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843|回复: 4

[第二十四章] 自知自觉自省是积德——不自生——不执着于自己的一切

[复制链接]
xuande99 发表于 2008-3-3 14:4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跂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于道者,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也。

第二十四章,接着又说了这样几个内容,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于道者,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也。这些话已经够强调了。因为前面的章节里面他已经把这个话说过了。在第二十二章里面,是这样说的: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故之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那么在第二十四章他又这样说了一次。只不过是从相反的角度去说的。自是者,他肯定不是一个明白人。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以为是的人他肯定没办法彰显自己,自伐者无功,自我夸奖自己你有什么功啊?自矜者不长,你抬高自己,什么时候能长大得了?永远都像个小孩儿一样。人家都会嘲笑你。

跂者不立,跨者不行,我想这对我们人来说简直是太形象了。跂者,就是你一只脚抬起来站着,看你能长久的站下去吗?你一只脚肯定站不长久。抬腿成90度,保持平衡三十秒都很难,何况长久的保持,人肯定不行。跨者不行,就是你跨着大步去走路,你怎么走?他用平常最常见的一件事说明了一个道理,就是你不要违反常规,这个常规是指大家公认的公德,公认的范例。大家都是这么做的,你非要憋着来,你说我一只脚跳着走,那怎么行哪?那么什么是公德呢?具体一点说,就是: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于道者,曰余食赘行。他说这些事就像余食赘行一样。从字面上解释,你拿这多余的食物,你行动起来肯定就不方便。你看那个打仗,需要急行军时,把所有的食物、背包都要放下,然后强行前进,这样你的速度才提得高。如果你带着包袱,你怎么急行军啊,怎么运动啊?当然这个地方的意思,还有其它的一些说法。余食,就像剩饭、剩菜一样,你带着肯定是思想负担。就像你身上长了多余的部分一样,比如瘤子,它坠住了你,妨碍你的行动。包括我们现在练功的人也是这样,练、练、练成了大肚子,那不就是坠行了么?很多人炼丹形体就要变,像长了肿瘤一样,那你怎么办?这就说明我们修炼中间有很多物质,你无论什么物质你只要多余了。比如汽车,有自重和载重的比例,比例越大,效率就越高;比例越小,效率就越低。就像我们过去学苏联的工业规范,把汽车造得很重,载重量又很轻。后来学日本人的规范,他订得就比较合理,自重很小,载重量确非常大,这说明他能够很好的调节物质需要。动物也是这样,多余的脂肪它是不长的。经常看动物世界的人都知道,像非洲大草原上的羚羊,它身上一块多余的肉都没有,所有的肌肉都是用来调节生命的,都是有用的。它一跳老高,要是多长一块肉,它就完了。按我们说,动物很可怜,它晚上没有睡眠。因为很多食肉性的动物都是晚上出猎,所以那些草食性的动物晚上根本就没办法睡。你说像它这种情况,能够长出多余的赘肉吗?它根本都不可能有多余的赘肉。但是它身体很好,它一辈子很少睡觉,但身体照样很好。这是常态里面的一件非常难以让人理解的事物,这就是自然,自然赋予了它这种能力。我们人要休息、要静为什么?因为人是四大之一,讲到下面的章节,还要讲到四大的问题,而且这个四大被历史所篡解了。在长沙的版本里面,就把四大里面的人大给篡解了,篡解成为王大。因为过去人对王道的理解非常深,长沙墓中的主人他本身是贵族出身,所以古人的这种篡解是能够理解的。我们现在讲的是天人合一论,所以一定要从人的角度把它恢复到正常的面貌中来。过去人讲究王道,王道之治,现在讲究公道,人道。

