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流水无声

流水随感

[复制链接]
白杨 发表于 2013-9-16 13:40:05 | 显示全部楼层
熊老师告诉我们,明师往往做“被褐怀玉”状,隐在你身边你不知道。
熊老师还告诉我们:朴实,真性。喜怒哀乐等等来就来了,去就去了。

上周去徽州三日游,参观古村,古桥,古树,古塘,古街,古牌坊,古祠堂,,,明人都是隐的,没名没姓的,所有的经典只剩下传说。活着的都是经典人生,死掉的也都是人生经典。民心所记所忆,口耳相传,非物质,都是传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流水无声 发表于 2013-11-28 12:24: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头看一些现象就会清晰的知道,一个人要想坚持做好一件事情多难!曾经信誓旦旦的要坚持写实修日记,结果呢?多数是不了了之,并在心里面也给自己找好了懈怠的理由。所以,真的要静下来问问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是不是因为自己不够努力、不够坚持,而离心中的目标和期望越来越远呢?共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白杨 发表于 2013-11-29 21:5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流水去无返,
无声两月半。
忽然发一声
回音给你个。
------------------------------朕知道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流水无声 发表于 2014-1-7 16:5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论是在虚拟的网络,还是在现实的生活中,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生存环境、不同的人生状态、不同的性格特征等等,个体差异性的存在本来就是道性的一部分,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
    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中实践修行,不可能人人都有足够多的信息来源和交流渠道,也不可能都有多么复杂多样的环境背景。所以,我们可以主动灵活地借用身边的各种各样的信息和场态,去鉴证自己的不足,印证自己的感悟,促进自己的修行,前提和基础是你真正奉行和坚持众人为师、万物为师。
    群聊、论坛,还是现实中,我们可以尝试着把自身之外每个人呈现出的各种状态,看作是自己内心世界的多重投影,然后敞开胸怀的去容纳、去转化、去感悟,更加深入的观察自己心性的变化,印证自己德性的实践,充实自己修行的框架体系。
    如果你的内心,仍然还停留在容易对某个人或者某个观点产生对抗意识,或者说容易纠结于某件事情的对错,一方面说明自己的心可能还不够包容,另一面也说明对阴阳之道的转换变化理解的还不够深入,无形之中就有可能放弃或者失去了一个体道、悟道的机缘。所以老子道德经说,知常乃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人生的觉醒在生命的长河中非常难得,如果自己放弃了坚持探索,是很遗憾的一件事情;如果觉醒而且明白了一些道理之后,仍然不去主动的认识自己、改变自己、实修时证,最后只会留下一声无奈的叹息。如果真正看透了人性,明了了道性,不管身处何方、身在何地,我们这一生就拥有了体道、悟道、证道的无限生机和可能。——近来的一些感悟,和学长们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白杨 发表于 2014-1-8 15:0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论流水怎么无声
-----------------------阿拉:朕知道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8 11:46 , Processed in 0.018474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