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箭凌

厚音老师讲解《庄子》语聊答疑佳句

[复制链接]
传奇人生 发表于 2023-4-8 22:03:53 | 显示全部楼层
2023-04-08厚音老师语聊交流《庄子·外篇》精华摘转:

《道德经》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箭凌 贴上)

中国人民具备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勇气和能力与我们的龙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不用执着于自己的孩子其先天的根源是否不一般,恰恰相反,我们倒是真的要担心一下为人父母是不是具备了孩子成人成才成龙所需的道德品行基础。

人类的主观意识如同一堵墙,它隔断了人觉查生命究竟的另一端。

一堵墙,人类的主观意识如同一堵墙,它隔断了人觉查生命究竟的另一端。窗子,人心灵上的这扇窗是通往长生的必由之路。孩子,送子观音送子但是送不了对生命的觉醒,人乐得其所得自然会忽视无所得之德,所以庄子在《秋水》中说:“至德不得”。

面对玻璃一样透明的事情,没有另外的意思,就看自己如何看清客观的自己和运用不可思议的本能。

既然科学界尚未能自拨于自己所创立的困惑,冒然的横向联系不一定能有正确的结果。所以还是先修心修德,端正了自己的直觉可以称之为“明心”,发挥出了自己生命与客观世界的内在联系可以称之为“见性”。

生命之有思考本来之无总会存在有不可回避之错误,造物用这种错误来诱惑人类,人类用这种错误来忽悠自己,但是所施放出来的全然如同能量守恒一样传递着运动的愉悦,明白的人不去追随能量的变化而是探索这全然的意图,自以为是的人则终其一生好象创意无限却始终未曾离开过起点。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忘我无名 贴上)

觉者适用于所有人去做,然而并非所有的人都能成为觉者。其中的基本条件不是智慧的区别而是慈悲之怀的大小。

如果一种梦自己悟了之后有了结论但仍然还是做这类梦,说明悟到的结论与自己的潜意识想表达的暗示不相吻合,需要换个角度再悟。

心机第一,则天机不显,要想让人在天人合一的响应中逐渐走向成真了道,人就得“认识自己”的心机。

《道德经》第十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箭凌 贴上)

一开始,人以为精神上的寄托都是虚的,只相信有功夫能控制得了一切才是实的。不忘初衷的真修者却不然,坚持在精神上爱众生爱社会爱自然,久而久之,自我感下降了,人我一体感上升了,与社会一体感变得真实了,与自然一体感变得越来越真切了。什么是真修实炼,这个过程就是真修实炼。

如果人完全没有我相心理了在处理与女性的互动上就会如同庖丁解牛一样游刃有余。修炼上也是如此,男性之所以难以修炼好,就是因为认定了自己是个男人以后对于如何让“内人”究竟解脱就是个悖反的命题。

修炼者不要玩利器而应常常手持明镜,照看好自己的言行与精神,这样能给自己带来积极的建树,给环境带去清朗与和谐,给未来带去天下为公的基础。

人的潜意识很有智慧,它想引导人走得更远时,于是就引导人尽早地发现自己平常不可能犯的错误中还存在有哪些不尽道义的地方,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修炼者要认识自己,要向生命学习其全然性。由主观观念堆积起来的人的一生是假性的一生,能与客观完整融通的人生就是真性的人生。真性人生是修炼者的目标,名之曰“真人”。如今,我们大家都提前跨入进了这个人类未来将要面对的全新的领域,这是大家人生的幸运,也是我们肩负的责无旁贷的历史重担!

……欢迎大家继续予以补充添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天堂 发表于 2023-4-23 08:26:42 | 显示全部楼层
2023-04-22厚音老师语聊交流《庄子·外篇》精华摘转:

夫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箭凌贴上)

如如不扰,处处呈妙,在此考究生命的矛盾性获得生命的真实性,此之为“修真”。

过去有种说法,人在特定的某个地方都有着代表自己的灵源花树,人有所功德的时候其灵源花树就会丰采饴人,人固守其成时其散德护本,人大度天下时其自然成林。所以,人修于此必丰于彼,人忘于私必成于公,人修与天下就必然旺于个人。

国富了普通人的日子就好过了。天下太平了平常人才能享受得到安宁。天下人都有觉醒了天地也就不会反复无常。人还是要感恩国家的政策和管理到位,创建了我们当下幸福的新生活。回家并不难,难就难在自己架空了自己,将假的当成了真的,被浮云遮住了法眼,猪油很香却能蒙糊善心。

《庄子.齐物论》:类与不类,相与为类。(箭凌贴上)

差其时,逆其俗者,谓之篡夫;当其时,顺其俗者,谓之义之徒。(箭凌贴上)

个人身上普遍性的问题需要特殊地进行锻炼,特殊性的问题需要放到普遍的存在中去完善。修炼中任何时候都不要将客观中反映到自己身上的状态确认为是自己的,忘我了,才有真的一切呈现。