这一章,从字面上来说,有这几个内容,给大家写一下。

1, 自证自悟。修炼人一定要靠自证自悟。就是我刚才提醒大家的,要给自己留下足够的空间。

2,生活勤俭。这是你体会道的一个基本前提。

3,自醒与自知。

4,修炼的制约因素不在外,而在内。

5,“自”的反面,就是真我。

6,寻真“四不”。

把这六点基本上搞懂了之后,一般在实践中都能够见到自己的真我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个地方的“四不”是什么意思呢?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你寻找真我,这四不都要做到。做不到,你就没办法寻到你的真我。

第五点,“自”的反面是真我。你自己老是很在意你这个主体的时候,人的自我感觉一开始,这个感觉是扩散的,到后来,就收敛了。这有什么证据呢?就像婴儿,他就是扩散形的,他从来没有守在一点上,说我要把这件事做完。你以为他在这个地方玩,可是他跑不见了,他玩别的去了。这说明他的思维是扩散形的,他一会儿一变,一会儿一变,是灵动形的。灵动性是他的恒定性,扩散的那一面是不可避免的。一开始是扩散的,到人生的后来,他就开始收敛了。到年老,他的思维就越来越狭窄,越来越固定,越来越僵化,越来越就一个事物,在回忆。大家问一问年老的同志是不是这样,这是基本的规律。年老的同志再也不会说,我要从新创造一个什么事情。他只能说,我回忆某件事,使我充满了乐趣。他只能在回忆中找乐趣。这就是事物的基本特性。既然这个“自”是这样过来的,你何必要坚持这个“自”呢?你就要打破这个“自”的这一面。在这四项内容中间,你实际上是危害自己,消耗你的原气。时间长了,你的身体再好,你的思维也僵化了。所以建议大家要理解自见、自是、自伐、自矜。人们都记得自己做过的事,遇到冤枉的时候,一定要重申不是这样的,我有功劳。实际上人生往往就是这样过来的。那么我们对自见、自是、自伐、自矜,有没有必要去认识它呢?要好好的去认识它。你把这四个自认识了以后,然后你就知道你的真,到底是什么东西了。当然你不可能一天就把境界提得很高,你只要按这个方法做下去,时间长了,有一个东西慢慢的就解脱了。就是你制约自己的因素,自动的就解脱了。制约自己的因素是:自我存在感。你要想发现这个存在感,靠什么发现哪?靠自知。你要知道自己是怎么样一个人,你每天自省一下,你想一下这个东西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啊?一点好处都没有。你想通了,就把它放下了,你没想通,你放不下来。当然我给大家讲,大家不一定是听了就能放下来的。

第二点,生活勤俭。当你很勤俭的时候,你肯定是在积累。积累时候就肯定要交换,首先要和自然交换。你生活在这个大环境里面肯定要和他人进行交换,一交换,你就发现这个勤俭里面有两个方向。第一个方向,是自己的方向,就是你时刻在为自己着想;第二个方向,就是公的方向,就是你时刻在为这个环境着想;只有这两个方向。从积累的结果看看效果,从这种交换就能看出你修炼的道性如何。而我所说的这一切,你的自我感觉,自我存在,最后回到你的自证自悟上去,你就知道,老子在道德经里所揭示的这些道理,的确是颠扑不破的。它是一个系统论,它不是个别的论点。他从系统上告诉你,你这个人的存在,有哪些方面阻碍了人和道之间的和谐。现在不是讲和谐吗?既然他已经揭示了这个道理,我们为什么不照着他的这些话去做呢?为什么做不到呢?就是因为自我的存在感。它破坏了你、制约了你,使你不得前进。我告诉你方法又有什么用呢?一点用都没有。我就是告诉你什么是玄牝也没用。(说一下吧。)说一下?我春节不是说了吗,有人就骂我,熊老师这个人怎么回事啊?这么邪啊!他说我邪,这个帽子大得简直不得了啊,他说我是邪道。那就没办法了。这就是古人常说的,说出来人家都要笑,人家不笑那才怪了。以后慢慢地说嘛。我把这些道理讲完了之后,再跟大家说玄牝到底是什么东西?但是我说了以后还是没用。因为它是个系统,它造化的时候,是双向作用的。你要掌握它的双向性,你从什么地方着手啊?你怎么去抓?这是后面德经所要揭示的范畴,在道经里面他只是说自然现象都是如此。他说人抬起一只腿是不可能站得长久的,跨在事物的两端你没办法走路,这是最常见的状态。你为什么还要坚持自己的那种愚蠢的生活观、价值观?放弃吧,这才是唯一的出路!

