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734|回复: 0

[第五十一章] 社会要发展,生命要积德——万物莫不尊道贵德——玄德是生命的崇高意

[复制链接]
xuande99 发表于 2008-9-22 07:58: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孰之,养之复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这一章讲的是玄德的概念和它的意义。我提的问题是玄德的作为是什么?谁能谈一谈。习惯于阐述自己的观点,这也是修炼的内容之一。

前面也提到过玄德,我们把它们比较一下。第十章是这样说的。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专气致柔,能婴儿?涤除玄览,能无疵?爱民治国,能无知?天门开阖,能无雌?明白四达,能无为?生之蓄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前面讲的是一些自然现象,我们再看看第五十一章是怎么说的。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孰之,养之复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这和第十章相比较的话,第十章讲的是一些自然现象和我们的作为。这一章讲的是道和德对自然的作用,然后再涉及到玄德。那么这个涉及的过程,如果加以比较的话,本章讲了道和德的尊贵及它的作用。第十章讲的是人和自然的关系。用了很多疑问句,说明人的状态。然后是生之蓄之,生是有,蓄是积累。然后就把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就把玄德的概念推出来了。

第五十一章单纯的讲道和德生之蓄之的问题。还有“物形之,势成之。”这样两个概念。

物体,它形成之后,肯定有增长之势,它还有一个衰败之势。总的说来,势成之,肯定是一个变化规律问题。如果想不让它颓败,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所以说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就是说自然界里面有很多东西都是尊道而贵德的。但是并没有说有什么命令,它们只是根据自然的一种状态和习性去运动的。所以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实际上讲的都是一种自然运动。有的东西很长寿,有的东西很短寿,短和长有各自的一些特征。如果说,我们对他们加以比较的话就会发现,短和长之间、成和败之间、形和灭之间、本身是非常自然的一件事。

但是作为我们人是四大之一,道大、天大、地大、人大,人就有很多特殊的地方。人最起码可以和地相比了?地有多长,人就应该有多长。但是能不能做到这一点呢?人的寿命就很短。相对于一些自然界的物质,还是比较长的。眼前的事物就是很简单的例子。像鸡、猫,这些小生命,它们的生命就很短。鸡有十年以上寿命就不得了了,那就很老了。狗养了十年以上,也是很老的。一棵树就不一样了,过去说十年树木,他竖起来了,如果你保护得好,不去破坏它,它活个几百年绝对没有问题。如果再有人不断延续性的去保护它,它活个一、两千年也是没有问题的。这说明自然界的生命有它自己的特征。

把人摆在四大的中间,人会不会尊道而贵德呢?我想,尊道而贵德的人是很少的,因为他对道和德本身就没有注意。造成没有注意的原因是,人也属于四大之一。就像我曾经说的,人处在生物链的高端,处在生态平衡的外延。他不在其中,所以,他对自然界的破坏明显的就很大。这个大主要是因为他的性质大造成的。如果人他觉悟过来了,能够守小,能够知道微,能够知道浑,像这样处理问题的话,那么他对尊道贵德就有了自己的体会。有了这种体会以后,我想,你即使不给他一定的知识,不给它一定的修炼的方式,他也同样可以进入到修炼中间去。这是什么道理呢?就是因为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是因为它自然而然的,因为道性的原因,你放弃很多东西以后,就必然会升起很多东西。放弃的和升起的到底是什么东西呢?我们要和前面的第十章进行比较,第十章中的载营魄抱一,我想这是一种方法,专气致柔也是一种方法,涤除玄览也是一种方法,爱国治民也是一种方法,天门开阖更是一种方法。那么,明白四达了,你能够做到没有知识吗?你做不到。因为人在矛盾中取舍的时候,往往是取利,而不是取用,这样人的道性就非常难以建立。尊道而贵德就难以彻底的作到底。做不到底,那么长之育之,成之孰之,养之复之,就往往掺有个人的因素。个人有为的因素往往就破坏了莫之命而常自然的整个发育过程。发育过程一破坏了,整个的玄德也就不存在了。不但是玄德不存在,甚至上德也不存在。不但是上德不存在,甚至下德也很难以存在。这就是我们人现在的面貌。