智巧建立不了系统的格局,无名之朴才是修炼者需要坚守的家园。

世间事都是用来行不言之教的,受教了就要毅然决然地前往身天下中找出路,他人浪费人生于享乐,我自独立于觉行。这才是不朽的开始。

知东西之相反而不可以相无,则功分定矣。(箭凌贴上)

……欢迎大家继续予以补充添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传奇人生 发表于 2023-5-6 22: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2023-05-06厚音老师语聊交流《庄子·外篇》精华摘转

要想成道,就一定要将生和死看成为一个整体。

物之生也,若骤若驰。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何为乎,何不为乎?夫固将自化。(箭凌贴上)

繇繇乎若祭之有社,其无私福。(箭凌贴上)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箭凌贴上)

将先天的遗传放对了位置,性命的再造就有基础了。

人的外在生活条件越好人越容易沉溺于生存的表面,不再追寻生命的根源。

没有炉捶的生存不容易找到修炼这条出路。

找不到生命之源时,生存就仅仅是一种依附,找到了生命之源并将自己融入其间,这就是长生久视。

严乎若国之有君。(箭凌贴上)

修炼者与凡人不同,长期的下意识积累,让人生命的客观一面逐渐强大起来,俨然形成了一种主观不可抗拒的力量引导人走向道境。

既然是净性的“因”,说明只要是人就离不开这个基础,在这个基础上产生了人,那么人的修炼也是建立在此基础上进行觉醒的。

人如果有了道心,有了净性的要求,有了探索生命奥秘的主动性,还有了对性根本的理解,这个基础上的观想就是一种造化。

客观有诉求主观能迅即响应这才有德的体现,才是真正的修真。

其无私福;泛泛乎其若四方之无穷,其无所畛域。兼怀万物,其孰承翼?是谓无方。(箭凌贴上)

仙人之光曾经照到每个人的生命中,带给人不可思议的生命里程。她与人身天下中的三个角色有一个约定,先天遗传系统,后天遗传系统,还有一个就是主观意识这个系统:“人要想成仙了道,就一定要让身天下中的这三种角色高度互动致一,彻底改变生命的既成事实下的既定观念,理解了修道玄理,无为而自化地对待性命,成仙了道就不是一件很费解的事情”。

《阴符经》: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箭凌贴上)

“基础”与“引导”,这两种因素在每个人的身上都有,运用好了就相得益彰,促进修炼向前发展。

天下自然间还有很多受自然呵护下成长起来的生命,人们却只是重视自己呵护的一面,自然的一面被大大的忽略了,所以自然之爱没有人能够发现,因而人们顽固地以为自己的力量大于自然,想从自然的手里夺下造化的钥匙。这种人为的模式被人觉察到了并走向了自己的反面就称之为开悟。

身外的金塔象征着人生的辉煌或顶点,人们却都愿意去争相攀爬,但是无一不会感到恐惧和凶险。身内的宝山又有何人去开发?充满了喜悦和充实的生命进化又有谁去体会?不得不说这是人存在的一种憾事。因为大多数人风光无限却仅仅只是觉悟者大翼之下的扶摇之风而已。

谈修炼是成年人的事,孩子们的任务就是茁壮成长。中国过去曾经有一段发现儿童的特异性,然后将孩子们集中起来进行特异性的激发和深化的科学性实验,事情过后又全盘否定的历史,成年人用自己不健全的科学理念来折腾孩子们的珍贵人生,这是不公平的,也是残忍的。成年人要想弄明白一系列的未知之迷,一定要自己身体力行地深入其间承受痛苦才是行道积德的过程。靠既有的观念想弄清世界的真象,那是说他人的话行他人影子之实。

流动起来的生活比起想事想到犄角旮旯的生活要好过的多。

人为公不为私,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也不怕死,迎接他的一定是这个世界的根本。

······欢迎大家继续予以添加补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传奇人生 发表于 2023-6-3 22: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2023-06-03厚音老师语聊交流《庄子·外篇》精华摘转:

《庄子·内篇·大宗师》: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箭凌贴上)

过去古代的“经济”是指“经邦济世”,是包含有对大多数人的精神负责的概念。现代人的“经济”是指单纯的经济量化指标,如GDP数据等。讲发展经济这是没有一点问题的,关键是人类精神素质的提高才是人类进化的硬指标,否则人类将在盛极而衰的恶性循环往复中走向自我毁灭,这不是人类该有的结局。

人的本来潜能不知道要远超现状多少倍,但是人类的文明与科技却无能为力于此,这正是人类自身要极(及)早觉察的事实。这就是《秋水》中所言:“言察乎安危,宁于祸福,谨于去就,莫之能害也”,修炼者所做的就是这些有备无患的事。

新陈代谢是一个系统工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管不了也管不全系统的全面性,所以要发展人的精神领域,要更关心内在和谐。

知道者必达于理,达于理者必明于权,明于权者不以物害己。(箭凌贴上)

