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流水无声

流水随感

[复制链接]
阿城 发表于 2012-9-19 11:3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你在听流水的声音呢?还是流水在听你的心声音呀?没看懂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流水无声 发表于 2012-9-19 12:2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流水无声 于 2012-9-19 18:07 编辑

梦中经历了生命的很多过往旅程,心有所感、若有所悟。流水是己心,倾听的是自然的声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流水无声 发表于 2012-10-18 11:4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修心修德的一些感悟:记得老师说过,修心就是改变观念,修德就是无意识的积累。在修心的过程中,慢慢的意识到改变观念的重要性和不易之处,也真实地体会到了新旧观念较力更替的复杂过程,其中千滋百味、百感交集。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面对大小名利得失取舍等等诸多的选择,一时平淡一时纠结,一时欣喜一时惆怅,念头百转之间不知经历了多少挣扎。依稀记得谁说过一句话:因为有了选择,所以就有了痛苦。
    经历过了这些感觉之后,心境还是慢慢趋于平淡平和平静,并体悟到了内心深处的认同和快乐。观念一点点的改变以后,心态也随之变化,对内的反思醒悟,对外的言行举止都在无形中有了相应的改变。明白了德性的积累和修心的过程是同步进行的,个人私的一方面越少,公的一方面就会越多,内心就会越来越多慈悲包容、平和喜悦的情绪充盈。
    在流水般的生活中,我们会面临太多的选择和抉择。只要我们真诚的随缘应事,时刻关注自己的内在,不停的警醒反思自己,真心的体会自然生命的感动,细心领悟生活细节的启示,把虚无的一面和现实的生活感受时刻联系起来,这个不断变化转化的过程就应该是在修心修德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阿城 发表于 2012-10-18 13:47:58 | 显示全部楼层
认了真,就真了认。一步一步向天歌。互相帮助,相互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灵通 发表于 2012-10-18 14: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说看不出来呢?就像以前小时候写作文,老师看了之后会说要写出真情实感。感悟感悟,首先要先有感,感觉,感情,而不是只是思考的结果。思考不管用,没有情感的支持,没有感同身受的同步,就不算真实的用。这就是以前有人说的透过头脑什么也不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白杨 发表于 2012-10-18 14:4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流水的文章很流水,哗啦啦地顺流而下,流过什么地方他自己知道,我们什么也不知道,只看见流水一直向前流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流水无声 发表于 2012-10-18 15:39:18 | 显示全部楼层
灵通兄和白杨大姐说的大致是一个意思,确实省略了过程描述,有些事情既琐碎又过于平淡,自己经历并感受了就过去了。早上到办公室后,闲来无事的随手涂了几笔,算是整理了一下上班途中的一些体会。所谓的感悟也不是凭空思考的结果,确实是生活细节实践和自然感悟的一些片段。呵呵,很久不写,本没想成文的,让灵通兄和白杨大姐见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流水无声 发表于 2012-10-22 10:43:18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是这样,所谓的真假、虚实、内外等等都如阴阳之间的相应存在,两者并没有明显的分割界限。日常的修行就是要在看似平淡无奇的生活琐事里,清净自然的环境中,念起念落的瞬间,不断地积累自己的感性认识和深度觉悟,体会两者之间的流动转换,向着“得一”的方向运动发展。当我们渐渐模糊了其中的界限,无差别的身处其中的时候,修行或许就进入了一种自然而然的无为状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箭凌 发表于 2012-10-22 14:45:56 | 显示全部楼层
     嗯,这个有点味道了,不是那种单纯的情感倾吐,少了点文艺范儿,加了点科学解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流水无声 发表于 2012-10-25 17:0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受几位学长的启发,随手整理了一下近来的一些零散想法:
       建立自己的修炼系统,是每一个真心修行的人必须要面对,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怎么样建立呢?当然,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修行立志问题,这是道情的自足点和生发之基。然后就是自己在生活中每一个细小的环节之间,在名和利的纠结之间、得和失的取舍之间,在各种挫折、痛苦、压力的挤兑之间,在收获、喜悦、平静、觉悟的包围之间等等来自生活的真实感受,通过随时随地的细节关注和整体观察,然后再比较、思考、实践、积累。。。在这个进进出出、反反复复的过程中,直到把零散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慢慢形成一个整体的时候。。
    众人为师,万物亦为师。生命本身没有大小、贵贱、高低之分,也就是所说的众生佛性平等,差别仅在于觉悟的时机或有先后。尊师重道不仅仅是一个理念,而是需要信受奉行的具体实践行为。这个尊和重的对象是除了老师之外,更多是指尊重他人、社会,乃至所有的生命、万物和自然。
    慈悲之心的来源或许在于对“生命没有差别,一切自然万物都值得尊重”的真实感受。对每一个独立的生命来说,它所经历的每一段旅程都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机缘。因为,只要经历了对于自身来说,就是一份独一无二的积累和沉淀,也是我们能够觉性、觉悟的一片基石。
    空谈这些所谓的“理”,可能会让人觉得有些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最终还是要回到现实的生活实践中去,具体到每一件事情“行”的一面,体现在念起念落的反思之间,在于自己反复的验证和补充。但是这个“理”仍然是需要不断学习、观察、感悟、升华的,因为“理”是属于阴性的一面,是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8 11:36 , Processed in 0.020102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