我们人对自然的认识是有限的,人现在的进步状态使人逐渐的知道了什么是文明,抛弃了野蛮;逐渐的知道了什么叫生态平衡,抛弃了对自然一种盲目的挖掘和开采。知道了尊重生物链之后,就尊重了其它生物的生命,而不是盲目的去杀伐那些生命来满足人的口味。但是像我说的这三种状态,在我们现在的社会环境中,大家可以看得出来,实际上还不如三十年以前。三十年以前,我们农村这个水塘里面到处都是甲鱼、鳝鱼。因为那个时候的人不敢吃那个东西,不吃当然是因为不敢吃。因为,那个时候人的宗教意识比较强,人们都懂,无鳞的鱼是不能吃的,吃了以后是要出问题的。现代人没有这些观念了,照吃不误。所以,现代人生的病也很奇怪,同时命运也很奇怪,他修炼就更难了。

第五十一章讲的道生、德蓄、长和育、成和孰、养和复,就是在道德之气之下来养他、复他,养、复什么东西呢?对于人来说,肯定有一个对象,我们这个地方讲的就是修炼者的一种神,和修炼者的一种性命双在的一种状态,需要生和养。它一旦成熟以后,它要靠道气和德气去覆盖它,要给它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要不然的话,你这个时候练功就很难以有长足的进步。这个道生、德蓄、长育、成孰、养复,是不是针对人的神而言呢?或者是只针对神而言呢?我想这个问题大家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要思考一下?因为我们修炼的人一般都讲练功多一些,讲法也是比较普遍的,我在网上看到他们提的问题也是这样,现在社会上又有人在办什么法术传授班,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民间法术都有人在公开的传授了。这就说明人们在修炼的时候,很少有知道道德的尊贵的。不知道道德的尊贵,那么,他的作为里面肯定有好多有为的东西。这个有为的东西是不是能够成道呢?我想作为人来说,他所追求的东西和他所做的一些选择,从利的角度取舍的比较多一些,而从用的角度取舍就比较少一些。所以往往是只要有利,能够满足物欲,只要有钱,办事顺利就好,有钱能使鬼推磨,几千年以来都是这样想的。但是对道和德的尊贵,就没有人去重视它。社会变得越来越畸形,没有人再去尊重道德了,也没有人去尊重自然的一种循环。这个循环他也不怕了,轮回也好,三图的恶劣也好,他都不在乎,也不往心里去,所以他什么事都敢干。现代人就没有这种压抑,这也是一种好的趋势。就是人心里没有恐惧,什么东西都不怕,什么东西都敢吃,什么事都敢做。这说明人在社会中的约束就越来越少,思想自由的一面就越来越多,那么一种新的社会接着也就要到来了。因为人的心不受约束了,那么这个东西就要更新了。它往那个地方更呢?靠什么来更呢?我想这个更替,也就是道和德尊贵的一种体现。体现在哪个方面?就体现在道和德的这种作为莫之命而常自然。它并没有给老百姓、给这个社会下一个什么样的命令,然后这个社会自动地就会朝着某一个方向发展。这个发展是一种趋势,就像我昨天讲的,什么是集约意识啊?大家可能还没想通,的的确确,集约意识在我们的现实中表现为什么东西?大家可能还没想通,希望大家继续想。

老子在这个地方揭示的是一种潜在的运动,就是道和德对社会的一种作用。说简单一点,就是他一种没有控制的控制。这个就叫莫之命而常自然。那么他到底在怎么搞呢?他把这个顺序交代得非常清楚,就是长之、育之、成之、孰之、养之、复之。总的说来他的整个过程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生而不有是什么意思?就是天地道德它本身之下就有了万物,万物是由它而产生的,但他并不把这些当作是自己的所有。觉得是自己生出来的,就有私欲一样,把它牢牢的拽在手里,他不是这样的。既然不是这样,那么,他这个存在最起码要遵循一个原则了?这个原则就是为而不恃。他的作为就是,老天爷要下雨,为什么要下?是因为冬天土地干燥,要保持水分的平衡。老是干燥,就要出现冬旱,我们的小麦可能就长不起来了。那么老天爷是怎么作为的呢?那就是不恃。就是它没有任何的原则可以依赖的,它就是按它自己的规律作为的。什么规律呢?比方,冬天湿度一般都在百分之六十以下,所以,这个时候它要经常地调节一下空气中的水分。干了,就要让它湿;天热也是这样,长期的三十几度以上不下雨,行不行呢?也不行。天地之间的万物就会有一种渴望,不仅仅是人有渴望,那些树木、花草也有渴望。它们的渴望是无形的,而人的渴望是有形的。有形和无形之间,无形的就形成了一个整体的运动趋势。这个趋势就叫集约意识。那么老天爷的作为到底是怎么到来的呢?老天爷它能够感应到这个作为,就是昨天说的那个意思,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而天地无心,就以万物为心,万物的反应也就是它的作为。这就是为而不恃的一种特征,希望大家能够理解这一点。为而不恃的这种无原则性,无原则的原则,这个东西不好说。实际上它没有原则,它要是有原则的话,说该下的地方多下一点,不该下的地方少下一点,它有没有这种状态呢?它没有这种状态,它要下,就是均衡的。均衡的,就是它想怎么下,就怎么下。我们往往有自己的判断原则,而老天爷不是这样的,哪怕不需要水的地方它还是要下。而缺水的地方它不一定下,因为它有它自己的规律。你不明白这个规律,或者因为你的不明白,使人和万物之间的响应还没有达到和谐的时候,你要想让它随着你的意志去运动,随着你的意志去作为,一般是做不到的。