修炼是一个需要觉悟的事,要想有觉悟就要明白一定的道理,道理可以从前辈那里学来,也可以从自己的修炼实践中修出来,前辈那里的道理很多,人一辈子也可能学不完,因此,从自己的修炼实践中觉悟出来的道理就显得特别珍贵了。从前辈处学一点道理就实践一点总结一点发展一点,日积月累,人的明白处就逐渐多起来,修道之路就通暢了。

庄子在《秋水》中也说:“无以故灭命”,“本来作用”就是土豆的“命”,但是人为了所谓“更好吃”这个想法将土豆的命给改变了,这个更好吃的想法就称之为“故”,即人的主观所形成的固定观念是不会顾及土豆价值的完整性的。

道友他妈将这一固定的观念传给了他,他又用他妈的观念来影响一大群人,长此以往的循环就形成了社会性的奢侈消费的文化。如此下去,社会之德也就少了,修的人多,成的人少,这个背景因素也就不得不引起修炼者注意,梦境就是社会的集体潜意识在痛心疾首地告诉大家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俭以养德,摆在眼前的日常之德尚且失之交臂,又怎么可能不在大是大非面前错失正道,将“以物害己”错认成以物利己。

俭以养德。出于诸葛亮《诫子书》。(箭凌贴上)

只有通过修炼的实践才能通达古人所说的长生久视的真实境地。

中国传统的丹道文化是一件很神奇的风景,但它不是空中楼阁,也不是修成了以后就可以离开尘世的一厢情愿,更不是建立在一群人的主观愿景上的自欺欺人,而是修炼者的具备符合自然的真意识构架用无量的慈悲和无限众生的存在充实起来的宏伟建筑。

消费的少,创生的效益却很多,这是俭的基本意义。

历史的车轮从未停留,人们追求真理的渴望充满了硝烟,文明和科技也将人们带离真相越来越远。

凡事都有正反两个存在方向可供人选择,“认识自己”指的是人对自己的选择习惯一定要了解。人具备有趋利性,人离开了对利的选择就变成了下意识的行为,这个就是“德”的基本含义。

自己的表层需要被颠覆了并不是一件令人沮丧的事,此时的思想会偏向于某个完全相反的角度,这一点正是客观意识与主观意识之间的平衡契机,会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性命状态结果。

时刻都能够通晓自己的反面在哪里并无意识地去趋向于它,那是大智慧才具备的效果。关键是后面那个“弱”字,“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矣”,人总在扮演强大的角色但是人又不知道天道是如何用人于强弱的,这就是修德的来历。人面对自己的性命不去争强而去守弱,在生命系统上就奠定了成真的格局。所以,认识自己不是一味地找自己的问题,认识自己是要从自己的个性中去明白天下万事万物的共性,从而创生出发展自己的有效途径来。

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的神迹可以被流传,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却没有依仗人的特异状态能让人觉醒。人能有水上飘的,也能有天上飞的,是人的想象力束缚了人的潜能,是人类的文明与科技的超前让本来神奇的人生变成了如同其它生物一般的自然附庸而不是主人。人的退化是因为主观上的创造没能返归于生命内部,人的进化一定会是因为主观终于弄明白了客观一切的造化都缘于人的生存。

人无时不在接受天地的不言之教,人也无时不在沐浴天地万物之恩,但是人为何体现不全天下为公的情怀呢?因为“人心在机”,人的天性来自于自然,人的思想却源自于主观对自然错误的选择与误判。人的主观丝丝入扣合于自然了他非圣即神,所以庄子在《秋水》中说:“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

明堂是需要身天下为它提供能量的。常人的明堂是黑的,因为人不觉悟就无能量可以照到此处。

人的心神相通,所以人在修道中重在无为,主观介入的越多,人修炼的成果就越假。

心死则神活,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人的大脑皮层太活跃了,客观意识就受伤。凝神定气归元,客观就解放了,神也就有救了。

虚空即是中脉。

扬蓬勃向上之天性,展条达无碍之直能。蹢躅屈伸,吹牛发飙并不会影响到身天下中这股清扬之气的条达顺暢,厚积浩然。

·······欢迎大家继续予以补充添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传奇人生 发表于 2023-6-17 23: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传奇人生 于 2023-6-18 08:04 编辑

2023-06-17厚音老师语聊交流《庄子·外篇》精华摘转:

睥睨之意阻碍了人生的鲲鹏之志,怜羡之心限制了人的解脱之机。知天机而重塑无有边际的人生,去有为而积累道德的无形,这是修炼之大概。

简单道性存,复杂催人命。

有即有,没有即没有,这是理性。没有作有的想,这是幻。有作没有办,这是妄。感性好,没有实践会不得了。理性好,没有超然真不了。

鸟吃人,这是可能发生的事。鸟变人,这是生活中未发生的事。情急之中,乱了章法,这个就称之为非理性。不作自然想理性没法长,只是想想想,道法成黄汤。

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箭凌贴上)

