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78|回复: 2

当代道教主神的结构体系论

[复制链接]
宫哲兵 发表于 2010-10-17 11:05: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兼论逻辑与历史的一致
    宫哲兵

  内容提要:如果把“三清”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当代道教四个主神的结构是:道——太上——三清——玉皇。这个结构与道教主神在历史上的演变过程是一致的,这个历史过程是:周崇道,汉以后崇太上,南北朝以后崇三清,宋以后崇玉皇。逻辑结构与历史过程基本吻合,这符合逻辑与历史一致的原理。以2007年国际道德经论坛为标志,中国道教特别推崇道德经之道,这是对周朝老子之道的螺旋式回归,也是站在了新起点,准备迎接一个新的道教鼎盛时代。

  作者简介:宫哲兵,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系教授。

  谈到道教,许多人会说道教是“多神教”。的确,在清代与民国时期,道教衰微,所信仰的神灵杂而多端,道教的主神不明确,不统一,民间流行的是各式各样的多神崇拜。但是在中国汉唐宋明的历史上,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当代,道教是有主神的,有学者认为道教应属于“单拜主神教”,尽管不是很典型。①
  问题是,受时代、地域、宗教等因素的影响,道教在某时是某单一主神,在另一时期是另一主神。积累到当代,道教的主神就不只一个,如三清、玉皇、太上、道等等,都被视为最高神灵。一个宗教,如果有几个主神,那么这个宗教应该是“多拜主神教”,几个主神之间的结构体系需要说明,否则容易产生混乱。道教的几位主神之间,结构体系基本上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其神灵信仰的体系还不够明确,也不够统一。
  基督教在历史上也曾面临几个主神,如圣父耶和华、圣子耶稣、圣灵。三位主神的关系不明确时,也曾造成混乱。当三位一体的学说奠定了三位主神的结构体系之后,基督教的信仰体系变得明确与统一。明确与统一的信仰,使基督教的发展更快。
  如果把“三清”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当代道教四个主神的结构:道——太上——三清——玉皇。这个结构与道教主神在历史上的演变过程是一致的,这个历史过程是:周崇道,汉以后崇太上,南北朝以后崇三清,宋以后崇玉皇。逻辑结构与历史过程基本吻合,这符合逻辑与历史一致的原理。
  逻辑结构不是静止的,不是直线的,而是螺旋的。历史过程也是以否定之否定的规律螺旋发展的,在更高的层次上回归,每一次回归就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21世纪以来,以2007年国际道德经论坛为标志,中国道教特别推崇道德经之道,这是对周朝老子之道的螺旋式回归,也是站在了新起点,准备迎接一个新的道教鼎盛时代。

  一、道教主神:三清、玉皇、太上、道
  任何一个宗教,大多都有主神。如天主教的主神为上帝耶和华,伊斯兰教的主神为真主安拉,佛教的主神为佛释迦牟尼等。按照这种宗教学的思路,一个刚接触道教的人会很自然地问:道教的主神是谁?对于这样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却很难回答清楚,因为道教的主神不只一个,而是多个,多个主神之间的关系不够明确。
  中国的大多数道观,供奉的神灵数量很多。其中地位最高,最受尊崇的是三清。三清是三位尊神,名列第一的是元始天尊,神位居中。名列第二的是灵宝天尊,神位居左。名列第三的是道德天尊,神位居右。中国大多数的道教徒,认为道教的主神是三清。
  福建、广东、台湾、以及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的道教徒,大多认为玉皇大帝是道教的主神。这些地区与国家的道观中,祭祀的主神是玉皇大帝,对于三清、太上老君,则比较陌生或认为是不太重要的神灵。中国的广大民众,大多认为道教的主神是玉皇大帝,他们可能受到《西游记》等小说与影视节目的影响。
  历代道教的教义中,都称老子(也称太上老君)是道教的教主,这也是当代道教徒的普遍认识。一般来说,一个宗教的教主,就是这个宗教的主神,故而老子或太上老君是道教的主神。中国从古以来,统治者大多提倡三教合一。三教者,儒、释、道也。在三教合一的各种论著中,都视孔子是儒教的教主,释迦牟尼是佛教的教主,老子是道教的教主。在历来三教合一的画像与雕塑中,老子从来就是道教的教主。
  有一些道观,在供奉的众多神灵中,最突出的主神是太上老君,没有三清的神位或三清的神位不重要。例如武汉的长春观,主殿是太清宫,供奉的是太上老君,观内没有供奉三清的宫殿。香港的蓬瀛仙馆,主殿供奉的主神是太上老君。
  道教还有一个公认的最高信仰:道。道教以“道”作为自身宗教的命名,反映了“道”在道教中的主神性与唯一性。道教认为,宇宙间万事万物皆由道生,宇宙间的万神万灵也由道生。道具有神性,但它是无人格的神性,区别于道教的其它任何神灵。道可以化为有人格的神灵,如太上老君,也可化为有肉身的人,如老子。

