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427|回复: 6

医者,意也--医学三部曲之二

[复制链接]
岐黄赤子 发表于 2009-4-23 21:27: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医 者,意也!善于用意即为良医。”(《千金翼方》孙思邈)在中国古代医学著作中,时常可以见到如此“医者意也”的说法。好像医学理论的神秘性,治疗方法的灵 活性,医家的悟性,都只能以一个“意”字来体现。换言之,中国传统医学的神韵,就蕴涵于其自身所具有的那么一种“可以意会,难以言传”的味道中。然而,医 学毕竟是一门自然科学与实用技术,医家究竟如何以“意”来构建这门学问,似乎并无人深究。
记得十年前老婆生产后,不知是塑身还是生女孩的忧郁惹得祸,就是没有奶水。看着小孩子饿得哇哇哭,大人们急得团团转。作为还是毛头医生的我,一点办法也没 有,只好电话求助外地做中医的老爷、舅舅。他们给开方:王不留行38克,穿山甲16克,猪前蹄一副煮汤喝。我赶忙如法泡制,老婆喝了两顿后,果然来了奶 水,只是断断续续还是不理想。用药不好,我又去医院请自己的针灸老师。老师正医务繁忙脱不了身,便责备我“三年习个名医,十年习个糊涂虫,你才学了几年怎 么就范糊涂了。回去自己刺她的双侧关冲、太冲穴,强刺激通调水道,舒畅情绪,就好了。”领了老师的圣旨,我回家奉行后,的确水道通了,奶水不再断流,但很 细弱,孩子还是喝不饱。“剪头”时,她娘家大婶来,看了老婆的情形,便骂我“你们这些高级大夫,就知道照着书本行医”。她让我去买新木梳一把,无外人时, 让老婆朝北坐着,给她梳理双乳四周一百次。以后清闲时,让老婆自己多梳理几回。就这样到第二天,老婆的乳汁如泉涌,小孩子都喝不了。想不到,土办法真的有 奇效!
十年后的今天,孩子已经长高了,我的中医也真的修行成了糊涂虫。回想起他们的方药,佩服之余又感到中医药真是好玩。舅舅用三十八克王不留行,三八属木为肝 主情致,王命都下了,不可留,还有不通行的吗?十六克穿山甲,一六属水,山石都可以穿过自然水道通畅了。用猪的前蹄,大意是猪的仔多奶多,人的双乳在前部 自然要用前蹄了。针灸老师的选穴,关冲、太冲,在三焦通调水道,在肝调畅情致,要冲之地都调整了,当然来得直接。娘家大婶的梳通而致疏通的做法,虽然有些 荒唐,但确实奏效,我想应该是按摩起了作用。
通过分析,大家也许看到了,医家就是这样以“意”来构建中医这门学问的。你或许会为如此牵强附会的中医内幕,感到可笑。从而想起鲁迅先生那句“中医就是有 意无意的骗子”。有关专家也曾坦率地说:“医者意也,是缺乏现代科学性的,它很容易暴露出种种破绽,甚至流于荒诞不经,然而回到中医的源流上来理解,又会 感到它不仅仅是文人用来说故事的题目,而且代表了古典中医的一种思想方法。······时至今日,随着中医现代化进程的加剧,在越来越精细严密的医学科学 分析和技术要求面前,中医的思想传统已经失去了存身的基础,经典表述的声音也越来越微弱。如果有谁还对你说‘医者意也’,那么他一定就是最后的中医。反对 中医现代化,绝对是不切实际的愚蠢的念头,谁敢与科学较劲呢?”
今天,我还在这,说着写着“医者,意也”,我想我不会是最后说这话的人,也一定不是最后的中医,更不可能与现代科学较劲。记得佛经上曾说“三千大千世界, 皆是佛的心意所化”。所以自古以来,老祖宗昂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为我们树立的思维是意象的,为我们创造的文字是象形的,为我们构建的哲学 是辩证唯物的、天人合一的。既然,我们的世界文明都是先贤用“意象”给我们创立的,今天我们要研究利用这些传统文化,不知道以“意”用事,那绝对是“百姓 日用而不自知”。作为传统文明中,奉行“以人为本”的中医文化,宣称“医者,意也”还有什么难以理解的呢!所以,医圣孙思邈说“善于用意,便为良医”。还 说,人身“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既然,人身三百六十五穴名不徒设,那神农三百六十五药其名亦不会徒设,亦皆有深意!
至于,医者意也,缺乏现代科学性,容易暴露出种种破绽,甚至流于荒诞不经的说法,古人早有告诫。《圣济总录纂要》中就说“虽然医者意也,书不可尽废”。苏东坡也有反驳词说,如果皆以意为医,那么“以笔墨烧灰饮学者,当治昏惰”。
如此看来,“以意用医”的意,是“真意”,而不是妄念。一个毫无功底,没有经过修炼的人,他的心念就常常是妄念而不是真意识。书画大师范曾说,没有丰厚传 统文化功底的书画家,只能叫书画匠。我想说,一个丝毫没有传统文化底蕴的中医师,只能称之为“医匠”。医匠,是不懂得“善于用意”的,即使用意也是牵强附 会,荒诞不经的。
一点医务工作者的感悟,写出来愿意同道共勉。就让我们,因循着古来圣贤的思路,步入传统医学神圣的殿堂吧!
岐黄赤子·书于东方康复中心
己丑年四月
 楼主| 岐黄赤子 发表于 2009-4-28 21:5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医学三部曲之三————医道结合,正在酝酿之中,感谢大家的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岐黄赤子 发表于 2009-5-6 23:3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岐黄赤子 发表于 2009-5-9 23:5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医者意也”的出典与含义