他背着“我”,说明他是载体,“我”则是附体。鸟门没关没关系,因为都在一体内。“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自古以来,人人的鸟门都是开着的,只是了此不了彼而已。他的房间,他是指此人可解,为何居此却不好解。我看到另一个我,还有另一个女人,角色太多了感受的角度时刻在变化,所以女性想理性起来不易。

楼房,泛指生命。生命之楼有万丈高,人心却有万仞深。人心想化成鸟儿一飞冲天,比喻人心想一了万了(指觉悟之意)。翅膀没打开,表面上是说身不由己,实质上是在告诉梦者:“今予动吾天机,而不知其所以然”,但是人心却自以为已知其所以然。说明之前之了不是了了,尚未得了只是自我感的内卷。“故以众小不胜为大胜也”,无意识状态要从平常积累起来。动不动就用西方人的认识模式来概括自己东方人的特性,每遇一件事就想有个确定性的结论,这样的努力终究会出问题。“不知道还来不来得及”,只要能忘记自我了,七老八十都来得及。“其实有点内急了”:内急了就应该马上去厕所,否则会憋坏身体的。

人的求生欲望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人们的思想却还处于守旧的状态中。

人的生命与数字规律不可分割。

造物预留下来有客观与主观保持的信息渠道。

生命不止,辛苦不会停。为谁干?怎么干?这些都在生动描述生存与修炼的关系。天下的普罗大众不会去思考这些问题,也不敢去尝试相反的生命形态,更不会想到造物赋予自己这个生命的无限潜能如何得以施放出来。

主观本为身天下之君,修炼中要对客观甘愿称臣。

物归其类时相反就会自然吸引,可名为“交”。

“瓜黄”是指人的陈旧的生存观在影响着生命内部可以进行的自然化合。

清理电脑,代表理顺人心。“电脑为盐水所泡”,人心一定要抱元守中。因为盐是酸碱中和的产物,代表了中性。水,指道。修道一定要抱元守中,不偏不倚,若即若离。做到这三点了,人心中无用的甚至阻碍修炼走向反面的杂乱信息就会自然消失在道性中。

察见渊鱼者不详,智料隐匿者有殃。 ——《列子 说符》(箭凌贴上)

月亮是美丽的,因为那里是嫦娥和吴刚生活的地方。月球是荒凉的,因为那里没有空气可供人留连。我们是中国人,所以记住了月亮带给我们的美好文化意象。我们不是掠夺者,因此“地球”上的事情还没搞好就不会去贪恋世外桃园。我们如果是修炼者,就一定会知道美丽和荒凉为何会指向同一个地点。如果我们是善于思悟的人,面对科学的耀眼我们是不是可能忘祖而数典?说美丽的月亮欢迎梦者去旅游,却看不到月宫的主人出来露露脸。说是月宫却不见连连宫殿,说高处不胜寒却不见游人把衣端。说什么愜意不愜意,想的都是温柔乡里春水暖。不问吴刚累不累?不管嫦娥孤单不孤单?也不想想熙熙攘攘众人心,月宫主人烦不烦?凡人不知神仙苦,受尽恩宠还想添。花团锦簇嫌不够,仙乡洞府赖着玩。幸亏嫦娥没露脸,如若不然,不知高老庄的翠兰怨不怨?

人类的生命形态在慢慢退化了却未见进化。

人的思想从来没有探索过人类生命的整体面貌和返观内照过自身。

颓废是一种必然趋势,知势而修,从道理中获得长生久视的必然结果,这就称之为修炼。

一个人心存善念谓之宅心仁厚,天地之间有本账,会原原本本地予以记载的,这就是草庄春节对联中所言:“德行人间金管记,姓名天上碧纱笼”。做好事做多了连自己都不记得了,修仙的事就有眉目了。

“执左契”是图长久的表现。

修炼不是要得到什么,修炼就是要初衷不改,善待天下,让天下回向于个体,灵性增焉,神明生焉,觉者成哉。天地间于是就多了一个明白无碍的全道者,此之谓真人。

在古老的中国修炼文化中,人的明堂部位一旦出现了圆满的月亮就说明此人的修炼在阶段上已经产生了本质的飞跃,是值得庆贺的事,所以一定要带上酒,以此誌庆长生久视之道的来临。

修炼的系统载体是可以在时空差境中得到圆满的,与人类当下的科技概念与现实正好相反。今天的梦境缺点也就是在指示当下的观念需要不断地移动之实。

中之言一点也不虚誇,人类没有任何一点理由和成就值得自大。人类只有认识自己改造自己并进化自己了,才有前提条件去享受这宇宙中本来就存在的无限美好。之所以说要想实现一丁点这样的美好就得付出巨大的努力,是因为人类的进化思路整个都随着科学思维被带偏了,人类的进化需要先从自身的真实性研发开来。由既定的科学模式思维向自然思维的转变是人类需要付出巨大痛苦的经历后才能实现的。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就存在有丰富的自然思维的素材和宝贵的系统结构,中华文化立于世界文化中心之日也就是人类得以进化的美丽转身之时。

《蜀相》[唐].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箭凌贴上)