  二、道教主神的结构无序状态
  三清、玉皇大帝、太上老君、道,如果都是主神,那么谁是主神中的主神呢?次要主神与主要主神是什么关系呢?不明确四位主神之间的结构关系,它们在道教徒的信仰结构中就会出现矛盾,它们在道教教义中会呈现无序状态。
  例如我曾问一个年轻的道长:“请问道教的主神是谁?” 回答是“三清”:“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我接着问:“可是道教的教主是老子,老子是不是主神?”“也是。”“老子与三清是什么关系?”“我们道教常说,老子一气化三清。”
  在中国的道观中,大多以三清大殿为主殿,殿中供奉着三位尊神,这就是道教神谱中的主神“三清”。玉清元始天尊,居中。上清灵宝天尊,居左。太清道德天尊,居右。这反映三清之间的神位也有区别,元始天尊第一,灵宝天尊第二,道德天尊第三。
  我接着问:“这么说老子的神位比三清更高啊!”“是啊,••••••也不是。”“为什么又不是?”“因为三清中的第三位是道德天尊,也就是老子,可见老子并不在三清之上,而是在三清之中。”我接着问:“老子在三清中排第三位,这是否说明老子不是主神,三清中的元始天尊才是主神?”“不是,老子是教主,这是无可怀疑的。”很显然,这位年轻道长对于老子(太上)的神位高于三清,还是三清的神位高于老子(太上),讲不清楚。
  在新加坡,道教徒长期以来以玉皇大帝为主神,几乎没有听说过三清,太上老君是一个不太重要的神灵。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位接受过大陆道教教义学习的道长回到新加坡,创立了新加坡道教协会,宣传三清是道教的主神。他的宣传效果不大,大多数新加坡的道教徒仍然以玉皇大帝为主神。
  我采访他时,他说:“我对他们是这样宣传的,玉皇大帝好比是总经理,三清好比是三个大股东,组成了董事会。董事会比总经理大,总经理要服从董事会的决定。所以三清神比玉皇大帝要大,玉皇大帝要服从三清神。”我问这样的宣传有没有效果?他说效果不大,绝大多数道教徒还是以玉皇大帝为主神。有的人这样对他说:“你说的三清神,好像是美国的议会。玉皇大帝呢,好像是美国的总统。美国的总统的权力比议会大,玉皇大帝的权力比三清神大。”
  道的特点是无形象,无人格,看不见,摸不着,它不容易被普通民众与一般道士作为主神而信奉,他们也更难弄清“道”与其它主神的关系。在社会基层与民间道教活动中,有术而无道,信神不信道的情况比较普遍。道教无道,则成为占卜之教或鬼神之教了。
  中国古代一些高道,也看到了道教神灵杂而多端的状况,探讨了神灵的结构体系,绘制了神谱。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南朝高道陶弘景绘制的真灵位业图,直到今天还被视为道教神谱的权威。它的贡献是确立了三清的主神地位,有近七百个神灵被编入七个神阶。它的不足之处也很严重,一是没有“道”的地位,有神无道;二是严重贬低太上老君的地位,在三清之下,属于第四神阶②;三是时代局限,没有玉皇大帝的地位。为了反映道教的发展,我们应该探讨当代道教神灵的结构体系,绘制新神谱。

