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些聚会中,有一回有人问及轮回再生的可能性,以及能否相信与死者沟通的事。 「很多事情都有可能,」葛吉夫说,「但必须瞭解人在生前和死后的素质(being葛吉夫)。如果死后真的还存在,其质地也有可能很不一样。就『机器人』来说,所有的事情都依赖外在的影响,一切都是发生的。他现在是某个人,下一刻是另一个,再下一刻又是另一个,这样的他根本不会有什么未来;他被埋了,就只是这样,尘归尘这说法很适合他。 「要能论及任何一种来世,就必须有某种确实的结晶,人内在质地的某种融合,某种不受影响的自主性。如果人里面有任何能够抵抗外来影响的东西,那么,正是这东西本身可以抵抗肉身的死亡。但想一想你们自己,当人割到手指就昏厥或忘记一切,他里面还会有什么能忍受肉身的死亡? 「如果人里面有些东西,他就有可能倖存;如果没有,就没有东西能继续存活。但就算有东西倖免于难,他的未来依然有可能很不一样,在某些结晶较为完全的情况下,才或许有可能在死后『转世投胎』。在另一种情况下,才有人们所谓的『存在于彼岸』(existence on the other side)。在这两种情况中,生命的延续都是在『灵体』当中,或者说,是靠『灵体』的帮助。 「你们都知道『灵体』指的是什么,但你们原先所熟知的体系,认为所有人都有『灵体』,就完全错了。事实上所谓的『灵体』是透过融合方式获得的,也就是说,透过极辛苦的内在工作或奋斗,并不是人天生就有的,也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得到『灵体』。如果它形成了,就有可能在肉身死亡之后继续生存,也有可能在另一具肉身中再生,这就是『转世投胎』。如果它没再生,那么,随着时间过去,它也会死去;它并不是永存不朽,但它能在肉身死亡之后存活很长一段时间。 「融合,内在统一,都是经由『摩擦』的方式获得,透过人内在『是』与『否』的争斗。如果人活着而没有内在争斗,如果一切事物都在他里面自行发生而没有对立,如果他被拉到哪儿就到哪儿,或只是随风摆荡,那么他就会停滞在他原来的模样。但如果他里面开始一个挣扎,尤其是这挣扎有一明确的方向,那么逐渐地,一些不变的特质便自行形成,他开始『结晶』。但结晶有可能在一个对的基础上,也可能在一个错误的基础上。『摩擦』,『是』与『否』之间的争斗,可以很容易在错误的基础上进行。例如,狂热信仰某些构想或『恐惧罪恶』,这些都能引发『是』与『否』之间极强烈的争斗。而人有可能在这样的基础上结晶,这样的人将不会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为了能进一步发展,他必须重新融化,而这也只能透过极痛苦的过程方能达成。」 「结晶有可能在任何基础上,譬如说,一个盗贼,一个真的、很好的正牌强盗,在高加索我认识一些这样的强盗,他会在路边的大石头后面,拿着枪一动也不动站上八个小时。你们能这么做吗?要知道,在他里面随时都有挣扎,他感到又渴又热,苍蝇一再叮扰他,但他站着不动。另一个例子是个僧侣,他害怕魔鬼;一整夜他用头撞地板同时祈祷,如此结晶达成了。人在这样的方式中能产生极大的内在力量,他们能忍受折磨,他们能得到他们想要的。这意味着此时在他们里面有些稳固不变的东西,这样的人能成为不朽,一个这样的人成为一个『不朽之物』(immortal thing),虽然有时候在他里面能保有相当的意识,但又有什么好处?即使如此,却也必须记住这极少发生。」 当天晚上我回想葛吉夫的谈话,让我惊讶的是,对于葛吉夫的说法,许多人所听到的竟然完全不同;有些人只会注意(也只记得)他次要的论点,而忽略了葛吉夫所谈及的基本原则,只有极少数的人会在葛吉夫所谈的重点上提出问题,其中有个问题还留在我的记忆中。 「有什么方法可以引发人内在『是』与『否』之间的争斗?」有人这么问。 「牺牲是必要的,」葛吉夫说,「如果什么都不牺牲,就什么也得不到,而且,要牺牲的必须是在那时刻而言是珍贵的东西。要牺牲很长一段时间以及牺牲很多,但并不是永远,这一定要瞭解,因为这经常被误解。牺牲只在结晶过程中才需要,其后人可以拥有一切他想要的东西,不再有任何律则规范他,因为他就是自己的律则。」
知识
有一次在我们已成形的团体与葛吉夫谈话当中,我问:「为什么?如果古代知识已被保存,而且如果真存有一种非常小心隐藏的知识,有别于或甚至超越了我们的科学与哲学,为什么不让大众拥有?那样不是更可以对抗欺骗、邪恶以及无知?」 我想,这是每个人在第一次接触密意观念时通常会引起的一个问题。 「这问题有两种答桉,」葛吉夫说,「首先,这知识并没有被隐藏;第二,以它的特质而言就是无法成为大众所共有。我们先考虑第二个说法,随后我会证明给你们看。知识(他强调这字眼)其实远比一般人以为的,对那些能够吸收的人更是咫尺可及;整个问题在于人根本不要它或不能接受它。 「但最重要的必须先瞭解另一件事,换句话说,知识无法属于所有的人,甚至不能属于许多人,这是一个律则。你们不知道这一点,因为你们不瞭解知识就像世上其他东西一样,都是物质。它是物质,这意味它具有物质的一切特性,而其中第一个特性就是:物质永远是有限的。即使是沙漠的沙粒与海洋的水也都有其一定的、无法改变的数量。所以,如果知识是物质,那么它就意味着在一特定时空下它有一定的数量。或许可以这么说,在一特定时期内,比如一个世纪,人类有一定量的知识可供使用。