“知道者必达于理,达于理者必明于权,明于权者不以物害己”。这里所言之权当然不是人手上所能常握的权力,而是指人类生存的支配背景,是一种不见制约的制约。

《庄子·外篇· 秋水》: 北海若曰:“知道者必达于理,达于理者必明于权,明于权者不以物害己。(箭凌贴上)


······还望大家继续予以补充添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传奇人生 发表于 2023-7-1 22:31:50 | 显示全部楼层
2023-07-01厚音老师语聊交流《庄子·外篇》精华摘转:

道德经: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避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焉。(箭凌贴上)

人类如果将自己的修炼成果融入自然了,人类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景色就会美好万倍,人类精神对自然的赋能是未来世界最理想的和谐。但是人类的文化和科技却偏偏排斥和厌恶向自然之美吸取努力发展的方向,却用自己的创造力与自然的智慧较劲,使人类的进化充满了血腥和争斗,也使得人类的现状充斥着虚伪,更驱使着人类越来越走向退化和没落。

自己翻到了蜜蜂,说明自己的潜意识在用蜜蜂说话,蜜蜂这种生物群体并不象人类想当然的那样具备领导和被领导,统治和被统治,蜜蜂的存在是和谐的。有了蜜蜂的精神,修炼的积累才能够走向积极的未来。杨同学的朗读,这是指教育和社会的主流处于人类惯性的运动之中。张老师说美的自然这一课在154页,张老师,大道就是人类最大的行不言之教的老师。154页,页,业力的积累,人类正在作着业力的潜在积累。要想打破这种积累就一定要消除主观意识对自然之美的不理解。4,心死则神活,人类有了自己的精神主导方向了,对自然的平衡妙要的获得就会扫去令人痛心的障碍。

长裤被别人穿跑了,修炼长生久视之道是为人生的大境界作准备,取之于天下而用之于天下,故受天下之制“损有余而补不足”,当自己积而不用时,此法则就会将其用于夭志不辍、勤奋耕耘者。高山仰止,低下平庸,《秋水》告诉我们不能止于自己观念的狭隘,要知道人认识的境界永远不会有边界。

我还是想找以前带我的老师”:“因才施教”用在启蒙阶段很合理。“苦其心志”一定是用于成年人的社会磨励中。所以,还想找以前的老师就是人的堕性。

车,现在人大部分都有车了,代表着社会的进步,这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还是有区别的,过去人行万里靠步忖,其艰辛不可想象;现在的人出门就坐车,而且“都或躺或坐”,这样积累起来的所谓人文知见或科学见地,对人类到底是好还是不好?是进化了还是在退化?这就是终有一天雪崩会堵住校门的“暗喻”。

人纪更迭过多次了,原来非常先进的科学与文明尚且荡然无存,不见续之丝毫(亚特兰蒂斯文明,玛雅文明等),说明当下的科学与文明并没有抓在人类生命形态的根源这个点子上。如果抓到了这个点子上,人类无论怎么更迭换代,人类的认识都会与造物者共舞,永享长久。这就是修炼长生久视之道的意义,这也是人类进化的真正要点。人不与造物同则受弄,性命相同于造物即真。

姥姥,妈妈,自己,这是母系遗传顺序的时间轴。那么,梦中的姥姥是姥姥,还是姥姥的那颗将绝的心臓是姥姥,或者自己心里一直掂记着的姥姥是姥姥?三十年过去了,姥姥还在心里,妈妈肯定也在心里,那么,自己的心臓还能跳多久是不是也在自己的预料里呢?三颗心凝成一颗心还是心,如果三颗心曾经都为长久想过同样一个问题这个就称之为誌。有志了,事竟成,所以梦到此是在展示一个信息,姥姥的心脉已绝,在暗示着自己的心脉亦将绝。将绝之脉不可怕,怕只怕人心将自绝,可以肯定的说这绝不是人唯一的出路。就象我们在湖北的黄梅东山看到了五祖之身体,曹溪的南华看到了六祖之身体,以及同在的憨山和丹田两位大师,他们的形体都还在那里静静地坐着,他们的精神也漠漠地融入了中华文化的血脉之中。我们能说他们绝了吗?

梦里的那颗心臓是姥姥的那颗心臓吗?当然不是了。半箱的血液在滋养的一颗心臓,血在心外养心臓,这不是生活逻辑。这只是在告诉人,那颗不死的心在受着有相众生的血脉之养长久着,人心不死,造化不灭,每个自然人活好自己就在箱内,如果觉悟了自己那就长存于万象之中了,超然于箱子之外,这正是一个梦醒的人才能体会到的事。张若虚一首“春江花月夜”就道尽了天下人的感怀:“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不要认为只有自己看到的月亮才是最亮的,而是要努力去做一件事:因为自己努力的参予而使得天下人都能看见更加明亮皎洁的月亮,共享永世婵娟。

春江花月夜
【作者】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箭凌贴上)