过去古人为什么有求雨之说?我问个问题,如果我们这个地方长期不下雨,通过我们的意念,能不能使它下雨呀?那么根据我刚才讲的这些原则,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够促使老天尽快地下雨呢?我这实际上是在传递一种法术的信号,希望大家能够动动脑筋。老天爷凭什么在我的意念下能下雨?我什么样的意念才能够促使老天爷下雨?当然我并不是在传播法术,我只是在传播法术的一种信息,希望大家能够理解过去人求雨是有他的道理的。过去人求雨是念经、持咒、吃斋,还有一定的法式。用传统的、当时的、有为的或无为的动作或语言,这些方法综合起来,产生一种呼唤的效应,或者是一种共振的效应。但是这些东西已经成为历史了,现在已经没有人去这样搞了。我们也没有必要回到过去的那种时代,像过去的人那样做了。

有的人可能知道,我们西边的山叫雨中山,过去方圆一百五十里以内的人,在干旱过头的时候,就在上面做法式,现在那里还有过去的痕迹,还有个台子,过去就是在那个上面求雨的。这说明古人有这样的一些行为,这些行为相对于老天爷的作为来说,到底是个什么关系?大家可以思考一下。我为什么在这个地方不揭示它,是因为有好多东西并不利于在这个时代进行推广。但古人在这方面的记载,你可以翻翻书,有很多的,当然有为的地方比较多。真正无为,就是你的意念怎么动,他没有教你。但是,在我的讲话里面实际上就已经渗透了这方面的道理,希望大家引起注意。

下面一个词叫长而不宰,就是在它生长的过程中,你不要去主宰它。很多人,包括很多修炼的人,为什么喜欢主宰呢?就是因为人,他有控制欲,这是人的基本特性,也是人的一种基本欲望。人的控制性是一种基本欲望,所以在事物生长的过程中,人老是想去控制这个事物,这是一种基本的习性。这个基本的习性要是放弃的话,你就能见过你自己的真性。见过自己的真性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能够发现你自己在这个方面和道德之间的一种差距。当你找到这个差距,那么你建立玄德就有一定的基础了。

一般在修炼中,有很多人想有极高的成就,有极高的造化。成就和造化靠什么得来呢?他这个地方揭示的就是这样一种道理。道德之间,就是你成就也好,造化也好,还是要靠道和德来进行造化,而不是说你想当然的就能够造化出你自己的结果来。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尊道而贵德,拿到我们现实中来,就是你要培育你的阴阳体系,你才有可能跟天地之间产生这样一种共振。

很多人说我练功嘛,掌握功夫,掌握法术就行了,我何必要去练神呢?问题就在这个地方。你不练神,你体系就和生命之间形成不了的阴阳之间的和谐性,阴阳之间和谐性是什么呢?天地有阴阳,人体也有阴阳。如果你只是阳性的思维在动,没有阴性的潜在的思维去成为系统,你怎么能够得道呢?有很多人,他的命功已修到很高的造诣了,甚至他已经年轻化了,白头发变黑了,掉了的牙齿又长出来了,人变年青了。像这样的人算不算得道呢?(算)那么怎么样去衡量这个道呢?当然我们追求年轻化是很自然的。命功的造诣很高了,是不是就得道了呢?不一定。为什么?因为人的心性和身体之间的关系是一对阴阳。要修就要性命双修,先修性,就是先修阴,后修命,就是后修阳。阴阳的变化规律是不能反过来的,为什么?没有哪棵树不发芽就能够长出叶子来的。这个发芽,就像人孕育在胎胞之中一样,它肯定有个阴性的发育过程。从阴到阳的变化是一种客观的规律性。当我们发现这个规律性体现我们人身上,就应该反过来的时候,我们就要衡量一下我们自己阴性的体系是不是很完整。

