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317|回复: 10

经典诵读基本训练方法

[复制链接]
尊道贵德 发表于 2009-12-31 20:5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尊道贵德 于 2011-1-13 17:05 编辑


如何进行经典诵读,各人的条件不一样,想法、做法可能不一样,如何进行诵读?“道德之音” 网上( http://www.dehuizhijiaoyu.cn/Index.html)有比较详细的介绍,在这里我根据自己的实践和体会提出一个基本的的训练方法,供大家参考,大家在实践中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提出来。
要进行经典诵读,有三个大的问题需要先理解。
首先,要理解经典诵读的意义,通俗地说就是要理解经典诵读有什么用。我个人认为,经典诵读至少有四个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提高文化素质;二是提高道德修养;三是开发智慧;四是提高身体素质。
第二,选择什么经典著作?或者说选择哪些经典著作作为教材?熊厚金先生在“德慧智教育系列讲义”中多次谈到经典诵读以《德道经》和《易经》为主,提倡:运用万经之王的《老子•德道经》,培养道德品格与心灵,开发慧智双运型头脑;
运用五经之首的《易经》培养天人合一思维观,启迪符合自然规律的聪明才智;
运用修齐治平的《大学》《中庸》《论语》精神,塑造儒者风范,培养爱国爱民的贤才;
运用医典之祖的《黄帝内经》,继承发扬传统医学,确立正确的生命观,造就生命科学人才。
熊先生所推荐的经典著作简称为“三经三书”。三经就是指:《老子•德道经》、《易经》、《黄帝内经》;三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在此基础上,配以辅助教材和其它具有上善属性的经典。我们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的口号,是:“与老子同在!与孔子同在!与道德同在!起心动念时刻相应,不离道德!”
熊先生在德慧智教育系列讲义之六第一节“明理知法选经典”中谈到经典选择的原则是:“贵精不贵多,重实用不重浮华。”
第三,是如何具体进行诵读?
经典诵读可以是开口诵读,也可以默诵,心诵。方便的时候以开口诵读为佳。到高层次则开口诵、心诵都可以。
是看书诵读,还是背诵?
刚开始学诵读可以开卷(书)诵读,然后逐步背诵。
背诵需要有信心、下决心。背诵并不难,难在没有信心和不肯下决心。
背诵的方式一般采取分段背诵,然后连接起来整章背诵;背熟一章再背下一章。背熟几章后还需要复习前面的章节,直至81章全部背熟。吾以前背诵《老子•德道经》,只用业余时间,仅10天就基本背完81章,然后再用20天巩固,总共一个月把81章全部背熟。当然各人认真的程度不一样,所用的时间不可能都一样,也许有人10天能背完,也许三个月背完、半年、一年背完都没有关系,关键是要用心去背,任何人都能背熟的。
背诵书有心和无心是不同的,假如说:一个人家居在楼上,所处的楼房共有60个台阶,如果一个人住在这栋楼里,他从来不数这栋楼有多少级台阶,那么就算他住了几十年,住了一辈子,他永远不会知道这楼有多少级台阶,而如果有一个人只上这栋楼一次,但是他用心去数这栋楼的楼梯有多少级台阶,那么只上一次就知道这栋楼有多少级台阶了。这就是用心和不用心的区别。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一句很经典话:“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背诵《老子•德道经》,年纪较大记忆力较差的同道,可以只背诵德篇第一章和道篇第一章,但是要背出效果,一定要做到“恭、熟、忘、合、灵”。
学友们在这里不要担心背诵经典是“有为法”,这里的有为其实是为无为服务的。恭敬诵读达到熟之后,可以进入忘、合、灵。这一点从很多人的实践中已经得到了证实。
根据熊春锦先生提出的“恭、熟、忘、合、灵”的诵经五字诀,背到非常熟之后才有可能达到忘、合、灵。
当然经典诵读只是一种比较好的学习、修炼的方式,学习和修炼可以有很多的方式。特别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如果能有“满腹经纶”,那么在教学工作中应用起来是很方便的,而且效果显著。很多的朋友他们不背诵经典,他们对经典的研究也很深,他们的修炼境界也很高,可能比诵读的人境界还要高很多,都是有可能的。因此,不要认为自己能背几本经典就自以为高明。千万不要有这种骄傲自满的情绪!
淡泊悠然 发表于 2010-1-1 15: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恭、熟、忘、合、灵”

恭---身恭、心恭、性恭;

熟---不假思索;

忘---忘声;

合---人经合一,无为自燃;