男头女腰,只许看不许捞,这是传统的讲究,属于封建时代的流毒。做梦于此种状态中,当然是在做一种比喻,为了交流对人生认识的一种比喻。三徐,只是“一种”人的演绎,那就是男人,女人相对于男人。他抱你的腰,你抱他的臀。没有讲究无可厚非,如果习以为常,即使在梦中也无任何不适,那说明思想解放,能领潮流,可化骨融䯝(髓)。

鸟瞰位,好好站在高处看看人的一生,看我们有没有辜负主席对妇女们的解放。女子躺地,自立与躺倒不同,立着代表了这个人有思想有作为,就可以积极而向上,奋发而向前。旁边有很多米,米来自于他人的施舍,才落于地。女子好养,有吃的就行,这不是女子受解放之象。米成绒毛,鸟爱羽毛,女爱打扮。女子变成穿古装,自古以来,女子哪些地方得到了改变?男人女人都该想一想。如果仍然是寄生态,即使戴上凤冠霞披,也不过悲催人生。

修道可以壮大身天下国之利器的成长和完善,而且可以对人生的所有积极内容产生禆益。

人生最有益之事莫过于修道。

修道之中就有炼金丹这事,炼金丹必然与西方金脱不了联系,生身者父母也,修炼者的性命成就金丹事关修道者的真与假,金丹的下手处非父母的遗传信息不见其畛。“听见一个男人的声音连着说了几个,他明白了什么与什么”:一个男人的声音,他是自己的潜意识,他看到父母拍西瓜看到了高兴处,晃然大悟。如果没有主观的干扰,说不定主观也会明明白白的。

悟真篇
第五十九
饶君聪慧过颜闵,  
不遇真师莫强猜。  
只为丹经无口诀,  
教君何处结灵胎。 (箭凌贴上)

······还望大家继续予以补充添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传奇人生 发表于 2023-7-22 23: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2023-07-22厚音老师语聊交流《庄子·外篇》精华摘转:

世上的植物们好年成时忙于长个,差年成时忙于结果,何也?自然赋予它们的智慧。

“都没有播种”:人们都忙于纷争去了,都认为经济才是最重要的,谁会想到历史发展到今天居然天降这么大一个机会给纭纭众生,火药味如此浓厚的人间谁又能从人类的本源上猜到这是造物的意图?

修道是人世间最有生机的一件事,值得向其他民族推广,向全人类推广。

豌豆的豌:通婉约的婉。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婉约,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张先、晏殊、晏几道、欧阳修、秦观、贺铸、周邦彦、李清照、李煜等。(箭凌贴上)

虚心实腹义惧深,只为虚心要识心。不若炼铅先实腹,且教收取满堂金。(016道友贴上)

道德经 第十五章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箭凌贴上)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箭凌贴上)

有点诧异,诧异即是差异,观念的差异还是会让自己坚持自己的选择。不会立即按“洗依”的方向走,所以,从善如流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不仅仅需要自觉,还需要明白俗语中的哲理“听人劝落一半”其中主观与客观个体与整体中的辨证关系。

“一筐西瓜”:网络语言中有“吃瓜群众”一说,这与《秋水》原文所说:“且夫知不知论极妙之言,而自适一时之利者,是非井之蛙与?”且不管人家说的道理是不是事关这个世界的本源,只要对自己当下有利的一概照纳不误,这不是井底之蛙又是什么?西瓜是要吃的,有自己立场执天下之公的“吃”是为真,不知道自己的立场到底是什么但是很执着于一己之私的“吃”是为假。梦来知道自己梦里的方位是错的,想找对的,却又找岔了,找到“东西南北的走法”上去了,找到资料上去了。没有想到从自己心里找,没有想到“应该是洗衣房,陶老师说到草庄第一步是去那”。众人为师即是此。

凡有所执,皆不得见真相。

庄子.大宗师:南伯子葵问乎女偊曰:“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曰:“吾闻道矣。”南伯子葵曰:“道可得学邪?”曰:“恶!恶可!子非其人也。夫卜梁倚有圣人之才而无圣人之道,我有圣人之道而无圣人之才。吾欲以教之,庶几其果为圣人乎?不然,以圣人之道告圣人之才,亦易矣。吾犹守而告之,参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为撄宁。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箭凌贴上)

“睡梦中忽然两眼冒光”:眼吐金光,这是大丹成熟必须要经过的一种验证,但不是在梦里。梦里为何会产生这种丹道的功象呢?说明此人是炼丹之材,身体上与人有些不一样之处。“光线刺的眼睛睁不开”:在梦里眼睛刺的睁不开,这光是在告诫梦者,这不是一般的能量哦,人不要轻易地去动它,动了,主观上是受不了的。需要强调的是,人在梦中看到自己两眼冒光并受到了震憾,说明那不是“自己”这个主观所发出的,也不是主观所能承受得了的。“腹似火炽,两肾汤煎,耳后鸠鸣,眼吐金光,身涌鼻抽”,这都是正常状态中人身上的丹道将成的征兆,属于“命”的范畴。但是,这里面都没有谈到人的精神基础,没有精神基础的命功反映称之为“替人作嫁”,这就是“起建明道友梦中所说的,有人种豌豆就必然有人来收的道理”。具体一点说就是造了个漂亮的金屋却没有主人,这也是《道德经》中强调的“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实腹的基本意思,精神领域还是要有点东西的。明清以来的修炼界忽视了这一点,忽视了将西方修法请进来的本来初衷,一味地强调主观支撑下的身体成就而不顾精神上是否支撑得了,这是小范围中必需要反复讲的内容。