  三、道教主神的结构体系初探
  道教主神的结构无序状态,是因为三清、玉皇大帝、太上老君、道四者之间缺乏结构体系。笔者对这一问题思索了很多年,现提出下面的结构体系表:
道 ——太上老君——三清——玉皇大帝•••••杂而多端的神灵崇拜
  为什么将道放在最高位呢?因为在道教经典与道教教义中,都公认“道”是道教的最高信仰。现任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说:“《道德经》是道教的基本经典,‘道’是道教的基本信仰。③”著名道教学者陈耀庭教授说:“在道教神学中间,宇宙之中的‘道’才是最高的主宰,天地是道产生的、主宰的。人和万物也是‘道’产生的、主宰的。而冥冥之中的‘神’和‘鬼’也是由‘道’产生的、主宰的。不管是最高的神,或者是最低的神,都是‘道’的衍生,道的体现,也都是由‘道’化生出来的。④”
  道与太上老君的关系,道的神位更高。为什么呢?因为道是本体,化为太上老君,化为老子。汉代《老子想尔注》说:“一者道也,••••••一散形为炁,聚形为太上老君。⑤”东汉《老子圣母碑》称:“老子者,道也。⑥”道成肉身,是基督教《圣经》中的话,意为上帝化为肉身的耶稣,来到人间。它本来是道教用语,意为无形之“道”化为肉身的老子,来到人间传道。
  太上老君与三清的关系,太上老君的神位更高一些。为什么呢?因为道教中历来有“老子一气化三清”的说法。汉代最尊之神为太上老君,晋代最尊之神为元始天尊,南北朝出现太上道君,置于诸神之上。隋唐时出现老子一气化三清之说,将道教三大主神统一起来。老子(太上老君)神位高于三清,三清为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太上道君)、道德天尊。老子在一气化三清的时候,给自己一个化身:道德天尊。
玉皇大帝的神位极高。道教认为玉皇为众神之王,在道教神阶中地位极高,神权最大。道经中称其居住天宫,主宰宇宙,总管三界(天上、地下、空间),四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六道(天、人、魔、地狱、畜生、饿鬼)的一切阴阳祸福。
  在道教神谱中,玉皇大帝的神位低于三清。三清是最早的创造神,玉皇大帝最高的管理神,是神界总管。玉皇大帝之下是四御,四御协助管理天上天下。四御是后土,紫微北极,南极长生,勾陈四大帝。⑦
关于玉皇大帝的来历,《玉皇经》记载:净德国王夫人梦见太上道君(三清之一灵宝天尊)将一婴儿赐于她,梦醒后即有身孕,一年后生下太子。太子经过亿万劫修炼,成为玉皇大帝。所以在道教界有一种说法,玉皇大帝是三清的化身,其神位低于三清。
  四位道教主神,如果仔细分析的话,还有两个层次。三清,玉皇,太上为一个层次,可以说是天上的层次,太极的层次。道是更高的层次,是天外的层次,无极的层次。天上太极是人格神层次,天外无极是非人格神层次。
  三清,玉皇,太上等一切神都是“道”化生的,但“道”不是任何其它神或物化生的。从这个意义上讲,道教是“单拜主神教”,这个单拜的主神就是“道”。如果绘制一个宝塔形的神谱,宝塔最顶端的至上神非“道”莫属。