这个阴性的体系到底是什么东西?尽管我们不能够全面地去了解它,但是,这就是第十章里面所说的:载营魄抱一,你能不离吗?专气致柔,你能够像婴儿一样吗?涤除玄览,你能够一点灰尘、一点疵点都没有吗?爱民治国,你能够无为吗?天门开阖,你能够像雌器一样的容纳吗?明白四达,你能够做到无知吗?就是因为有了这些特色。他才说,最好的方法,在系统的这一面,你一定要先修阴性的系统,然后再修阳性的生命,那就比较有把握了。

潜在的系统有一个特色,那就是它有一个标准。就是你的德一定要做到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你不满足这种状态,你的德就不能称为玄德。不能称为玄德,你要想接近道性,就非常困难。像我们人一般有为地去积累自己的功德,那种道德观念肯定没什么坏处。但是这个地方老子所揭示的这种思想,它主要是讲莫之命而常自然的这种尊贵性。为什么它尊贵?最起码它不用人过度地去伤脑筋,就自然而然的能够成就,这是最好不过的事。而人往往过度的消耗自己的能量和意识,去做那些对我们的发展不利的事,这是我们修炼中最难的一面。

那么大家听完了文字上的解释以后,说一说我的解释能不能站住脚?或者有没有其他的看法?或者大家有没有新的角度的看法提出来跟大家交换一下。

(有插话)没有给它指令,它生长得就很好。老天爷对万事万物,它生了、长了、成了、蓄了、养了、复了,但是它命令没有呢?从来没有下指令,但是它常自然。如果要是有指令,那就麻烦了。草,到冬天就枯了,兰草,本来到冬天也不枯的。有的树叶到冬天就落了,樟树就不落。要是靠下命令,那就非常复杂了,光植物就有几十万种。几十万种,老天爷要是对它们每一种都下一道指令的话,那不麻烦了吗?这就是莫之命的意思。没有具体的下指令,但是这些存在,这些生物,它自动的会按自然的现象去作为,这个作为实际上就是为了尊道贵德。万物为什么尊道贵德而人没有这样做呢?我们是从比较的过程中提出来的。人对事物有为比较多一些,就是因为他是四大之一,他有控制欲。所以,老子在第三点里面就提出了一种基本要求——长而不宰。你不要控制它,你要想修道,要想成道,你就要模仿天地这种玄德的方式。这种方式就叫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你违反了这种方式,你离玄德就比较远。

玄德跟上德之间,在我们的观念里面,也作过比较,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它并不存在德的这种观念,自然而然就有德了。这个概念就比较广泛,但是玄德不是这样的。既然在两个地方都提到玄德的这种原则性,就是这三点,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那么我们就不得不引起注意。我们如果不去注意的话,不反复的在心里面去体悟这三点的话,那么,你自己就不知道你应该遵循的东西。上德是不一样的,它是抽象的。而玄德呢,它带有阴中之阳的作为。就是说在看不见的信号里面,它可以这样说,是一种有为的信号。这是我对这个事物的相对理解。

他想把玄德说得很具体,但是它没有说得很具体,接下来的章节里面他还要说这个问题。那就是在六十五章里面,他说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

(有插话)我没有说它是原则,它只是一种形态。因为他讲的是一种形态,然后得出来的一种结果。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这是不是一种形态啊?你的表现形态,你的表现形态既然做不到这样的绝对化,那么天地生出万物以后,生之、蓄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的话,是不是就是玄德了呢?它在全中,自然而然的就在作为,尽管你看不见,但是它的这个作为是肯定的。是按这三种状态在作为的。并不是按这三种原则去做为。原则和状态,您绝对要把它分清楚。当然分清楚又成了分别心了,又是问题了。