“医者意也”初见于《后汉书·郭玉传》 。其记述如下:

郭玉,和帝 (89~105在位) 时为太医丞,多有效应。而医疗贵人,时或不愈。帝乃令贵人羸服变处,一针即差。召玉诘问其状。对曰:“医之为言意也。腠理至微,随气用巧,针石之间,毫芒即乖。神存于心手之际,可得解而不可得言也。夫贵者处尊高以临臣,臣怀怖摄以承之。其为疗也,有四难焉:自用意而不任臣,一难也;将身不谨,二难也;骨节不强,不能使药,三难也;好逸恶劳,四难也。针有分寸,时有破漏,重以恐怖之心,加以裁慎之志,臣意且犹不尽,何有于病哉!此其所为不愈也。”

 

这段记述,有两点值得小心之处:一是文中所言之“意”,并无后世所应表达种种深远含意,而不过是指医家小心力。即郭玉以为“医疗贵人,时或不愈”原因在于心怀恐怖,自然处处先思保身,焉能一心疗病。
值得小心第二点,是文中所涉郭玉、程高、涪翁师徒三代,皆是针石之医。尽管“针灸”与“药物”可以说是构成中国传统医学治疗方法体系左膀右臂,但在不同历史时期,其发展水平与地位并不相同。从总体趋势上讲,“药物疗法”经过长期发展,逐渐取得了绝对优势地位。无论是从历代遗留之浩如烟海中医著作,还是从当代中医实际运用状况看,除针灸专科外,绝大多数中医都是致力于药物研究与使用。恰如左膀右臂,虽然它们并无明显差异地存在于人体之上,但左右手能力及运用频繁程度,却有天壤之别。然而又如在人类以外灵长类动物身上看不到左右手有如此明显功能差异,且人类“右利”之势古今亦有所不同 一样,药物疗法绝对优势亦非成于一朝一夕。

从中国传统医学最重应经典棗今本《黄帝内经》(即《素问》与《灵枢》),主应是讲述针灸疗法即不难看出,针灸学在汉代不仅已然相当成熟,而且与中医基础理论体系建立有着密切关系。郭玉对于针法技艺微妙之处释说,与今本《黄帝内经》中一些相关论述极为相近。如郭玉说:“腠理至微,随气用巧”、“针石之间,毫芒即乖”、“神存于心手之际,可得解而不可得言”;而《灵枢》第一篇“九针十二原”概括针法之应时则有:“小针之应,易陈而难入。粗守形,上守神。粗守关,上守机”等语;同书“小针解”篇对“上守机”解释为:“知守气也”。那么,“上工”(高明之医)“守神”、“守机”、“守气”针刺技法与“粗工”(匠人之医)“守形”、“守关”有何区别呢?请看《素问·宝命全形论》对我们通常大加赞誉“虚者实之,满者泄之”棗通过补虚泄实、调整阴阳, 以恢复健康中医基本治则是如何评价:
“今末世之刺也,虚者实之,满者泄之,此皆众工所共知也。” 而上工“法天则地”之技在针法中具体表现为:

“经气已至,慎守勿失,浅深在志,远近若一,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

 

读过上述经文,自然会导出这样一个问题:针法治疗效果究竟与施术者个人素质有多大程度关联?甚至会有人问:在施以针刺过程中,除了技艺因素外,是不是还需考虑施术者与患者间,有可能存在某种“气”交流?即是不是存在某种能量通过“针”,从施术者一方传递到受术者身上,从而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问题。相信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这些问题都能通过实验弄清,目前似不应仅仅依据感觉轻率地做出肯定或否定结论。应之,通过郭玉与今本《黄帝内经》有关论述可以了解到: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对于医家悟性、灵活性等个人素质强调,首先是出现在针法相关记述中。相比之下,药物治疗在此时还处在强调“验方”之传授与使用阶段。《汉书·艺文志·方技》中有“经方”类,其意即是“经验之方”。无论是文人儒士,还是医家,历来对“经验之方”都是十分重视,因而才会有 大量或简或繁方书问世。致于说后世在药物疗法方面也出现了“古方不能治今病”,主张 “宁失其方,毋失其法”新思想,那正是本文后面将应讨论问题。即“医者意也”观念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表现形式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寡言 发表于 2009-5-22 10:5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一下楼主
我也认同此为真意
即使不是医生,通过修炼,以真心都会感悟到很多医学道理
医源于道是如此真切
而学医者,通过修炼,对自身的回光返照,才能确切的理解古代圣医的留下的魁宝之真意
学医不学道,确实会有所差池,用梳子通奶,我理解的是医是包容的,不仅我们的心能包容一切,医亦可包容各种方法
不能认为医即为医,生活是道,那自然,生活中的经验也是医

俗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潘 发表于 2009-5-22 16:05:55 | 显示全部楼层
央视8套已经开播:《大国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岐黄赤子 发表于 2009-5-22 20:30:34 | 显示全部楼层
能有此寡言之知音,感激涕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9 04:06 , Processed in 0.01984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