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846|回复: 26

草庄道友缺礼节:中国人为什么设计了磕头、跪拜这个礼节?

  [复制链接]
小潘 发表于 2011-1-18 11: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家知道中国人为什么设计了磕头、跪拜这个礼节吗?
其原因呢,主要是通过修炼对后天的生长过程要有一个反向的刺激,这个反向的刺激就是说我们跪的地方正好是膝盖,膝盖也是后天长圆满的,那么磕头磕的地方,我们的阳骨也是后天吻合在一块儿的,所以说它不是生下来就是一个整体,它还没有长完整。所以说通过这种磕,通过这种跪,然后使自己的后天,就是后天的身体对先天的意识产生一种响应。
这个响应呢,实际上对于我们的现实来说就叫感恩,就是你要尊敬所有的一切的话,尊重万事万物、尊重众人,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得到一种先天与后天的这种响应。
老子的精神呢,他是比较讲究响应的。就是通过这种行为引起一种响应,但实际上作为我们人来说,自以为是,自以为是那就是说自己有了我执的观念以后,对自我观念成了以后呢他就不大容易把这个问题作为基本的反省出发点,总以为自己想的都是对的,或者自己悟的都是对的,然后呢,就放松了对礼节上的一种要求。
所以说六祖来说在这个地方说得很清楚,你念到万部,那就是还差七千部,你这个“得其经意”,如果说你念到万部得其经意,不以为胜,那么就跟我可以相提并论了。但实际上作为法达来说做到这点没有呢?肯定没有做到,他只是念了三千部。可想而知,在现在这个情况下他即使念到一万部他也不一定得其经意,也不一定能够谦恭处下,他可能心气更高,然后更加自以为是。
摘自1月15日《厚音讲坛经》文字整理。
 楼主| 小潘 发表于 2011-1-18 11:37:08 | 显示全部楼层
祖诃曰:礼不投地,何如不礼。
呵就是呵斥的意思。英文:bawl out !
不知道当时六祖是不是大声责骂。总之是很严厉!
我们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法达,或者在草庄被熊老师也象六祖一样,这样呵斥一下。
对我们来说可能是比较意外的也应该是很震憾的。
我们该不改被呵斥?实际情况多数人是应该被呵斥一下的,我们对礼节上的要求是放松了!这个不必讨论。
那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们这些年重点在破偶像、破迷信、破个人崇拜上了。这些都是对的并取得了很大成就。不过同时也忽略了对礼节上的基本要求。
还有哪些原因呢?大家都想一下,然后去改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箭凌 发表于 2011-1-18 11:3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藏区百姓磕等身长头去拉萨朝拜是不是很有礼节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小潘 发表于 2011-1-18 11:43:40 | 显示全部楼层
藏区百姓很有礼节,这个应该可肯定。
箭凌的言外之意估计是说藏区百姓很迷信,很宗教、很偶像。也是对的。
但我想不矛盾。
就像厚金老师的学生中普遍的他们对老师就比较有礼节。这个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的。虽然有崇拜偶像原因,但不影响我们学习其中的积极部分:礼节上的基本要求还是应该注意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箭凌 发表于 2011-1-18 11:45: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有个传统名词,叫做慎独,就是独自一个人在的时候,也是谨慎的、自我警惕的,自我反省的。有这个在,就知道怎么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箭凌 发表于 2011-1-18 11:5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庙堂之上巍巍堂堂的人物、偶像崇拜有礼那是很容易做到滴,因为形象朔造出来了,凛然、岸然、威然;

对普通平凡之中的有礼则非慎独常省不能持久以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有无相生 发表于 2011-1-18 13:0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地国亲师
站在师的角度,藏区百姓磕头很合理,师需要供奉者资助来生活,迷信崇拜者需要开示,
你明白了,觉悟了,这个关系就结束了,所以这个关系不长久,终身制,只是情感上面的。
看看清朝的影视作品,那才叫礼节,哪头磕的一个个奴才相,恨不能舔权贵者的鞋子。他们对身体的锻炼就很给力,哈哈。
你就知道为什么有些礼节要破除,哪只是人们控制别人的一个手段,能放下的有几个,形式一旦存在,就不好推翻了。
但从天地上面来讲,对天地的敬畏,尊敬心,恭敬心,由内心产生而有的礼节,是一种境界。
因为天地是不自生的,而人是有私欲的,所以礼节不需要去倡导,民以自化总是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阿城 发表于 2011-1-18 13:3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本是自觉、自修、自证的事。把它单独提出来说事,仿佛我们在要求人家应该如何如何似的,仿佛是乞礼丐似的,还是民以自化呗,理解到啥程度,你做到啥程度,就到..那个..那个了吧..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淡泊悠然 发表于 2011-1-18 14:2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淡泊悠然 于 2011-1-18 14:49 编辑

单纯从大脑机械记忆复制出来的礼,以及凭主观意识制作出来的礼,给人的觉受就是假。
前者或许没有觉在里面;
后者是一种有为。此有为一来对自己的心不尊重,二来也暗示信号环节受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小潘 发表于 2011-1-18 15:5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六祖毫不客气地指出:“汝心中必有一物”
我们放松了对礼节上的一种要求。也是心中必有一物的。是什么?
是自以为是
是在修炼界经历了这么长时间,是在取得“破除偶像、走出宗教迷信”的伟大成就后自然产生的一种“以为胜”的心态。
那么,我们在学习了本周的机缘品后,稍微反省一下,就没白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30 13:39 , Processed in 0.01476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