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817|回复: 10

老子是偏阴柔还是“刚柔相济”?

[复制链接]
cosmos 发表于 2011-8-19 13:3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cosmos 于 2011-8-19 13:32 编辑

儒家提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哉乾元,万物资始”,“养浩然之气”。 《道德经》说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用儒家的积极努力来做道家清静无为的基石,或许就是这两种看似对立的人生观的契合点。儒使生活进取,道使生命洒脱。 而顺其自然的气度是源于大量的积极进取的积累。 老子长期担任周之“守藏史”,长时间当官,后才“见周之衰,乃遂去”的,因此将老子归为单纯消极避世是不妥的。 老子思想的最深刻之处,在于他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早期,就敏锐地看到了文明发展的负面作用,并对此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提出了对策。

老子提出的“柔弱胜刚强”, 是对当时统治阶级偏重“霸道”(“春秋无义战”)的一剂解药。客观的看,应该是有时可“以柔克刚”,有时可“以刚克柔”(亮剑精神)。“刚柔相济”才是老子说的“得一”的状态。
箭凌 发表于 2011-8-19 15:05:4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长期担任周之“守藏史”,长时间当官,后才“见周之衰,乃遂去”的

----老子身世扑朔迷离,一贯严谨的司马迁也不好确定,所以这些也是后人传说,查无实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真寒子 发表于 2011-8-19 21:42:17 | 显示全部楼层
亮剑精神是刚克刚吧,
看不出哪里柔,
柔的话就不会亮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古一日 发表于 2011-8-20 14:34:5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提出的“柔弱胜刚强”, 是对当时统治阶级偏重“霸道”(“春秋无义战”)的一剂解药。客观的看,应该是有时可“以柔克刚”,有时可“以刚克柔”(亮剑精神)。“刚柔相济”才是老子说的“得一”的状态。
引用楼主的一段话。

老子确实是有所指,他的知白守黑,坚强与懦弱,世人的负阴抱阳及善处下等等,就是对所谓的“强者”而言,也是针对关令尹喜所处的的环境地位考验,把天理运用到如何治国、治邦至齐家上。对个人来说,心君是唯一的强者,所以道德经也是部修炼的经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cosmos 发表于 2011-8-29 12:0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osmos 于 2011-8-29 12:07 编辑

事实上,道家贵生(“为腹不为目”,“长生久视”)的思想也可视为“贵阳”(但需同时负阴以平衡)。 名号上看: 老子号伯阳,吕祖号纯阳,还有正阳,重阳,紫阳,上阳,至阳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箭凌 发表于 2011-8-29 12: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阴是基础,阳是生发,太极破缺,阴大于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箭凌 发表于 2011-8-29 12: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cosmos 发表于 2011-8-29 12: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破缺,阴大于阳”,此说不知从何而来?

若真是“阴大于阳”, 那么物以稀为贵,更应“贵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cosmos 发表于 2011-8-29 12:3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osmos 于 2011-8-29 12:37 编辑

“对称性破缺”的主要证据是弱相互作用的宇称不守恒性, 与“阴大于阳”毫不相干。

至于某些物理学家推测物质比反物质多,那也应是“阳大于阴”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箭凌 发表于 2011-8-29 12:36: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阴大于阳,阳的数目多但是总量少,阴的数量少但是份量多,比如精子和卵子,多少个精子在竞争一个卵子呢?
好像是数千万个甚至上亿个精子和一两个卵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30 06:44 , Processed in 0.01427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