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402|回复: 0

[坛经] 清净方为天下正,附体源自有我执----------答附体的问题

[复制链接]
小潘 发表于 2011-5-11 10:5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个是未署名道友的问题:“如果一个人被阴性的信息附体而使身体有病该如何解决”。
  这个问题在修炼或者不修炼人中间是比较普遍的,那么人,刚才张老师已经跟我们谈了一个问题,说我在这个地方讲得内容比较弯弯绕,的确是比较弯弯绕。为什么呢?因为一个简单的问题反反复复的讲过去讲过来,然后呢,主要是理性的讲得比较多,感性讲得比较少,所以就弯弯绕。就是对基本的道理反复的强调,而对那些比较高深的方法的话讲得太少。这就是人们对有些基本的观念他不愿意从自己的经验角度上去总结,对自己的观察还不够,往往寄希望于一个方法。你比方说我们一般不是说把解决自己问题的观念放在我们自身认识的提高上,而是都放在方法的捕捉上,希望老师给我讲讲,然后我就照这个方法去做就行了。实际上这个方法到底在什么地方呢?就像刚才讲的那个内容一样,就是忏悔品里面是这样说的:“自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自心烦恼无边誓愿断”,人有了病以后,身体有病了,不舒服了,然后就有烦恼了。那么烦恼里面是不是有喜悦呢?这个东西他就没考虑过。为什么想不到喜悦呢?因为他不可能产生喜悦的情绪,产生不了是因为他整体的观念没有形成。就是他不知道喜悦和烦恼之间它是统一的一个存在,统一的存在就是说我们的生命来说它既然显现了一个方面,显现了一个方面出现在我们的主观意识中间。那么从客观的角度上来说,另一面它肯定存在于那个地方了,它只不过是没有显现出来了,或者是没有被我们捕捉到,或者是没有被我们认识到而已,这就是所谓的本原,本原的那一面应该是圆满的意思。既然是圆满的我们就把本原的那一面首先要放在心里,而不能放在心外,而要放在心内。因此我个人的观点就是要认识无和有之间的关系,就是要觉悟自己的身心,要知道身体与心灵之间它的相互关系是因为自己的心灵有问题造成的。就像我们这个地方提出来的这个问题的客观性一样,信息附体,信息为什么能够附体啊?它不附到我身上也不附到他身上,偏偏要附在你身上?就是因为这个信息的附体它是由我们的心理结构和状态所决定的,如果说你的心理状态中间是符合于德性的,那么什么样的信息它都被你所驱使,而不是你被它所驱使,这就是老子《道德经》里面所说的“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为什么“其鬼不神”呢?因为鬼不伤人,为什么鬼不伤人?是因为神不伤人。为什么神不伤人呢?是因为圣人他也不伤人。“两不相伤,其德交归”,就是说你的德和他的德之间到底和谁的德?实际上就是说和圣人的德它是同样一个性质,这样就造成两者之间它能够有一个共同的运作过程,这个运作过程就是说你不会以对抗的思维,和对抗的行为去排斥这个阴性的信息,而这个阴性的信息它既然能够影响到身体有病,那么它能不能影响到身体治病呢?就是它能够治好你的病,它能不能呢?它肯定是能够的。所以说一念之间他能够没病,一念之间他又有病了,那么一念之间问题在什么地方?支点在什么地方,就在我们的心灵状态,我们的心灵、我们的心态,如果说通俗点就是我们的观念转变了没有呢?没有转变。那么人的病它就转变不了。所以我们的观念要在道德上,就是你要有道体的那种观念,要有道性的观念。然后同时要有德性的积累,同时要有德性的运动方式,“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就是你心里首先要把自己的本质的那一面要看清楚,不要把不是自己的思想全部都一揽子的都认为是自己的思想,实际上我们的很多思想都不是自己想透了的,所以那都不是自己的思想。当我们没觉悟的时候,我们的精神世界里面它都是支离破碎的,从人家那个地方拿过来的一些观念。像这样的状态你要说那些东西是自己的思想那就是不客观的。
    就像我们草庄的一位朋友一样,也是这样的,肚子一痛马上就担心我的健康是不是出了问题?然后到山上去炼一炼功,一炼功马上一躺下就有一个声音跟他说,你不能在这个地方炼功,然后他就想了,“我是不是不能待在草庄啊?”所以这样一些连锁性的思想都是因为自己把自己看得太真实所造成的。自己如果把自己看得比较渺小一些,或者是虚无一些,那么自己的思想转换就快一些,自己的灵性就强一些,这样呢,人就不会受很多的精神束缚了。