灵---出有入无,明心见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尊道贵德 发表于 2010-1-12 22:28:33 | 显示全部楼层
读经切莫贪多。读经是引导入静的一种方法,其作用一是通过读经,理解经经典的含义,然后用经典指导实践,在社会上做有道德、有文化修养、明理知法的人;二是运用经典的上善能量调理身体。但是这个调理是在身心放松入静,心旷神怡、安定宁静的状态下,并且做到“恭、熟、忘、合、灵”的诵念才会有好的效果。如果不顾自己的能力(如:年龄和文化程度),整天把读经典当作一种任务,开眼吃力地去不停地念很长的时间,那样反而损耗自己的精力,反而没有好的效果。
熊老师在教材上已经明白说了,年纪大的背熟双一章也行,甚至只诵念“圣号”也行。一般情况下,做到““恭、熟、忘、合、灵”五字诀”的要求,才容易诵出效果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尊道贵德 发表于 2011-6-15 17:3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尊道贵德 于 2011-6-15 17:57 编辑

    有兴趣者,试让一个十二岁以下的小孩子放松后闭目跟着您念老子《德道经》双一章三遍,告诉他(她)念的时候,内视体内看有什么东西。念完你问问他(她)们看到什么,要让孩子说真话,见到什么就说什么,没有见就说没有。
      然后,大家听厚音老师讲解《黄庭内景经》时可能容易理解经文的内容啦。当然有实践经验的道友早已经明白《黄庭经》所言非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尊道贵德 发表于 2011-8-3 09: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上善治水的思想和方法,通过科学试验的研究,已经验证了她是真理。那么我们运用德慧智经典诵读的方法,将古圣的强大的智慧的能量和上善的能量,通过经典诵读的方式,反馈给我们自己体内,运用到身边周围,修之身修之家,那么上善之水,必定会绽放出无比强大的能量,产生无比美好的结果。
------------------摘自“道德知音”网站“德慧智教育系列讲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乐读经 发表于 2011-8-3 11:5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兴趣者,试让一个十二岁以下的小孩子放松后闭目跟着您念老子《德道经》双一章三遍,告诉他(她)念的 ...
尊道贵德 发表于 2011-6-15 17:34


这个还是别试吧。  你自己实践过试过几个孩子了,有什么结果能说说吧。这些个孩子的结果能论证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尊道贵德 发表于 2011-8-3 12:5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尊道贵德 于 2011-8-3 13:04 编辑

得结合《黄庭经》的理论去实践。我实践过几位。只有一位观不到,他静不下来。具体就不说了。这里兴讲梦,不兴讲内景。
别人的实践永远是别人的。
闭一下眼睛读两章经,有那么可怕吗?
但是如果是要让小孩子长期内观诵读实践,一定得有明师引导才行。非明白者,还是按儒素读为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尊道贵德 发表于 2011-8-3 13: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试阅读理解如下文章:
2011年7月30日语聊汇总(厚音老师讲《黄庭内景经)(第10讲)
 
《黄庭内景经》原文:
                 至道章第七
至道不烦诀存真,泥丸百节皆有神。
发神苍华字太元,脑神精根字泥丸,
眼神明上字英玄,鼻神玉陇字灵坚,
耳神空闲字幽田,舌神通命字正伦,
齿神峨峰字罗千。
一面之神宗泥丸,泥丸九真皆有房,
方圆一寸处此中,同服紫衣飞罗裳。
但思一部寿无穷,非各别住居脑中,
列位次坐向外方,所存在心自相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尊道贵德 发表于 2011-8-3 17:4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尊道贵德 于 2011-8-3 18:00 编辑

老子说:“含德之厚者,比于亦子。”不仅仅说是因为小孩子心纯净,还在于他们元气饱满。人的这点老本,得节约用呀。
通过实践,就容易明白,《黄帝内经》中说的,人长到14岁(女子)、男的长到16岁是乾健状态。之后逐步损耗,女子49岁而经绝,男64岁则精枯。的确是有这种基本规律的。当然不是绝对,现在临床医学中有些女子不到40也绝经了,甚至前几年有一个报导,有某学校女生,因过于用功读书病倒住院,医生诊治发现子宫已经萎缩,其生理状态已经超过50岁的人,断其以后不能生育了。


      养生,就是要保持人的精气神健康。
      老子在《德道经》说:“上善治水”。读经的一个好处,就是以“上善治水”身国中的精气神。
      还有,素食也有利于精气神健康。
      不明白原理,往往迷惑不解。看下面的这个实例。也许能明白《黄庭经》所言非虚!http://bbs.xuande99.com/viewthread.php?tid=2711&extra=page%3D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乐读经 发表于 2011-8-4 08: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得结合《黄庭经》的理论去实践。我实践过几位。只有一位观不到,他静不下来。具体就不说了。这里兴讲梦,不兴讲内景。
别人的实践永远是别人的。
闭一下眼睛读两章经,有那么可怕吗?
但是如果是要让小孩子长期内观诵读实践,一定得有明师引导才行。非明白者,还是按儒素读为宜。尊道贵德 发表于 2011-8-3 12:59



    显然你实践的几位是遇到你这位明师了,只有一位不识你。我不知道这几个孩子的家长怎么看待这事,有没有继续让你长期坚持实践下去?现在这几个孩子怎么样了?还坚持这样读经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8 18:37 , Processed in 0.02003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