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46|回复: 3

被绑架的老子和庄子

[复制链接]
小老百姓 发表于 2010-11-11 21:5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批好汉占山落草,绑架了两个威望极高的人来担任领袖,于是好汉们终于成就了一番事业。

  中国的道教(不是道家),就是这么一伙好汉。只不过是当他们把道家创始人老子尊为“太上老君”,把庄子尊为“南华真人”时,老庄二位已作古六七百年了。老子是东周末期人,庄子是战国中期人,他们之后,经历了秦、西汉、东汉。而道教产生于东汉末年,原先可以勉强说是自然崇拜的一种教门。

  他们只是写了两个招牌,放在凭想象塑就的两尊神像前,行礼叩拜一番,不仅有了法统,而且将道教的历史向前推进了几百年。如此一来,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弘扬得道成仙法术,堂而皇之的走街串户,擒鬼拿妖了。而且还可以念咒语“太上老君急急如赦令”,命令被绑架的老子执行号令。要风有风,要雨得雨。若无这个法统,只不过是一批流浪江湖的巫婆神汉,可见法统之重要。

  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是先有理论教义,后有教派,唯独中国的道教反其道而行之。并非有意为之,而是不得已想出来的救急办法。

  东汉末年,佛教由两条路进入中国。一条是由西域也就是后来的丝绸之路入长安,一条是海路从广州登陆。历经两晋,终成燎原之势,南北朝时,中国几成佛国。

  面对来势汹汹的佛教,中国的巫婆神汉们深受启发又感到形势逼人。受到的启发是,应该有自己的宗教形式。形势逼人是因为信佛的人多了,生存空间势必大受挤压。于是,道教应运而生。据说,最初创立者为张道陵,人称张天师。入道者只须交五斗米即可,也称“五斗米教”。交了米,张道陵即为他画一个神符,贴在家门,既是入道标识也可避邪。那符号谁也看不懂,所以有张天师画符一说,专指看不明白的字,也叫“天书”。汉末黄巾造反,打的就是张天师的旗号。巫婆神汉们摇身一变,成了道士。

  不过,光靠画符是不行的。佛教有释迦牟尼的诸多经典,又有一脉相承的法统,光禅宗就有西土二十八祖,源远流长令人信服。道教要立法统,便想到了老子和庄子。把自然崇拜,套到了老庄的“顺其自然”上。把老庄的“与自然为徒”,成为与自然合一的“真人”,改为“得道成仙”,“白日飞升”。把《道德经》和《庄子》奉为经典,老子和庄子就这样被绑架了。不仅如此,上至玉皇大帝,下至山神土地,都被收入道教乾坤,真可谓天罗地网,疏而不漏。

  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历来就不信神鬼。早在战国时期,李冰父子治水,就是拿那些借水患装神弄鬼,搜刮百姓残害人命的巫婆开刀,把她们一个个扔到水里,才打消了人们对河神的畏惧,根治了水患。

  尽管道教建立了法统,连玉帝也成了道教中人,也取得不少底层百姓的相信,但士大夫们却不买这个帐。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读书人,对“子不语怪力乱神”熟记于心,“敬鬼神而远之”。士大夫们于“道家”和“道教”间,泾渭分明。道家是追求精神的超越,天人合一。而道教则是为了满足世俗的心理欲望,如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捉鬼拿妖,避邪避灾。佛教是了生脱死,寂灭为乐。道教是长生不老,成神成仙。

  道教一直未能进入上层社会,也就不可能压倒令士大夫倾心的佛学。如唐宋散文八大家,个个和佛学有不解之缘,和道教几乎没有什么瓜葛。

  士大夫文化的理论形态始终是孔孟老庄和佛禅,这也就是中华精神文化的主干。

  对于佛学东来,儒家和道家都很平和,几乎没有发生什么矛盾。道教则不同了,从有了道教那天起,就和佛学处于对立状态。有道士和僧人辩论说,道教祖师老子比释迦牟尼年长,老子仙逝后,投胎天竺成了释迦牟尼,又创立了佛教,所以佛教的级别低于道教。

  这种说法,连说的人自己也不会相信。

  佛教往往与政治保持距离,而道教则不然。他们要压倒佛教,就想方设法投机政治,经常会玩一些献符命上箴言之类的鬼把戏讨好卖乖。从南北朝到隋唐,一次又一次地讨好上层,终于在唐朝嬴了一把。

  唐高祖武德三年五月,有个叫吉善行的道士告诉高祖李渊,他在羊角山见到一个骑着红鬃白马的老神仙。老神仙对他说,你去转告李渊,我是他的祖先,他今年就能平定天下,子子孙孙可以千年为天子。这个老神仙就是老子,也就是道教祖师太上老君。

  李渊大惊大喜,在羊角山为老神仙立了庙。当年天下平定,李唐一统,道教也大红大紫起来。

  在此后的历史中,道教有盛有衰。衰是因为装神弄鬼毕竟令人难以置信。盛则都是因为马屁拍到位,得到统治者的扶持。以至于由于道士挑拨离间,历史上发生过几次有皇帝下昭的毁佛运动。寺庙或毁或改为本道观,僧人或被迫还俗或逃进深山老林。

  杭州玉皇山上,有座道教的“福星观”,原先是寺庙,唐武宗年间,武宗毁佛,改为道观。

  但不管怎么折腾,道教始终没能成为文化主流的一部分。说到中华传统文化,依然还是儒释道三家。三家中的“道”,是老庄的道家而非道士的道教。

  东周末年,老子骑着青牛,离开都城洛阳西行。到函谷关时,守关将领尹喜请求老子说,你要走了,把你的学问留下来传给后人吧。老子在函谷关住了些日子,留下了五千字的《道德经》。道者,体也。德者,用也。体用一如,是为道德。然后又骑着青牛西行复西行,走进茫茫大漠,消失在黄沙弥漫的地平线。

  后代的庄子,以寓言形式形象化的阐述了老子的道德,留下一本《庄子》。而后,消失在青山绿水之间,与大自然归于同一。
   
  当这场绑架发生时,两位睿智的老人若是有知,一定是远远的,笑眯眯的,在看着这幕人间喜剧。

  庄子生前对请他当官的国君说,一只乌龟是拖着尾巴在泥滩上快快乐乐的爬来爬去好呢,还是被做成祭品供在祭坛上好呢?那位国君说,当然是快快乐乐的爬来爬去好啊。庄子说,我就是那只乌龟呀!

  但他和他的先师老子一起,还是被做成祭品,放上祭坛,成了神器。许许多多的事,后人想怎么做,谁也料想不到。只能顺其自然,一笑了之。这也正是道家之道。

  来源:凉亭读禅
道友 发表于 2010-11-13 14: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儒家也是被大家绑架了很多很多年,只言片语竟当真理,只要什么”家“转为”教“,就有限制,就有教派,有几人能从字里行间悟出点什么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箭凌 发表于 2010-11-13 14: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手下棋,一步中有百步妙着。
相信老子和庄子两位超级高手早已算到后世的所谓被绑架也好,被祭祀也好的后果。
算后则预前,所以语言文字中早已有超绑妙着,古人绑架不得,现代人想从另一个角度绑架也不得。
毕竟何人得?得者自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箭凌 发表于 2010-11-13 14: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成若缺,大脱似绑。

谁绑谁还不知道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30 11:06 , Processed in 0.02044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