    因此,我们应该放弃“我执”,这是解决信息附体的一个基本要求,当然要想让那些身体有些比较明显的消极状态的人放弃“我执”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人他都是因为有身他才有忧虑,“为吾有身,吾有其累”,因为有了身体以后呢,然后身体中接受的,就像我们刚才讲的那个道理一样,身体它就像一个交换器一样,它很多的穴眼都在和周围的环境,和客观的世界在进行交换,这个交换的过程中呢,造成自己本身有很多状态不尽人意,不尽人意的那一面呢,是由人性的标准所造成的。尽不尽人意是由人来选择这个标准然后再去衡定它的。所以说我们看庄子的时候我们就知道,庄子在《大宗师》里面就举了很多的例子,就是修得很到家,很到位的那些人他都害病了,然后呢他们很高兴,他们编一些歌,然后还要唱。在自己生命垂危的时候他们都还要唱歌,还要抒发自己高兴的那一面,不痛快的时候为什么还有歌可唱,还有高兴的那一面可以释放呢?就是因为他们已经参透了这个问题,只不过是从哪个地方来到哪个地方去而已,没有必要把自己的痛苦当作痛苦,应该把自己的痛苦当作一种喜悦这样去认识,这是一种新的开端、一种新的启示、一种新的机遇、一种新的缘分,就是说信息附体它也是一种缘分。就像我刚才讲的那个意思一样,这个信息能够让你造成一种病态,它能不能让你的身体能够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层次呢?实际上有些特异功能,有一些能量超常的人,或者有一些潜能非常异常的那些人,他们到底是什么状态呢?按佛家的说法他们都为客慧,客慧是什么意思呢?客慧就是信息附体,就是替换,就是嫁接,这个在《玉真通解》里面都已经把道理说得非常透彻了,所以希望大家回过头去再参考一下那本书。
所以说放弃“我执”它是一个基本的出发点,“同于大通”,就是我们要知道,大同的那一面它本身是客观存在的,大同一,既然是这样,我们的心灵中呢,我们就要以道性的角度把“我执”甩掉,那么“我执”甩掉以后呢,那么“同于大通”它实际上是一个轻而易举的基本形态了。为什么能够轻而易举呢?就是因为我们的灵感,我们百分之一的灵感无时无刻的它不来自于这个大通。既然“同于大通”,同于大道的通畅这一面的话,那么无不为用,就是说每一个存在它没有不可以被利用的,每一种形态,每一种病态,它都是可以被利用的。这是什么道理呢?就是因为“用”这个东西呢,它是来自于对道体的基本认识而形成的。
  如果说我们什么东西都以求利为主的话,什么东西都以舒服为主,以耳朵听得顺,或者眼睛看得舒服,然后感觉上适应,如果仅仅是这些状态的话,我们又如何去理解老子所说的“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这样一个辩证的转化状态呢?又怎样去理解他所说的“无以生为者,是以贵生”?怎样去理解他这些话呢?所以我们在理解老子的思想的时候我们才知道,大智慧者就是因为他没有把自己的身体看成是自己的所有,而是把自己的身体去交给天道的作用方式,这个作用方式就叫“无为”。因为天道它既然能够产生这样一个复杂的情绪,高妙的这样一种生命,那么肯定也能够成就,让这个生命成就往何处呢?成就往更高的一种生命形态,我想最高的生命形态那就是他所说的“清静为天下正”,它没有别的结果。道,为清静,佛性也为清静,它都是一样的结论,我们为什么不去努力一下自己的清静结果呢?所以说我们心清静了,我们的身体就会往健康的方向积极的发展。如果说你成天的跟阴性的信息要对抗、要争斗,要想把身体的主动权拿回来,你越是想拿回来,如果说你没有德性的话,你不积德,那么你就是拿不回来。为什么拿不回来,就是因为人的这种努力放到自我的角度上去了。所以说老子就说“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他就把这个世界、这个天下、这个小天下就交给天下这个大天下了。这就是老子的大智慧它在起作用。
------------摘自2010年12月4日语聊录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9 13:26 , Processed in 0.01893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