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第3楼阿城于2010-04-12 14:02发表的:
很欣赏楼主作的研究比对.三家解说大同小异, 在道德经的百千家的解说中也很可能是大部分能相溶的. 因为意识形态在高维空间的传播同体的特性, 使得稍微心灵清虚一点,即可接受到其信息的演化收容.
但问题并不在这里,观其言, 听其行, 则是我们校比的入门卷, 如果我们负阴抱阳的去了解" 真相",也很可能真正失去我们 "內部资料" 的意义, 明白乎?  阿城兄言之有理。你说的“观其言, 听其行, 则是我们校比的入门卷,”,从常理理解是没有什么不对的。
可是道贵反哦。如果执着于“听其言,观其行”,那么十有八九过不了真师的考验关。当年钟祖十试吕祖,黄石公三试张良,如果用现代很多人的思维去“观其行,听其言”,一试他(她)可能早就骂师了。哪里还有什么二试三试?或许有人说不会吧。那么音师在《修真法悟》中举的例子不就是证明吗?信上说的如何如何好,可是来到江城,还没有等到老师一试,别人几句“坏话”,再加上一盘牛肉,就让他在“观其行,听其言”后离师而去。真的令人长叹啊!还有老师关于从恩师、到老师、到直叫熊厚音、最后到小熊的故事也是让人警醒。
记得厚音老师说过一句话:“悟性是德性加灵活性”,我感觉此话虽然很简单,但是很不简单。没有这个德性加灵活性这个悟性为前提,就是“人心不开悟,九牛拉不回!”当年好多道友,坚持到现在的少的可怜,就我所知,有很多还真的是因为“听其别人之言”而离去的。
对老师,我主要是听其课,读其书。观其行,我的机会比较少(只参加过面授班),(因为上班被人管着。)我对三位老师都很敬佩。是是非非的道听途说之话从来不能动摇我对老师的敬佩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