留几分钟给大家提提问题。实际上还有很多东西可以联系进去的。像古人的一些见解呀,古人在修炼上的一些方法了,再就是我们在具体的实践中有时遇到的一些具体的问题呀,都可以联系进去的。但要是那样讲起来,要讲很长很长。一次讲一章了不起了。

问:赘是什么意思?

这个赘,就是在我们修道的过程中,这些东西就像剩饭剩菜一样,你肯定不愿意去保留它的,任何生物都很厌恶它。就像我刚才打的比方一样,动物为了生存的灵活性,不愿多长一块多余的肉。你看现在的儿童,一个个都长得膘肥体壮的。年轻轻的,肚子就那么大了。

处,就是不在其中停留的意思。有道者是不会自见、自是、自伐、自矜,他肯定不会这样的。

这一章讲的自我的感觉,我们自我感觉始终停留在扩散和收敛的循环中。人一开始生下来,他没有自我感觉的。你说小孩儿,就是把他的屁股打肿了,他也不说,爸爸妈妈打我,爸爸妈妈太狠了,爸爸妈妈不是人。他绝对不会这样想的,他只是感到屁股有点痛,过一会儿,他就搞忘了,这就是他思维的扩散性。但是到了成年人后,不要说打他,就是骂他一句,他也会恨你一辈子。这是什么道理?就是自我的感觉在慢慢的加深,是自我阳性的思维在加深。当你这四种状态不存在的时候,你这个人是什么样一种人哪?思想境界就非常高了,从来不夸耀自己,从来不在意自己的成就,从来没有张扬自己的想法,也从来没有打算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不自矜有两重意思,一个是自我抬高自己,一个是自我压抑自己。

实际上这个没有程度限制的,哪怕你心里在想,都算存在。你肯定以为自己绝对是个好人,每个人都是这样想的,其实任何事情都是比较出来的。我们不要有对抗意识,你有对抗意识,就说明你很执着于自己的见解,只有这种说法,只有这种结论。你再怎么聪明,再怎么装模作样,你装不过去。为什么?这个道理很简单。

今天我为什么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呢?实际上当时你们的做法和他们的做法都有问题。要不然就不会被这个问题搞得两败俱伤了。如果你们当时都按我说的去做,都放松一下自己的那种对抗情绪的话,怎么会斗得起来哪?到临吵架的头一天您还要跟我告一次状。那你一定是很肯定自己的见解。你不会说我这个见解里面可能还有一些消极的因素。这个消极的因素源自于什么地方呢?原自于我昨天说的,我与人一体,我与自然一体,我与社会一体,大家这个境界没办法建立。等你建立之后,哪怕你心里有情绪,你也知道,我想的这个问题肯定影响到人家,就像你们相互思维的感觉一样。当他想断胳膊断腿都要和你斗到底的时候,你肯定接到这个信号了。你说:我不跟你断胳膊断腿,我就是断脑袋,也要跟你斗。(笑)是不是这样一种感觉呢?平常尽管没有在语言上明显的揭盖子,但实际在内心都感觉到对方在想什么问题了。拼命的想把自己内心世界的东西往外张扬,好让人家去接受。结果怎么样?对这个问题的处理,我比较主张让大家觉悟、平等、公正的处理。就是大家都想一想自己的问题。历次我回来都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去做的。没想到最后你们还是上了当。

