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29|回复: 9

沧浪之水

[复制链接]
般若之舟 发表于 2010-11-28 11:35: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屈原 《渔父》:“......渔夫莞尔而笑,鼓世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浊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屈原与渔父的不同处事观在此不论。我要说的是,这首渔歌提示我们:一个事物有其多面性,或清、或浊、或高、或低、或荣、或辱......所以,看待事物就不能只从一个方面认定其特性。承认一个事物的多样性,并且依照其多样的特性安排自己的生活,内心烦恼就少,因为已经随其特性的转换而转换了自己的作为,也就可达到“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的潇洒境地。要想做到适应任何环境和条件的改变,就首先要确立“万事不确定”,不执着于固有的观念,没有好坏、可以、不可以等固定思维,如流水一般的对待事物的变化,那么,还有什么适应不了的呢?
灵通 发表于 2010-11-28 11:3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适应了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般若之舟 发表于 2010-11-28 12:01:19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实话,要想适应万物的状态而无我无心,真是要有很大的智慧的,还真是做不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尊道贵德 发表于 2010-11-28 12:56: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妨去看看《黄帝四经》,老祖宗的经验很值得参考。黄帝当了百年黄帝,打了无数仗,最后还修成了最高成就,骑龙升天而去。他是怎么理解无为和有为的,他是怎么讲雌雄的,他征战之前是如何请教别人的,做了什么样的准备,他为何说畏天、爱地、亲民的?等等,这些我感觉都非常值得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灵通 发表于 2010-11-28 17:4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般若之舟


    是呀,能看清自己不容易。我们很多人读了一些经典,听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觉得很美好的样子,不知太正了也是偏颇,好比古人提倡兼爱,平等看待每一个人,看任何人都像自己的父母孩子一样,没有差别;新时代的一些思想要敬爱,合一,很伟大,听起来很对,感动很多人,拉走了很多人的心,但实际上却没法真正的落实在社会上,当你落实的时候发现没法把父母孩子当成路人一样,和人性相违背,太不合实际了。很多佛家的也是如此,为了一些佛境,不要爹妈,不要孩子,不工作却要爹妈还养着总想着出家---------伟大的事却变成了很没有人性的事。很多修行人很矛盾很痛苦,就是因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都不敢说,怕与经典相违背,被人说成没功德。

都说活在当下,这个当下也承认接受自己当下的真实状态,而不是去逃避,去掩盖,去用另一个经典来自圆其说。经典都是真实不虚的,却是写经典人的真实不虚,我们读经典不是用人家的来套自己的,人家是真实我们就真的是假的了。
赞美般若之舟的真实与智慧,谢谢你的帖子让我理清自己的一些迷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寻因 发表于 2010-11-28 19: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屈原与渔夫可以看作两种修炼的境界,或是追求的目标不同
屈原刚正,是为顶天立地的汉子,国主却因听信谗言而远离他以致国灭,一般人被贬了就退避了,就不理了,屈原没有逃避的,是忠臣,他是为了国家社稷,国没了他为何还要在呢,借用谭嗣同的壮语:“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渔夫阴柔,行的如同流水一般,大风大浪,你进我退,鱼总是能捕到,何必要等狂风暴雨的时候去捕呢?人活世上,不就是善用万物,而行己之方便,这可能就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箭凌 发表于 2010-11-29 10:0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渔夫是庄子的境界,屈原是儒家的境界。一个是无为,世界不会因为你的操心或者不操心而毁坏 ;一个是有为,认为不去作为就会变坏。而世界善于利用这两种人,不管你怎么去做去想,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潘 发表于 2010-11-29 16:42:03 | 显示全部楼层
事物有多面,一面面来也不打紧。
先简单,再复杂。一会说无为,一会去压腿。慢慢就不会确定,不再死板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道友 发表于 2010-11-29 16:57:38 | 显示全部楼层
简单地复杂地去思想或行事,要在你能承受的范围之内就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寻因 发表于 2010-11-29 21:43:16 | 显示全部楼层
简单与复杂在做事时无法截然分开,复杂的事想清楚并经常做就会变成简单的,简单的从未做过就会变得复杂,这不只是心的问题,也是一种技能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30 13:12 , Processed in 0.016177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