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链接:2019年5月11日星期六语聊汇总 西游记 第76讲
修炼不是要人去坚持对立而是寻求大通为一 《西游记》在教我们和谐人生之道
1、“比丘怜子遣阴神,金殿识魔谈道德”,这一回中大殿上唐僧的一番言谈与“国丈”的一番言语是对立还是妙合?他们的观点与修炼有何关系?关键在何处?
书总是人写的,作者的一心而演怼论,无非是想表达元义,厘清矛盾,阐明常玄合而为一之道。
唐僧讲的都是禅门至理,皆涉修心臻妙之言。“三界空而百端治,六根净而千种穷。若乃坚诚知觉,须当识心”,这识心之言说的即是“认识自己”必要性。“心净则孤明独照,心存则万境皆清”。 接着他说:“若云采阴补阳,诚为谬语,服饵长寿,实乃虚词。只要尘尘缘总弃,物物色皆空。素素纯纯寡爱欲,自然享寿永无穷”,此番话将国王妄作其心已入邪道,因病以小儿心肝为药的恶行根源予以点明,也将世间以御女采战为修炼,使人之真性陷入“讹笼”的现象予以了直言批判。 说来轻松,细思极恐,修行者作恶则胜过常人何止千倍?!所以觉心悟道在前是修炼的务需。
接下来国丈说道:“寂灭门中,须云认性,你不知那性从何而灭!枯坐参禅,尽是些盲修瞎炼。接下来又说:比你那静禅释教,寂灭阴神,涅槃遗臭壳,又不脱凡尘!”,他这番话句句都是合于阴阳之道的,讲究的就是一个性命双修合一致道的道德观。而他所说的:“夺天地之秀气,采日月之华精。运阴阳而丹结,按水火而胎凝。二八阴消兮,若恍若惚;三九阳长兮,如杳如冥。应四时而采取药物,养九转而修炼丹成”正是“先修佛性后进仙真”所要下的一番真功夫。所以他俩明里是对呛,实质上是性命之呼应直臻上仙境地的必修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