  四、逻辑与历史的一致
  道教信仰的逻辑与历史是一致的,也就是说,信仰的逻辑结构与历史过程是一致的。逻辑与历史一致的原理,是黑格尔最先提出的。他编写了一部《逻辑学》,又编了一本《哲学史讲演录》,他认为哲学逻辑与哲学历史是一致的。比如他的哲学体系,提出绝对精神的概念,绝对精神的结构是逻辑、自然、精神三个层次,绝对精神发展的三个历史过程,即纯粹逻辑、自然界、人类精神三个阶段,与绝对精神的结构层次是吻合的。
黑格尔说:“我认为哲学体系在历史中的次序同观念的逻辑规定推演中的次序是一样的。我认为,如果从出现在哲学史中的各个体系的基本概念身上清除掉属于其外在形式、属于其局部应用范围等等的东西,那末就会得出观念自身在其逻辑概念中的规定的不同阶段。反之,我们如果掌握了逻辑的进程,我们亦可从它里面的各个主要环节得到历史现象的进程。⑧”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在哲学史研究中运用过黑格尔的逻辑与历史一致的原理。
  从自然科学上看,我们也可以看到结构与过程的一致性。比如我们可以根据树干横截面的年轮结构,推算这棵树的年龄、成长的过程。地质学家可以钻探一个岩心,根据岩心的结构判断地质演变的历史过程。生物学认为,一个胎儿的胚胎发育过程,是人类进化史的缩影。心理学认为,一个儿童的智力发育史,是人类精神发展史的缩影。儿童学习站立,学习语言,学习使用工具,学习抽象思维,人类进化不是也经历了这些阶段吗?
道教主神信仰的逻辑结构与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一致的吗?回答是肯定的。其逻辑结构:最高的主神是道,其次是太上老君,再其次是三清,再其次是玉皇大帝,玉皇大帝以下是杂而多端的神灵崇拜。
其历史过程:
  汉代以前,是道教的准备阶段,老子是道祖,他提出了“道”的信仰,道家的信仰“道”,后来成为道教的最高信仰。
汉代,是道教的成立阶段,主神是太上老君,五斗米道就是以老上老君为主神。
  晋代至隋唐,是道教的发展阶段,主神是三清信仰。
  宋元明,是道教的兴盛阶段,主神是玉皇大帝。
  清代民国,是道教的衰落阶段,多神崇拜。
  道教主神的历史过程以下表示之:
  道(汉代以前)——太上老君(汉以后)——三清(晋以后)——玉皇大帝(宋以后)••••••杂而多端的神灵(清代与民国)
  这个历史过程与逻辑结构“道 ——太上老君——三清——玉皇大帝•••••杂而多端的神灵崇拜”是基本一致的。


  五、螺旋上升的回归
  在逻辑与历史一致的进程中,运动并不是单线的,也不是循环的,而是螺旋上升的。黑格尔绝对精神的逻辑结构有三层次,逻辑、自然、精神。绝对精神的历史发展有三阶段:纯粹逻辑、自然界、人类精神。逻辑与历史一致,其中人类精神就是对纯粹逻辑的否定之否定,表现为螺旋上升的运动。人类精神可以认为是对纯粹逻辑的回归,同时它也是新的螺旋上升运动的起点。
  前面已经论述,道教的神灵信仰的历史是:汉代以前是对主神道的信仰,汉代是对主神太上老君的信仰,两晋南北朝开始了主神三清的信仰,宋代开始了主神玉皇大帝的信仰,清代民国道教落入民间并实行杂而多端的神灵崇拜。
  从21世纪开始,道教界发生了新的思潮,那就是对老子的推崇,对《道德经》的重视,对道的信仰。2007年召开了国际道德经论坛,这是几百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关于《道德经》的研讨会。笔者参加这次研讨会时,听到道教界内部的一种观点:在中国道教历史上,什么时候回归于《道德经》,什么时候道教就得到大发展。研讨会上,我听到很多也很深刻的一个概念:回归。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在国际道德经论坛西安会场上的发言,引用了《道德经》的话:“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他说:“或许现在人类开始进入了‘归根’‘复命’的阶段。”⑨
  国际道德经论坛会后,中华宗教交流协会会长叶小文发表文章说:“重视《道德经》,看似一次对经典的回归,其实在酝酿一个时代的进步。••••••• 道,蕴涵着古今的连接,东西的对话,活力与和谐。我们继承历史,面向未来,立足中国,面向世界;不会食古不化、抱残守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是为着创新和超越。”⑩
  对道德经与道的回归是如何发生的呢?有没有规律可以总结呢?改革开放以来道教的发展,某种程度可以视为整个中国道教历史的缩影。文化大革命中,道教基本上停止了任何活动。上世纪八十年代前期,影视界拍摄播出的《西游记》等,扩大了道教以及道教主神玉皇大帝的影响。八十年代后期与九十年代前期兴起的大建宫观的运动,突出了 “三清”,因为在宫观的神像谱系中,三清是主神。九十年代兴起老子热,大陆、台湾、香港道教道学界多次召开影响越来越大的老子研讨会,突出了道教对主神太上老君(老子)的崇拜。
  世纪之交,《道德经》的道学热潮持续升温,“道”作为道教的根本信仰被升华。玉皇大帝——三清——太上老君——道,我们可以隐隐约约地感觉到从玉皇向道的回归。道既是螺旋上升运动的复归,又是新起点。《道德经•第40章》:“反者,道之动。”反,就是返回,回归。《道德经•第42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生,就是产生,创生。
  中国在唐代是世界是强盛的国家之一,道教在唐代最为鼎盛。经过一千多年的曲折与兴衰,当代的中国又重新成为世界最强盛的国家之一,这是国道对盛唐的回归。道教也经过了二千年的曲折兴衰,如今回归于“道”,创生于“道”,站在了螺旋上升运动的新起点,准备迎接一个新的鼎盛时代的到来。
  