我们把文字方面的问题写一下。

1 、不有、不恃、不宰。

2、 努力和奉献为乐。

3、 没有规戒,故无心执。

4 、虚己重行,生长自然。

5 、存在不宰割,顺其造化全。

第一,讲的内容无非就是三点,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生长的过程肯定是这样的,特别是原神生长的过程。你要是有所有观,认为这个元神是自己的,它就长不大。你要按这样,按那样,你要按我的意念去做,它也长不大,它生都生不出来。你最后如果想主宰它,它最后就变成了阴神。我最后一句话希望大家注意。你练神的时候,如果想主宰它的话,最后它就变成了阴神,为什么呢?这是符合阴阳之道的。因为你的思维是阳性的,你只要是想主宰它,它最后就要退化,到后来只剩下了一点阴性的信号,受你主观意识的暗示和调控。过去有很多说法叫调神,培神,大家在书上看到以后,千万引起注意。

第二,努力和奉献为乐。什么意思呢?既然要求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那你在练神的过程中怎么办呢?怎么样去处理你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呢?努力和奉献为乐。你说修炼为乐,修炼实际上乐不乐?修炼痛苦得很。的确是这样,大家不要以为修炼是一个很舒服的事,修炼是一个很痛苦的事。当然痛苦是相对而言的,是相对于你主观上的那种立足点,把你这个立足点要转换过来。把为私、为利、为名的这一面,他要转化到为公、为用、为道的这一面来。想转化你靠什么转化呢?如果你老是在那个地方做自己觉得有目的的一些事,那么你这个努力就成为有为了。如果你老是觉得我很快乐,我做任何事情都很快乐的话,那么你做的所有的事就都是有意义的。你努力做一个平常的人,做平常的事,你保持一份平常的心。你这个平常并不一定没有奉献,奉献实际上是时时刻刻存在的。就像我们平常讨论这个问题一样,你存在就是贡献。那么,你快乐的存在是不是更大的奉献呢?你快乐的存在就是更大的奉献。这种奉献,因为道德的性质,肯定要反馈回来,反馈到你的人身中来。这个人身是由天地道所生的,人又是天、地、道、人这四大之一,他顺理成章的就要受前三者的支撑、支持。因为人是大的,是生物链的高端,什么东西都要回到这个地方来,都要由人来决定这个事。天地好像是无形的,但实际上它以人为性,天地的性质是以人来体现的。所以,你最后把你自己的努力和奉献理解到这个程度了,理解到天地之性在于人的话,那么,你自动的就会获得无穷的能量或者是无穷的智慧。在这个时候,你的修炼和造化的机遇就不用去找啊、去等啊。像过去人一般都是在这方面很傻,就是用易经的方法去算,算什么时候有什么人,或者有什么气场,有什么样的一种状态在等着你去采。你修来的机遇要比你算来的机遇大得多,所以说你修,自然而然的就把很多机遇修来了。这个机遇,就是天地道对你的一种暗示。这个暗示就是你自己的感觉越来越深,同天地道之间有一种共振效应,你在这个效应中生存,本身就很快乐。当然你这个快乐相对于人世间的名啊、利呀、财富啊、荣誉啊,那就成了痛苦了。为什么呢?因为你要放弃那些东西,你没有痛苦那是假的。

第三,没有戒规,故无心执。我们心中所执有的这些东西,实际上都是因为我们的戒规造成的。我们心中产生的分别心,都是因为有正统的观念造成的。总觉得修道应该怎么样,修佛应该怎么样,不修的人他会怎么样。总认为这个界限非常清楚,就是因为我们规律性的东西或者是戒律性的东西它自然而然影响到了我们的思维。几千年以来,我们对宗教的认识有很多畸形的地方。希望大家认识到,认识到以后,你无心,你也就无心执了。没有执着的这一面,那么你的修炼就更加趋向于自然,你这个人该怎么成长,它自然而然就会成功的。当然这中间有很多的机遇在等待着大家去修得。如果说这个机遇你没有修得,你不愿意放弃你原始思维中的那些东西,就是规和戒的这一面,你不愿意放弃,那么,你的无心就做不到。做不到,你就不能完整地做到进入到尊道贵德的行为中去。你做不到尊道贵德,那么你最后要想得道,就是你要想练神,有基本的长生久视的基础,就更加遥遥无期了。

