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880|回复: 8

用包容心来映道

[复制链接]
guext 发表于 2008-3-5 21:54: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忽然想到了包容这个词,经常看见人们对不道德的事情发表愤慨的文章,就在

想,假如那些人是你的亲朋好友同学老乡,你可能会原谅他们,那为什么就不能原谅理解你不认识的

人呢。其实包容心内涵着慈悲和不争,当对所有的事和人能以包容来对待,圣祖的三宝不就有了吗。

在学习道德经中,我觉得圣祖的三宝是总纲,把握住了三宝才能悟透道德经,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

这是我自己的感受。尤其三宝中的不争,看得见的不争还好做,看不见的不争难做,比如不和自己

争,还有就是不知不觉的最求不争,把不争给争来了。

昨天还听到一个对佛家和尚一词的精辟解释,以和为尚以和为贵就是和尚,呵呵,高。
开心果果 发表于 2008-3-6 09: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原谅做不道德事情的人是圣祖三宝的包容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guext 发表于 2008-3-6 10:54:23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地视万物为刍狗,无论是稻草人还是稻草狗一律平等,三宝里面有没有去掉分别心的含义,我还没

理解透,请各位道友帮我解释一下。至于一个人或一件事情,是有道德还是没有道德,只看表面有时

候也分不清,分不清就不分吗,省的有了分别心,包容其实就是去掉分别心的好方法,呵呵不知说的

对不对,欢迎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洲 该用户已被删除
新洲 发表于 2008-3-6 12: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争辩也是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开心果果 发表于 2008-3-8 09:5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无分别心在哪一门中都是漠糊的,能够将其分得如你说的这样清楚,这恐怕是文化上的一大发明。我们在修炼上要找的既不是边界,也不是分界,而是UU1001词语替换。心本来就是个随机性很强的事物,细分下去就是无限的分别而不是包容了。“不要形成学究形的习惯,而应该形成成长式的接受”,小孩是被动地处下的,成年人主动地处下就是修炼实践了。实修中又要习惯于矛盾中的运动,这一点是佛家不能接受的,因为出世时还想着入世的成佛救渡,道家正好相反:入世真行的“潜水”其心却早已超然物外,这就是无为的面貌。我那天说小团体的业力就是此意,自己的情绪和社会角度都会参与,不是不动心,而是处下之观,怀善之行。
   
                              厚音 200707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guext 发表于 2008-3-8 10:57:09 | 显示全部楼层
【细分下去就是无限的分别而不是包容了,】如果是包容就不能细分下去了。

【而是处下之观,怀善之行。】心处下,观之,心怀善,行之。

受教了,不知理解的对不对,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潘 发表于 2008-3-16 14:55:29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不清就不分不是没分别心,是糊涂心。

分得清而不分才是没分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逍遥子 发表于 2008-3-17 19:4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有相对的而没有绝对的,和尚即何善,何时才是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鸥鹭忘机 发表于 2017-8-30 10: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谈包容,谁能说清楚,包容心是主观意识还是客观意识。

张伯端先生说,饶他为主我为宾。那么主观包容就是为而有恃。

客观意识的可溶,是在潜意识底下的冰川全部融化之后。

如果包容有用的话,三位老师早都围坐在小饭桌上喝茶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8 03:45 , Processed in 0.01782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