但我们都知道,即使是从一般生活上观察,也能知道根据摄取数量的多少,人所拥有的知识物质其品质会有极大的不同。如果在一个地方有一个人或一小群人摄取了大量的知识,它就产生非常好的结果;而摄取少量(也就是,一大群人每个都摄取),就完全产生不了结果,或甚至产生负面的结果,而与预期的相反。由此,如果定量的知识分配给数百万人,每个人收到的都非常少,而这少量的知识改变不了任何东西,不管是他的生活还是他对事物的瞭解。而且,不管有多少人得到这少量的知识,在他们的生活中也一样改变不了什么,只会使他们更难改变。 「但如果反之,大量的知识集中于一群少数的人,那么这知识就会产生极好的结果。从这观点来看,知识保存在一小群人手中要比分散在大众来得有利。」 「如果我们拿一定量的黄金,决定将它镀于一些东西上,我们就必须知道或盘算清楚有多少东西能镀上这定量的黄金。如果想镀金的东西太多,它们就无法均匀镀上金子,会有斑点,看起来会更糟,还不如完全没有黄金;事实上,我们会失去我们的黄金。」 「知识的分配正是基于这相同的原则,如果把知识给所有的人,没有人能得到任何东西。但如果保留给少数人,每个人得到的不只足以保存,甚至还能增加他所得到的。 「乍看之下,这理论好像非常不公平,也就是说,那些为了让其他人能得到更多份量而被知识拒绝在门外的人,他们的处境似乎显得非常悲惨,也非常不公平。但实际上完全不是这样;知识的分配一点也没有不公平。」 「事实上是大部份的人根本不要任何知识;他们谢绝自己的一份,甚至连生活用途所需的那份配额都不要。这在人类集体疯狂的时代尤其明显,像战争、革命等等,那时的人类似乎连所拥有的些许常识都丧失了,而变成彻底的自动机器,整群整群的人将自己送上大规模的毁灭。换句话说,连保护自己的本能都丧失殆尽。基于此,大量的知识留了下来,也就是说,这些无人要的知识能够分配给那些重视它的人。」 「这里面并没有不公平,因为那些获得知识的人,并不是从别人手中取得,他们并未夺取任何东西;他们只是收拾别人当成废物而放弃的东西。而且,如果他们不收拾的话,那些知识无论如何都会丧失。」 「人收集知识得靠其他人放弃知识。」 「在人类的生活历史当中,有些时期,常常正巧是文化与文明开始沦亡的时候,当大众无药可救丧失理性而开始摧毁数世纪甚至千年来所创造的一切文化。这种集体疯狂的时期,通常正好也是地质、气候以及类似的星球大变动,这时便释放出大量的知识物质,随后就必须进行搜集这些知识物质,否则它们就会流失。因此,搜集四散的知识物质经常是文化与文明开始毁灭与沦亡的时刻。」 「这方面的问题很清楚,群众既不要也不寻求知识。而群众的领导人基于个人的利益,则会试图强化他们对一切新的和未知事物的恐惧和厌恶。人类生活中的奴性即建基于这种恐惧,甚至要想像这奴性所带来的恐怖都非常困难。我们一点也不瞭解人们逐渐丧失的是什么。但若要瞭解这奴性的原因,光看人如何生活便绰绰有馀;组成他们存在的目标是什么;他们欲求、热衷以及抱负的东西,他们所想的,他们所谈的,他们所侍奉的,以及他们所崇拜的东西。想想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人花钱在什么东西上;甚至不提战争,只要想想最值钱的是什么,最大的群众彙聚在那里。我们只要想一下这些问题,就会清楚人类就目前的德行以他们生活上的兴趣而言,根本不可能期望还会有什么不同的东西。但正如我说的,事情不可能是别的。想像一下,整个人类一年配有半磅的知识,如果这知识分配给每个人,每个人所分到的是那么少,他也只能待在他原来的愚蠢。但是,幸亏事实上极少人要这知识,那些取用的人便能得到(让我们假设)每个人一公克,因而获得变为更聪明的可能性。整体人类就算他们非常渴望也没法一起变聪明,而且就算他们都变聪明也于事无补,因为世上存在某种平衡是不能被干扰的。」 「这是就一方面而言,另一方面则如我前面说过的,事实上并没有人隐藏任何东西;根本没什么神秘可言。但取得或传承真正的知识都需要极大的辛劳与努力,包括接受者与给予者。而那些拥有知识的人都会尽他们所能来传递与传播给最多的人,帮助人们接近它,让他们能作好准备来接受真理。但知识不能强加给任何人,如我说过的,如果我们不偏不依调查一般人的生活,他一天的生活如何打发,他感兴趣的东西是什么,将会立刻显示:是否能责怪那些拥有知识的人蓄意隐藏,蓄意不给其他人,或不愿传授别人他们自己所知道的。」 「任何想要知识的人必须自行作最初的努力,去寻找与接近知识的源头,利用赋予全人类(但一般大众通常不想见到或认识)的帮助与指示。知识不会自动来到那些不自行努力的人,人们对于一般知识都非常瞭解这点。但说到大知识,当他们承认它有可能存在时,又会有不同的期待。每个人都知道,比如说,如果一个人想要学中文,就必须努力工作好几年;大家都知道要掌握医药的原理需要五年,而研究绘画或音乐可能就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然而,竟然还有理论认为人不需自行努力就能得到知识,甚至在睡眠中他们都能获得。对于为什么知识无法接近人,这类理论正好造成一个额外的解释。同时还必须瞭解,光靠一个人独自努力,想在这方面达成什么也不会有任何结果。人唯有靠那些知识拥有者的帮助才能达成,这在一开始就必须先瞭解,人必须从知道的人身上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