  注释:
  ①任继愈先生认为:“单一主神教(单拜主神教),指具有固定主神的多神教。缪勒认为是多神教向一神教演化过程中的一种过渡形式。••••••道教也是如此。道教且还具有某些特殊情况:除在基本的天阶体系的顶端居有固定的单一主神玉皇外,在基本体系之外又另有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这样的至尊神。”《宗教辞典》第702页,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1年。还有一种特殊情况:道教中“三清”为三个尊神,我们探讨时,有时将它视为一个神。
  ②真灵位业图中,神仙分为七个层次,每一层设一个中位。第一中位,元始天尊。第二中位,上清大道君。第三中位,太极金阙帝君。第四中位,太清太上老君。太上老君屈居于第四中位。以后“三清”神系流变发展,至唐代成为定说。《道藏•太平部•三洞珠囊》卷七引《老君圣迹》,提出元始天尊、太上大道君(灵宝天尊)、太上老君(道德天尊)“三清”神系,后成为道教的最高主神。
  ③任法融注《道德经释义》第6页,三秦出版社,2003年。
  ④陈耀庭《道和神》,《中国道教》2003年第6期。
  ⑤《老子想尔注校证》,第12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⑥《全后汉文》卷32,载《全汉文》第11册,又《太平御览》第一引。
  ⑦关于玉皇大帝与四御的关系,一说玉皇为四御之一,一说玉皇统领四御。笔者根据中国道教协会网的观点,选用后说。
  ⑧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34页,商务印书馆,1959年。
  ⑨许嘉禄副委员长在国际道德经论坛上的发言,新华网2007年4月24日。
  ⑩ 叶小文《回归与超越》,《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5月18日。

相关帖子

道友 发表于 2010-10-19 14: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问家带来新视野,无心有意即见鲜花盛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道隐无名 发表于 2010-10-19 16: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逻辑与历史一致的进程中,运动并不是单线的,也不是循环的,而是螺旋上升的。黑格尔绝对精神的逻辑结构有三层次,逻辑、自然、精神。绝对精神的历史发展有三阶段:纯粹逻辑、自然界、人类精神。逻辑与历史一致,其中人类精神就是对纯粹逻辑的否定之否定,表现为螺旋上升的运动。人类精神可以认为是对纯粹逻辑的回归,同时它也是新的螺旋上升运动的起点。”
    宫先生此言甚妙。口吐莲花,芳溢天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8 11:50 , Processed in 0.02799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