第四,虚己重行,自己一定要虚,但是你一定要重视自己的行为。你不要把自己的存在看得很重要,而轻视自己的行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这样。你要虚化自己,重视自己的行为,你要对得住自己的修炼。什么意思呢?就是你的行为不要偏离这个偏得太多了。太多了,你就明显的趋于有为。我说的重行是你重视自己行为的状态。这个状态被你重视的时候,实际上你是在不断的观注自己,不断地反省自己。如果你不重行,你说你只是重视你自己的那种存在的感觉,行不行呢?实际上这不行,因为你存在的感觉有很多沉渣,它已经覆盖了你的先天之性。所以你不虚己,这个东西就放不下去。你重行就会发现这些沉渣,它在你心里面是怎样泛滥的。然后你就能够日积月累的,慢慢的清除掉它,你的生长自然而然的就得到一种自然因素了。这个自然因素就是德和道的帮助因素,这一切都是因为另一个信号造成的,就是你的神造成的。神有一种冲动,它这个冲动是向着自然的方向运动的。但是,如果你人太过于执着于自己了,而不注意反省的话,那么你的生长就不自然,就得不到神的暗示或者是帮助或者是提携。做不到,最后呢,只会是衰老比再生要大、要多,最后人就慢慢的元气就少了,更不要说得道了。

第五,存在不宰割,顺其造化全。我们生命的存在,它有很多东西是很珍贵的。他生的东西你不宰割它,它自然而然的就能够发挥出它的长处来。就像我们平常对身体的保养一样,很多人保养自己的身体总是从说教的这一面,或者是知识的这一面,人家怎么说,他就怎么做;知识怎么说,他就怎么做。他不注重于存在怎么说,存在就是你对你自己的存在状态你要了解。你不了解,盲目地去主宰他,那是不现实的。有很多人他的营养过剩了,还不知道,非要吃油腻的东西,他不知道他吃的这种感觉是怎么来的。然后盲目地去满足它,我想多吃就多吃。这是不是叫顺其自然呢?这不叫顺其自然,这叫任其自然。这个任其自然是因为你对这个存在的不了解,你盲目的给它提供,你就不知道你潜在的另外一种要求。

实际上每个人他都有两种要求的,我是最注重于对这个问题的感觉的。我肚子饿了的时候,就特别想吃红烧肉。但是当我多吃了两块的时候,人心里就不舒服。那么我到底是尊重心里的这种不舒服,还是尊重想吃的这种感觉呢?最后决定,还是尊重不舒服的这一面,要保住它。不然的话,以后吃多了,万一老了的时候,发胖了怎么办哪?那是不健康。为了健康,还是不吃红烧肉,或者少吃,或者不吃。你想吃,吃了以后又觉得不舒服,这是两种绝对不同的状态,既然想吃为什么不能多吃呢?这里有个度的问题。你在主宰什么呢?你以为你在主宰你的身体,最后你把身体主宰得越来越差了。你要知道,你的感觉是复杂的。吃饭吃多了,就感觉到发胀,吃少了肚子又饿。那是不是一餐要吃个饱呢?过去古人为什么说过午不食呢?他有他道理的。过了午时,阴气就上升了,那些阴性的物质,特别是体内的浊气,它就需要弥补。所以你吃了以后,你吃的东西都跑到阴性的一面去了。所以,过午以后吃的东西,都去长膘,它不长神。这是古人对这个问题的摸索,因为,他是根据一天阳气上升和浊气上升这个规律来判断的。我在这个地方并不是推广过午不食这种说法,这个意思是什么呢?就是你顺其造化,你感觉应该吃你就吃,感觉不应该吃你就不吃,这个就叫造化全。这个全面性的一面是靠你的感觉,然后你的行为在后面配合,就是重行这一点。你看看你行为的结果会怎么样,你慢慢的积累,慢慢的积累,不说一个月两个月,最起码一年半年,你就知道了,我这个人的身体状态和自己的感觉有什么关系了。然后和我的行为的总结和反省又有什么关系,时间长了以后,你说你不修炼?那是你真正的修炼。所以我建议大家在这个问题上不宰割。

