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小潘

分别心与偶像

[复制链接]
道与德 发表于 2009-9-29 13:3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9楼小潘于2009-09-29 12:10发表的:
先别讲源头。

从常道修起,把别人要树立“比较意识”误认为别人是要“放弃比较”,知错应该认错,这个小学生都应该做到的。

修炼的秘诀就在于此。简单地让人不敢相信。真心认错,保准立马酸麻胀,全身如触电。
.......

小潘我错了!我错在9楼发言,引用了你15楼的发言.

要触电我自己身边电门多的是!

有些东西不是信与不信的结果.

信是什么?
无信不果!不是说无信就无果,无信也有果,只是不果,不能最终成就,当然也不是说信了就能成就.信只是一个前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阿城 发表于 2009-9-29 13:5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道与德!说的有理!有退步了,肯认错。

我是你的粉丝,赞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道隐无名 发表于 2009-9-29 14: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句心里话,我自认为还是一个既有比较意识,也有分别心的人。因为还是人,还在三界内,还在五行中,就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存在分别心。
道德经和佛经中说的很多境界是佛和圣人的境界。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和目标,纯理论的探讨只是一种理性认识。争论太多无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慧成 发表于 2009-9-29 14:35:32 | 显示全部楼层
无名说了大实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静如 发表于 2009-9-29 18: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道与德先生云:“这些东西没有必要倒果为因.倒因为果的.”

殊不知,果中含因,因中含果。若因中无果,此因无由致果,此因不为因;果中若无因,此果非果。故以无上不思议佛境观之,因即是果,果即是因,因果二而不二。我等之修炼,若不从高广处入手,亦即如厚音老师所说,以道入德,则我们对道之全然性实难测其深远耳。

再者,无分别的超越建立在对事物不同的认识基础之上。而分别乃是一种宗教修行中逐渐契合真理的渐进的模式。区分的目的是为了不区分。虽然区分是达到无分无别前必然的步骤,但如果没有最后超越的无分别境界,单只是区分事物间的不同就会变成不合理,并成为行者觉悟的障碍。所以,我们应该把区分事物当成达到无分别境界的桥梁,而不是错误地将分别的观点当成是最究竟的解脱。(注:最后一段文字摘自拙著《天台佛教哲学》,艰涩之处,还请见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道与德 发表于 2009-9-30 13:2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54楼静如于2009-09-29 18:11发表的:
道与德先生云:“这些东西没有必要倒果为因.倒因为果的.”

殊不知,果中含因,因中含果。若因中无果,此因无由致果,此因不为因;果中若无因,此果非果。故以无上不思议佛境观之,因即是果,果即是因,因果二而不二。我等之修炼,若不从高广处入手,亦即如厚音老师所说,以道入德,则我们对道之全然性实难测其深远耳。

再者,无分别的超越建立在对事物不同的认识基础之上。而分别乃是一种宗教修行中逐渐契合真理的渐进的模式。区分的目的是为了不区分。虽然区分是达到无分无别前必然的步骤,但如果没有最后超越的无分别境界,单只是区分事物间的不同就会变成不合理,并成为行者觉悟的障碍。所以,我们应该把区分事物当成达到无分别境界的桥梁,而不是错误地将分别的观点当成是最究竟的解脱。(注:最后一段文字摘自拙著《天台佛教哲学》,艰涩之处,还请见谅!)

因果概念就没有必要来果含因,因含果了.否则就又方因方果,方果方因了!

我们只要知道有因果就可以了!

孔德之容,为道是从的意思我已经在这此讲述了.不再重复!所以,对于你的修炼从高广处入手,我是明确持反对态度的!

道的全息性也罢,全然性也罢.道是不是我们去说的,是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去证达的问题!

看了你对佛学的观点,你的观点还是落在了理论来理论去看范畴里.当然有这么好的理论功底,相信大多数问题也能在读经中自悟.

放下自己的理论包袱,放下自己过去的知识,多读读<道德经>和<修为经>.读原文,不要去看解释.

这个时代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时代.信息发达,交通发达.社会安定,也是一个天道开启的时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阿城 发表于 2009-9-30 13:4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回合,道与德胜出,静如败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翱翔天地 发表于 2009-9-30 21:5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分别心是主观意识上的主观看法,比较意识是主观意识试图能客观地看待事物,所以比较意识比分别心更理性些。至于偶像,尊敬是要的,但是不要崇拜得失去了自己独立思考与自性觉悟的智慧,但独立思考也不要走入刚愎自用的极端。而其实分别心与偶像崇拜在意识的深层上,都与“我”有密切的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小潘 发表于 2009-9-30 22:3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实际操作过程中是难发现分别心的,发现了,就基本进入了比较意识。

开始比较的时候,才会安静下来,看别人的观点是什么,才能谈得上理智,这时缘分就来了

这个过程,有时需要十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道与德 发表于 2009-10-1 09:4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58楼小潘于2009-09-30 22:39发表的:
实际操作过程中是难发现分别心的,发现了,就基本进入了比较意识。

开始比较的时候,才会安静下来,看别人的观点是什么,才能谈得上理智,这时缘分就来了

这个过程,有时需要十年

你操作过吗?掌握了吗?

与理论核对了吗?

只要用几个月的实修就能发现的问题,用得了十年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30 01:57 , Processed in 0.026908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