实际上老子在这个地方所说的境界,他把这个道,作为一种抽象的东西放在你面前的时候,是说你要进入到道里面去的话,你要消化自我。慢慢的要化掉自我,不能把自我看得太紧。看得太紧你整个生命过程那就很狭窄了,你修炼的过程就非常渺茫,不可能有什么好的状态等着你。

那就看你量大不大了?你量大,什么都能装。

建草装十多年了,没有人公开吵架的,这是史无前例。我也知道其背后信息的运作性质。我想这也是对大家的一个启示吧,也是一个昭示,也是好事。最起码让我看清楚了很多问题。

就像《达摩》那个电影,达摩不是说嘛?有人在他旁边公然的动刀舞枪,他就说:没想到我这个人的心还这么杂乱那,还有这么多的魔性。他没说你们这些人怎么搞的?我在这打坐,你们在这打打斗斗,像什么话?他相反地说自己身上的魔性很重。就因他知道这个道理,就是自己的思维直接影响到人家的思维。

我们曾经走过很多地方,遇到过坏人没有呢?小偷遇到过没有呢?一次都没遇到。你知道什么原因吗?难道把原因都扯到师父那个地方去?师父在护场,帮你打点,仅仅是这个原因吗?修炼人首先心态一定要清静。你不能想得太复杂,要往好的地方想。一开始你就没有往好的地方想,你越想复杂,结果对你的影响就越大。矛盾双方嘛,你自己作为主体,环境作为客体的话,你有什么想法你不影响到你的客体呀?肯定要影响的。然后你的客体再反馈回来呢?它就也是一种力量嘛,它肯定要影响你的思维了。你的思维再不自觉,不自悟的话,那么你就往对抗性的方向继续滑动。你越滑动,这个力量就越大,对抗就越来越强烈,最终就闹得不欢而散。因为这个矛盾要解体,要重新转移的话,最后一定要激发出来。一激发出来,要么就解散,否则思想疙瘩还要继续发展,还要继续想:真理在我这边,(笑)我一定要坚持到底。实际上如果想穿了就知道,这些都是自己想出来的。因为你在想这些问题的时候,从来没有想想,熊老师的智慧怎么样,熊老师的智慧不行吧,殷老师的智慧应该可以了?因老师的智慧不行吧,那个老头子的智慧应该可以了?都没想到。只想到我的智慧是最顶呱呱的。(笑)不要有对抗意识,以后在生活中也好,修炼中也好,千万不能有对抗意识。有人跟我对抗,我从来都不跟他对抗,但是他自己不转化,结果就见老了。

人就是这样,一有对抗意识,人家就自动地成了你的敌人。你为什么非要树立这个敌人呢?

我说的这个意思,就是你的说教和你的行为要统一。我不是反复的强调吗?你对外不能有对抗意识,对内同样也不能有对抗意识。你心里想了,你就说了,说了你就算了,但是你不要停留在你的思维里面,你千万不要跟自己顶着干。当你在外面说得呱呱叫的时候,你心里又保存着另外一套想法,这个是非常危险的。你这个内在的一面是怎样处理?先有内,然后才有外了,你肯定要先处理好你内在的思维。
边城浪子 发表于 2008-3-4 21: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灵通 发表于 2008-3-9 09:42:26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知自觉自省。当自己觉得有点所得的时候,当自己觉得有功的时候,当自己对别人说我说的你应该明白,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说的时候,当自己觉得手握神功大法的时候,当自己觉得自己德性圆满的时候,当自己觉得比别人高的时候,当自己出了神觉得有了保证的时候-----------自觉自省自己已停在那,已经不是全然。放下自己的一切。放下这些累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花生 发表于 2008-3-13 18: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s:4] [s:4] [s:4] [s:4] [s:4] [s: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慧明 发表于 2008-3-22 17:3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厚音师后面说那些话是,符合量子力学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8 03:38 , Processed in 0.01744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