在人群里,修炼的好材料要是浪费在想当然上面那人的一生就太可惜了。人们的身体都有一只鼻子两只眼,但是道化于身的基础却各不相同。人们的想法千差万别各取所需,但是由德而至失的因素却是惊人的一致,那就是“我执”。因此,无论是在梦中,还是在练功中所出现的“象”与“相”都是在为精神领域的基础在作铺垫,在作引导,是人的先天在为后天这个“身天下的君王”在作思想工作:凡有所执,皆不得见真相。

“某天我左鼻腔里面流出来一滴水,极寒。手碰到水后, 明显感觉到冰凉。鼻腔内水经过的位置有冻伤的感觉”:这不是发生在梦里的事情,是人清醒时候的事,说明这件事很重要。刚才我们谈到了炼丹这件事,谈到了精神领域的积累与构建问题。身体不会一直等着我们的思想觉悟以后再发展,身体自从娘胎里出来就从未停止过变化,随着我们对世界的不同认识身体也是忽上忽下,受尽了主观的折腾。好在我们修道了,我们在逐渐明白一些道理,这些就给了身体向前进的极大促进。但是,身体毕竟不是人的主观生出来的,所以主观不能完善身体的究竟和未来。但是身体又在逐渐积累一些能量,于是,无法保存和转化的一小部分能量就发生了外溢的现象,俗称为“走丹”。水满则溢嘛。如何处理这件事呢?道家有着系统的认识和方法。道家认为人需要在精神的领域首先奠定虚实一体的哲学观,然后在虚的一面构建必要的思维构架和形成虚实一体的循环通道,将积累起来的能量在虚的领域储存起来。其间不断地有个事物会伴随着我们的主观成长和壮大,那就是“客观意识”。这是一个变通的名字,古人称之为“心藏神”,她原来就存在于人的心中,没有她,“六祖”就说人的身体瞬间即坏。身天下中有了“神”的成熟。

流鼻涕,每个人都会体察到,但是极寒之鼻涕却只有修炼者才有福身受,所以修炼丹道要求修炼者要形成稳定的“搭鹊桥”的生命习惯(注意不是生活习惯)。一旦这冰冰凉的东西从舌尖滑向修炼者习以为常的丹田中的那口鼎中,那叫什么?那叫得药,得到有益于身心的,在世间再也没有任何的药物能超过它的益生功用的“真药”。谈构建真意识架构,再谈采药去充实于它,这就是修道的真意识创建的系统工程,非常伟大,但又非常的平常,有机缘的人可不要错过哦。能够从相对的角度认识寒热这是好的认识基础,还要看到不可思议的一面它也需要修炼者的辨证头脑。

庄子·内篇·养生主: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箭凌贴上)

“应该是原来的引导意识要被颠覆了,新的引导观念可能要建立起来了”:这句话切中了事情的关键,值得庆幸。修炼者的修炼成果是未来世界越来越平衡的制动因素,是人间太平大同的客观社会的基本内容,是未来人类觉醒以后人人都欣然赴约的必由人生。“父亲”在梦里是引导因素,但是在现实世间应该是修炼者最直接的受益对象,庄子在《养生主》中说:“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这么好的事,我想每一个人都是乐意去做的。我们每一份努力都是在为人类的未来播洒一滴真善美的甘露,它一定会滋润透所有人的心。自己遗传中有父亲的信息,也有天地这对大父母的信息,一旦自己修炼有成,父母他们也就不朽了。

