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885|回复: 22

什么是德?

[复制链接]
道与德 发表于 2009-9-27 09: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德是什么?
从形的角度来说,道是无形的,德是有形的.

道德经: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

从上述角度来说,德是沟通有形与无形的桥梁,是一修道的唯一入口!

什么是德?
许多人认为德就是仁慈,善心,实际上有仁慈和善心也只是正常人,这仅是普通人应该具备的.这种德离修道所需具备的德差距非常远.

道德经54章: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

那么修道者所要具备的德是什么呢?
就是现在的人喜欢讲的奉献,佛家讲的布施.儒家的行善积德.也合于道德经: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天道无亲唯与善人.

奉献什么?
向社会奉献自己的良好的德行(精神财富),奉献自己的科学技术才能,奉献自己物质财富.当然这些奉献也是有限的!
那么更高的奉献是什么?
信仰天道,修炼天道,传播天道,奉献天道是上士之德,是最美的德,是谓玄德.
这就合于鬼谷老先生<修为经>:真人者,同天而合道,执一而养产万类.得道成真的人,身与天道自然融为一体,以天地的胸怀,广施、累积功德,化生万物和人类,以无为道养成就延续自身。
这时才能达到像水一样,利于万物而不争.
阿城 发表于 2009-9-27 11: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德与玄德的意义是直几进的。“玄”和“道”也是几相摄的。所不一样的道德的“道”是虚无态的;而玄德之“玄”是“虚真”态的。

故说,世上有明师,那以《道德经》为明师,则见义灿然。若以 某某为明师 也是可以的;但从某明师所学处了悟天然,更要结合自己实际状况,內外无争不差,才可能为一准绳;否则,自性都迷失了,外明师再高明,学生也只能是 儡垒了

道德经 百家说解中 多有同工异曲,但在文风表述,造句调词之间,实际上缺乏新时代“太极球”运转带来的“新文本”。而厚音老师,在讲解《道德经》时,所用之“文本”,即是一种很罕见的“语境”;穿透过 云雾语法 就能发现“真境”,其实在很久很久之前,早就存在并成就了;可目前还有不少修真者,像只无头苍绳乱飞乱窜,这是为什么呢? 无非说的是一种“缘分&#39;&#39; 使然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道与德 发表于 2009-9-27 11:3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阿城于2009-09-27 11:21发表的:
道德与玄德的意义是直几进的。“玄”和“道”也是几相摄的。所不一样的道德的“道”是虚无态的;而玄德之“玄”是“虚真”态的。

故说,世上有明师,那以《道德经》为明师,则见义灿然。若以 某某为明师 也是可以的;但从某明师所学处了悟天然,更要结合自己实际状况,內外无争不差,才可能为一准绳;否则,自性都迷失了,外明师再高明,学生也只能是 儡垒了

道德经 百家说解中 多有同工异曲,但在文风表述,造句调词之间,实际上缺乏新时代“太极球”运转带来的“新文本”。而厚音老师,在讲解《道德经》时,所用之“文本”,即是一种很罕见的“语境”;穿透过 云雾语法 就能发现“真境”,其实在很久很久之前,早就存在并成就了;可目前还有不少修真者,像只无头苍绳乱飞乱窜,这是为什么呢? 无非说的是一种“缘分&#39;&#39; 使然罢~~~

多体悟,道德经对于每一个修炼者来说,都是值得研究,以身相证的!不要用说文解字的方法去研究,那样一无所成,只能人云亦云。

德的问题,只要通过实修也是非常容易理解的!做法非常的简单和便行。一步来来。

《太上篇应篇》: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无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天必降之祸,胡不勉而行之

一步步的走过去,玄德是什么境界,自然会明白的。先从基本的做起。

最后说一下缘分,缘分是求来的,不是随波逐流等来的!福缘,才缘等等。努力的学习科学技术,会有才能,就能奉献于社会,社会也会对你有评价,会有相应的社会地位,这就是才缘。其它的可以如此类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阿城 发表于 2009-9-27 12: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道与德老师对本论坛而言,作出了积枝的贡献的。具有“大将”风采,可敬,可礼。 我们无意要“纠正”先生的东东。我们实际在各方面表达玄门意念,能否被学人悟化,大约不是朝夕之事,因为,很多人,已从道的虚无从而转证道德的玄真,这就是音师所讲的以道普德了。难不是不包括先生在內呢?!

您的乁方式,也是很好的,照此而修入神境可谓基质济予,若能多花费时日,详细研读一下厚音语述的来龙去脉,可能会更新一番新天地,您是人才,佩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乐读经 发表于 2009-9-27 12: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就是德的化身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道与德 发表于 2009-9-27 13: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楼阿城于2009-09-27 12:12发表的:
道与德老师对本论坛而言,作出了积枝的贡献的。具有“大将”风采,可敬,可礼。 我们无意要“纠正”先生的东东。我们实际在各方面表达玄门意念,能否被学人悟化,大约不是朝夕之事,因为,很多人,已从道的虚无从而转证道德的玄真,这就是音师所讲的以道普德了。难不是不包括先生在內呢?!

您的乁方式,也是很好的,照此而修入神境可谓基质济予,若能多花费时日,详细研读一下厚音语述的来龙去脉,可能会更新一番新天地,您是人才,佩服!

1、道德两字,决定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命运、前途。在一生中抽点时间来研究是必须的。

2、无意于进行了是与非的争论!

3、熊师从道德入手是非常正确的。至于傍节因人而异,不一而足。

4、至于本人,命运自知,也是一生坎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道与德 发表于 2009-9-27 13: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楼快乐读经于2009-09-27 12:20发表的:
楼主就是德的化身啊!
快乐读经,每一个人都是德的化身,都是道德的化身。这个命题不需要我们去解!

问题是既然万物都是道之所生,为什么这是树,那是草,我们是人?为什么即是人也分三六九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乐读经 发表于 2009-9-27 13:26:04 | 显示全部楼层
草啊树啊人啊,,,,,是有人闲着没事干,才弄点名头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慧成 发表于 2009-9-27 16:3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道与德老师,见地忽明忽暗,盘根错节,只要不上心就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道与德 发表于 2009-9-27 16:4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8楼慧成于2009-09-27 16:37发表的:
道与德老师,见地忽明忽暗,盘根错节,只要不上心就好了。

请不要称我老师,现在社会对老师的评价都不太好,所以不敢沾这个光.俗人嘛,都好这些的.

大道至简,五千言<道德经>几人在读,又有几人懂?

大道至简,鬼谷老先生的<修为经>+<阴符经>也不过一万个字,又有几人在读,几人能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30 01:12 , Processed in 0.02028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