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倪聆令

闰鳞道德实践有感

[复制链接]
倪诤焘 发表于 2018-3-18 21: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倪诤焘 于 2019-5-14 07:28 编辑

timg (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倪诤焘 发表于 2018-3-19 16:5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抛开宿命论,从一点一滴做起,
        与人迎面相遇,会“车”的一刹那,自己低着头,眼神儿还僵直,
        难道自己前世就是个“奴才”?(一瞬间,头脑中就这种意识——关键是“那个僵直的眼神”让我有这种想法)
        现在,冷静下来,想想,其实也并不一定就是“自己的前世‘是’”,(也可能有一些其他的因素)
        但如果,我那一刹那想的是对的,也无妨,(我有了一个“抓手”,甭管这个“抓手”是真是假,只要想到了,就可以设法超越)
        我为什么不觉得自己上辈子可能还是个“管人的人”呢?“管人的人”应该怎么样?我就想,然后就模拟,然后肯定就有转变,(于是,我把他定义为“超越宿命论”)

        ——但我想,以上这些东西,其实并不太重要,重要的还在于,多年修炼我所获得的“积淀”
        因为,没有“积淀”,这么想也是白想,他不会“奏效”

        说真的,谁都不是什么神仙,抓住“机遇”,能够进步一点,你就是懂得怎么经营“修真大业”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倪诤焘 发表于 2018-3-21 20: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去家人中,无有懂医的人,头脑中留下的是病中痛苦的记忆,比如童年的一个发烧,留在头脑中的记忆,就是迁延不愈的病程,诶,“迁延不愈”就是我对“发烧”的印象,
        今日学到了“六经病的欲解时”,给了我启发,了解疾病在哪一经,不如从其“欲解时”,着手认识,这样,从童年到现在,记忆中对“迁延不愈”的无力感,将有所化解。
         u=439719274,1587393212&fm=214&gp=0.jpg
        其实,对于调整“肋骨的不对称性”,我一直是束手无策的,一听到有“六经病的欲解时”这个东东,我觉得对于调整(肋骨的不对称),是可以入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倪诤焘 发表于 2018-4-1 22:35: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倪诤焘 于 2018-4-2 11:24 编辑

        “道性允许人们从心理上保有自己喜欢自己的正常心理情况”,允许这种正常心理示现,
        我不想说“这个”可以同“自恋”混为一谈,因为我说的这个东东是“有度的”,有“度”为觉悟,无度,漫无目的,为“跟风的自恋者”

        修改一下:
        圣人之道讲“爱人”,我发现“道性允许人们从心理上,保有自己喜欢自己的心理情况”,这是一种正常心理,允许正常心理示现,
        “这个”和“自恋”有点区别,认识到这种心理是“有度的”,认识到“度”为觉悟,反之,就是社会意义上“自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倪诤焘 发表于 2018-4-2 17:38:25 | 显示全部楼层
        怒族(少数民族))有一种占卜方法,用碗盛酒,边摇晃边念鬼,打开时如果酒滚动,就是冒犯了刚才念的这个鬼。

        我觉得我小时候,恐惧某件事,又想把某件事做好,想看自己做得好做不好,又希望自己能做好的时候,也有过类似于这种形式的问卜,没想到这是怒族的占卜形式。(我觉得修炼就是能发现到这些联系,从而解放身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倪诤焘 发表于 2018-4-7 11:5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恐怖片也算是对“心灵扭曲”的一种艺术探索了,但是,难道这不足以引起修炼界的重视吗?
        难道修炼界,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甚至满足于将人类 灵魂问题,搁置在“艺术探索”阶段吗?
        道学,既然被世界公认为最高范畴,难道他不想超越这种“艺术探索”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倪質禮 发表于 2018-4-30 12:40:08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今天开始,用新名字,倪樂曜,麻烦管理员给通过一下,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倪樂曜 发表于 2018-5-3 22:3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夫妻之间感情不好,会有很多缺失,比如女性,生完宝宝后,产道松弛,会有一些小技巧,帮助恢复;同样,对于男性来讲,也有一些技巧,帮助舒缓压力什么的。
        夫妻感情不好,一般就会比较死板,我上面说的这些东西,都不会体现出来,对于人生,其实也是一方面缺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倪樂曜 发表于 2018-5-16 14:02: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倪樂曜 于 2018-5-16 23:02 编辑

        把好的方法写在书上,表面上是没有开班办学挣得多, 一本书充其量几十元钱,但是把道理从两个角度讲一下就能明白:一、“功德在法身不在肉身”;二、从另一个角度说,多一些人学到好方法,社会也就多一些善意的回馈,善意会反馈回来,比人们活在各种无奈的僵局里面,真是胜强百倍,打通各个关节,不知得有多少人真心付出,“游刃有余”绝非易事
        想没想明白这个问题,就是有没有“胸襟”的标志吧?
        法理易得,胸襟难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倪樂曜 发表于 2018-5-18 20:42:29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确有人,天生对“‘性’问题”有所执迷,这肯定不是因为他的“天性”,这个“怎么造成”的?我想必有理由,目前的探索给我的答案,让我确信,这一点形成的原因,必然与父母有关,确切的说,就是他们的关系造成的,
        “性问题”之于人类,已经有悠久的历史,如果它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可以说成“病症”的话,那么这个“病”的病程已经很长了,他在每个人的生命里,也可以有很长的“病程”,要解决他,首要的一点,就是“耐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8 06:04 , Processed in 0.01861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