要想消耗浅,需要德行深。

<西游记>第098回 猿熟马驯方脱壳 功成行满见真如大圣引着唐僧等,徐徐缓步,登了灵山,不上五六里,见了一道活水,滚浪飞流,约有八九里宽阔,四无人迹。三藏心惊道:“悟空,这路来得差了,敢莫大仙错指了?此水这般宽阔,这般汹涌,又不见舟楫,如何可渡?”行者笑道:“不差!你看那壁厢不是一座大桥?要从那桥上行过去,方成正果哩。”长老等又近前看时,桥边有一扁,扁上有凌云渡三字,原来是一根独木桥。正是:远看横空如玉栋,近观断水一枯槎。维河架海还容易,独木单梁人怎-!万丈虹霓平卧影,千寻白练接天涯。十分细滑浑难渡,除是神仙步彩霞。三藏心惊胆战道:“悟空,这桥不是人走的,我们别寻路径去来。”行者笑道:“正是路!正是路!八戒慌了道:“这是路,那个敢走?水面又宽,波浪又涌,独独一根木头,又细又滑,怎生动脚?”行者道:“你都站下,等老孙走个儿你看。”好大圣,拽开步跳上独木桥,摇摇摆摆,须臾跑将过去,在那边招呼道:“过来!过来!”唐僧摇手,八戒沙僧咬指道:“难!难!难!”行者又从那边跑过来,拉着八戒道:“呆子,跟我走,跟我走!”那八戒卧倒在地道:“滑!滑!滑!走不得!你饶我罢!让我驾风雾过去!”行者按住道:“这是甚么去处,许你驾风雾?必须从此桥上走过,方可成佛。”八戒道:“哥啊,佛做不成也罢,实是走不得!”他两个在那桥边,滚滚爬爬,扯扯拉拉的耍斗。沙僧走去劝解,才撒脱了手。三藏回头,忽见那下溜中有一人撑一只船来,叫道:“上渡!上渡!”长老大喜道:“徒弟,休得乱顽。那里有只渡船儿来了。”他三个跳起来站定,同眼观看,那船儿来得至近,原来是一只无底的船儿。行者火眼金睛,早已认得是接引佛祖,又称为南无宝幢光王佛。行者却不题破,只管叫:“这里来!撑拢来!”霎时撑近岸边,又叫:“上渡!上渡!”三藏见了,又心惊道:“你这无底的破船儿,如何渡人?”佛祖道:“我这船鸿蒙初判有声名,幸我撑来不变更。有浪有风还自稳,无终无始乐升平。六尘不染能归一,万劫安然自在行。无底船儿难过海,今来古往渡群生。”孙大圣合掌称谢道:“承盛意接引吾师。师父,上船去,他这船儿虽是无底,却稳;纵有风浪,也不得翻。”(箭凌贴上)

“梦见我死了,清晰感受到了濒死的状态,眼睛无力睁开,头昏沉,四肢僵硬。看见姥姥,我变成儿时的模样粘着她随她走远”,修炼的真实体会多了,真的一面就会演绎这种“真杀生”的情节,人生命中有些消极的东西没有先天客观意识的帮忙是去不掉的。这就如同《西游记》中唐僧脱胎换骨的情节非他个人所能完成一样。这不是生命之不祥,相反,这是人生命的实实在在的升华与进化,是很多修炼者梦寐以求的事。在人的遗传序列中,姥姥是最有经验的,而且是最慈祥的,男有老子,女有无生,无生胜有生,这是在暗示修炼者认识上尚未有穷尽,趁早将自己都忘记了,无限的智慧才会油然而起。今天学习的庄子《秋水》内容中,善辨的公孙龙之所以不理解庄子最后被吓的自逸而走,他不是怕庄子什么,而是怕“邯郸学步”,一下子失去了自我感,这也是现代修炼者最不可接受的事实。故老子曰:“进道若退,明道若昧,夷道若类”。

······还望大家继续予以补充添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传奇人生 发表于 2023-8-19 22:24:14 | 显示全部楼层
2023-08-19厚音老师语聊交流《庄子·外篇》精华摘转:

女博男静这一点的大方向是对的,阴不厌臃,身天下中内人的智慧开发容易形成对生命的全然布局,修炼的大格局由主观上的觉悟而来,所以主观上的静观其变正是造化所需要的基本品格。

《道德经》第74章:“夫代大匠斫者,则希不伤其手矣”。(箭凌贴上)

任何人为的发明创造都具备有历史的阶段性,不会霸着历史永不下来。所以要相信自然的这种规律,更要相信人类的觉醒是必然的,人不断地觉醒也不断地在否定自我的过程中走向自由王国。

······欢迎大家继续予以添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传奇人生 发表于 2023-9-2 22:58:47 | 显示全部楼层
2023-09-02厚音老师语聊交流《庄子·外篇》精华摘转:

《庄子.大宗师》:子祀、子舆、子梨、子来四人相与语曰:“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尻;孰知死生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箭凌贴上)

人一旦掌握了天地之势并且实践于生命,天下人的健康就有保障了。

男女合起来是道是没办法搞清楚其内涵的,做人时是男女分开着的状态,是搞清楚道性的一个机会。所以,无论男女,只要忘我地去体悟道的存在,道都会给予其觉悟道体的机会。因为其自身的物质运动过程都必然会展现出与异性互动的全然要素来。只要忘己了,客观性在主观上的反映就是可得而不可见的“道”。

人修道一定要以自性为师。

谁喜欢具备这么深沉的思想呢?从不追求自在的人。

《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箭凌贴上)

历史的经验值得人们去注意和借鉴。一块大玉和一大堆小玉块,曾经的人们其人生也如金玉一般活过了,尽管他们消失在了泥土里,但是他们的精神却凝而成玉一般在世间传承。我们看待历史也不能只见大而不见小,有时候我们的人生更需要小玉一般的剔透和晶润。

……还望大家继续予以补充添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偏将军 发表于 2023-9-6 11:5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坚持下去,这个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7 10:48 , Processed in 0.021225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