意义的追求上。

人独特的气质与行为,而这种“独特”是天下万物所不能比拟的,这就是“万物之灵”的来历。这一点也昭示了人有着开发不尽的潜能和无穷的进化可能。

观注意识是静的,而当下意识是动的,当下的主观穿不透背景的客观。

三重意识,为了要清净下来,要无为。

只要你观注他,一定会给你反馈的。

人的CPU在人的心里面,不在大脑里。

经云泰极还生否,好处逢凶实有之。
爱赏花灯禅性乱,喜游美景道心漓。
大丹自古宜长守,一失原来到底亏。
紧闭牢拴休旷荡,须臾懈怠见参差。
(摘于章节内容,箭凌贴上)

正所谓:暗放玉笼飞彩凤,私开金锁走蛟龙。(摘于章节内容,箭凌贴上)

个人是依国富而福,依国强而荣。

家人聚而思国恩,得温饱而报社会。

个人融于大体、小我发展于共荣,是谓长久。

当修炼需要采撷的时候,首先要构筑好个体与整体的联系,要领会好得与舍的关系,要实践好个人存在与寄托于天下的体系。

益和损并不是矛盾的双方,它们是集中于修炼者身上体现为“德”的辨证整体。

学习有利于个人,有利于环境,有利于天下。损利于修道,这也是一定的。损去我执,益于大通造化。损去欲望,益于直通天心。损去有为,益于变通万有。益和损有机地结合于人身了,德性即能永存。

《阴符经》: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气。(箭凌贴上)

开始认识自己,开始返朴归真,开始弄懂阴阳,开始与造化同频,而不仅仅是开始练功。

不体悟道理而操作事物称之为茫目。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传奇人生 发表于 2020-1-18 21:35: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020-01-18厚音老师语聊交流《西游记》第九十三回(第91讲)警语佳句摘录复制:

人的意志是磨励出来的,只要不改初衷,修炼者的德一定会映出师父的亲睐。

“人的生命不是孤立的,清浊是可以相互影响的,要想去浊存清,在生命系统上一定要具备不同于他人的立体结构,这样才能真正转化和解除环境带来的消极影响而获得积极的永恒”。

人生若没有积极向上的引导,没有独异于人的努力,人付出的劳顿总不免于烦恼和痛苦。

道本无门,所谓“进门”也就是懂得了众人为师以后走的是自我觉醒的路而已。

借海参:借众生海量一般的智慧参得个性独到的领悟,这才是人生最有意义的事了。

被渡以后要懂得将自己的德交归于公,这样才有可能明白区区的成功是什么。

修炼者如果未对外境参透就难以完成内境的平衡。

修炼拼的不是动而是静,心中的贪嗔痴不净,也就没有心态中的真静。

庄子:真人呼吸以踵(箭凌贴上)。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传奇人生 发表于 2020-3-14 22:21: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0200229厚音老师讲解《西游记》(第九十四章回)(第92讲)警句佳语摘录复制:

……

归宗之境,修炼界并不是从“我”开始的,宗已在此,无己即归。(禅宗显宗密宗宗宗归道宗)

有为法与无为法之间,能够自在的穿梭运用称之为有德。

无数道的历练一个人做不到,因为众生的存在才是无数道,所以至简之道不在“存我”而历练无数道,而在于让“我存”能否寄托到天下中。

古人的丹道思维就是如何在“我存”之下将性命分布到天下众生中去,将心灵的扩散做到无所不在。

修炼者不要试图让自己的形体和智慧都壮大起来,因为那是不道的。永慈天下苍生,永葆初衷不变,永执柔弱不争,永报天地师恩,这四点虽然简单,但是修炼者很难做全。

唐僧与孙悟空的磨合是人的灵性激发而成德的重要环节。

在丹道的修炼中,熟悉丹法是次要的,而让先天元神与后天主观之间先有一定的默契才是主要的。没有灵性为前提的修炼终将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现代文明人应该具备有一定的独立性,未来进化过的人应该具备更强大的自化性。

善于在主观上积累出不确定的习惯,修炼者在客观上才能自然地结出确定的“正果”来。

不能忘记自己的时候,真性的东西都在其反面。

将人心作“壁上观”可以促进修炼者认识自己。

没有混沌思维,人心就一直在形名之中徘徊而不见本质。

……

欢迎大家继续予以补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传奇人生 发表于 2020-3-14 22:23: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020-03-14厚音老师讲解《西游记》(第九十五章回)(第93讲)警句佳语摘录复制:

元性一分为二:元神、元精。(箭凌贴上)

母系遗传在肺脏;父系遗传在肝。(箭凌贴上)

范仲淹,吾谁与归;但是大家往往满足于自己的道理,而实践姗姗来迟。(箭凌贴上)

坛经:淫性本是净性因。(箭凌贴上)

人若能省心即是积德。

肾的热是震动协调的必然结果。两肾汤煎。(箭凌贴上)

……欢迎大家继续予以补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传奇人生 发表于 2020-3-28 21:59: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020-03-28厚音老师讲解《西游记》(第九十六章回)(第94讲)警句佳语摘录复制:

修炼成功者定当功成身退,如若不退,则不能沉潜以养玄德,如若不退,则不足以证明其成功。世人之成功以名利富贵为准,真人之成功以玄德助人两不知为静,这也就是六祖所言:“功德在法身不在肉身”之理。

生命是一个与宇宙存在相当的巨系统,人心在使用这个系统时除了要维护好它各种局部功能,重要的是要认识好它的系统整体性与人的意识之间的关系。

宗教意识不能当做修炼意识去处理,修炼意识却可以用宗教意识来表达,这就很难办。(箭凌贴上)

只有明白道理了,人生的选择才不会违背潜意识与主观意识间的和谐。

“我执”的由来甚深,修炼者不要寄希望于一朝两夕就能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知止而不息者能入大通。

名相之成与真实之成的区别不在于是不是成功了,而在于人身退与不退。

实修中关键之处在于心态的返朴归真,形体变少心还老,空屋不知何人居。

本来的那一面的出现需要一些条件,最重要的莫过于“无我相”。

金刚经:凡有所相,皆不得见如来。(箭凌贴上)

有时候并不知道自己想了些什么,怎么会作如此想,修炼者的梦就会告诉自己,想没有问题,关键是解决问题并引导自己走向新的境地。

悔过即神仙。对过去的事一定要有一个正确面对的过程才能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善缘。

天下万事万物,懂得拿比较的方法去认识与选择,还要懂得这只是一个过程,及早的在懂得与深入的过程中放下执着而照见本来,这才是超越自身的必然。

只有警觉自心而知止的人才会有做师父的徒弟的权益。

现实中我们受教的机会并不多,因为现在的人都很乖。梦中却可以反复的受教。(箭凌贴上)

在人的精神世界中,向生命内部去寻找遗传发展的真象才有可能找到人生存的根本意义。

贾俊海,海量的各类翘楚也只是借用了他人的创造成果而已。

关关睢鸠,这属于本源性的冲动,只不过人仅仅懂得正向的运用而已,在这个问题上谁如果反向认识并向身内实践了,堪为师表。

意志与感觉共同作用的时刻。感觉灵敏还需要意志坚定才能完成,意志坚定如果感觉迟钝那也只是愚鲁而不能完善。所以修炼者先要树立坚定的意志,再逐渐培养自己的灵性成长,久而久之,德性存焉。

寻找真正回家的路,这是第一个反省人生的过程;将自己的意志与灵性结合起来修,这是第二个反省人生的路。一定还有第三省,第四省之类,不要停下来享受,成真的路只有不断进取才有光明。

修炼以成全赖意识格局之宽大、智慧之全然、感受之无己。

辟谷的最大注意事项就是把辟谷这件事给忘了,直入清静无我的状态中而不生我心,才是真修元华于大通者。

辟谷不是目的。(朴道贴上)

将自己的存在贷给这个世界的本来,比贷给自己狭隘的既有观念要有意义的多,未知的一面修炼者可能一直不能避免,修炼的初衷之善一定能带来成功的验证。

修炼中一定要重视实践,不要单纯的重视一些空理论的东西。(箭凌贴上)

响鼓不用重锤,面对一个灵性开启之人,不负众生不负君的感受油然而生。

是牵着修炼者的鼻子走还是把成长空间给予人,对于未上正路的修炼者来说真的不好分辨和选择,小杨作为一个修过来的人说的话,其意念的初衷也是慈悲的,在修炼界还有无数个需要拯济于迷途的人,为了他们,我们还要继续共同努力。

天地人本来一体, 精气神不容分开。 德志情能夺造化, 修悟化通达全真。(箭凌贴上)

……欢迎大家继续补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7 10:48 , Processed in 0.020131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