我这都是谈的生活,然后我谈谈修神。练神问题就更加麻烦了。因为第一,它不让你每天去看;第二,它不让你知道它的全面性;第三,它要干什么它根本就不通知你。在这三种前提下,你说你要去主宰他,你要想把它作为自己的所有,你怎么做得到呢?但是作为人来说,无形中他有一种趋势,有一种冲动,这个东西是我的,我肚子里面生出来的东西怎么不是我的呢?这个做不到。这个想法首先就要放下来。放下来以后,这个东西才顺理成章的越长越大。就是因为你不把它当自己的,你把它当天地之间的。天地之气对它有没有补助啊?肯定不断的生、不断的长。如果你把它守在肚子里面,每天认为这是我自己的神,然后你指望它长,三、五年过去了,它还是那么大。这不是没有例子的,大家可以把《性命法诀明指》、《性命圭指》拿出来看一看,一开始的哺育阶段,最起码得三年。实际上要不了三年,因为它吃天地之气而长,由天地之道德而生,你说它快不快?他快得很。就像师父说的,我要它长快就长快,我要它长慢就长慢。什么意思呢?就是你要尊道而贵德,就长得快,你不尊道贵德,它老是那么大。你那个神长不大,它有什么用?你白练了。等你把它练好以后,你也老了。有什么用呢?所以最后的方法还是不要控制它,不要把它当作自己的所有。

最后,它在生长的时候还要避免一个内在因素,它在你的肚子里面生长,这和我们的胎教有关,现在人都提胎教,总觉得孩子在自己肚子里面,然后我去听音乐、听诗歌,这个孩子就会有很高的智商。到底是好还是不好?这是我在假设婴儿和圣胎是一回事的话,实际上这个道理是一样的。就是当你想听的时候,这是因为它在给你发出一种信号,你就想听了。你不要着意地去听,按严格的操作时间去操作的话,那你又错了。你不想听的时候,你不要惹它烦。你惹它烦的时候,就明显的你有依靠的这一面,就有戒规,最起码你有规律性。你用你的规律去造化它,它根本就不是你这种存在,它要是你这种存在,跟你长一个模子,那以后的麻烦就多了。因为人他总是有缺欠的,所以人带着缺欠,再把它练成神,那不惨了?所以最后你要让它尊道而贵德,然后有得道的这种趋势。这种趋势就是你不要有任何规范性的东西。所以,我刚才说那三点是形态,不是原则,你非得按这种形态去造化它,否则你就练不好神。

当你先天这个神的胎气孕育成功的时候,它有一种自然规律。你既急不得,又缓不得。你急,它不急;你缓,它不答应。所以,这个时候人跟它有一种共振效应。就是人肯定能够感觉到这个事物的存在对自己有什么要求。就像我刚才说的胎教那个问题一样,你想怎么样是因为你的意识里面有很多东西是来自于你的胎儿,他发出来的。我们对自己的胎儿的想法,都没有去摸索,实际他的想法转变成你的意识正好是一对阴阳的关系。它由阴性的东西转变成你阳性的思维,这是很自然的一个过程。我们为什么不去重视它呢?这个重视也就是重德的这一面。这个重德就是你重视那些无形中产生的东西。就是你根本就没有想到,突然一下,我想吃个苹果,我就去吃,或者突然我好像特别想吃个香蕉,但是手上又没有香蕉,那就要赶快去买香蕉,错不了,因为这个时候它正需要那个物质。这个物质不是你人所需要的,实际上我们成年人一年之内可能也吃不了几次水果。就像我一样,你塞给我吃,我还不一定记得吃他,这说明潜在它有时候不需要这个东西,所以人没有这种冲动。但是,人如果是有了一种营养观,他老是记得,我为了养生,吃什么我要按什么标准去摄入,我要达到营养的均衡。这种想法对不对呢?是按自己的感觉去摄入自己的营养呢?还是按营养学的那些东西去摄入营养呢?我想大家自己会选择的。选择好了以后,这个东西的生长就有了一种自然面貌了。如果你按感觉去选择,他这个自然面貌就很灵活。什么叫很灵活呢?就是它不是按你思维的这些像来选择的,而是根据它所模拟的那个像。这个时候人在练神的时候一般都是这样,人的神它老在到处跑。今天给你传一个信息过来,哎呀,已经到海南岛了;明天又给你传一个信息过来,一下又到了长白山了。一会儿是南方的那种热带风貌,一会儿是北方的冰天雪地。所以说人的感觉就非常丰富。这个非常丰富的中间,你说我要主宰你一下,你不能瞎跑,我要你往东你就不能往西,我要你往西你就不能往东,你说那样练神能练好吗?肯定练不好。迟早有一天你会把神给毁了。你控制它控制到后来它就慢慢的退化,退化成为阴神。所以过去古人在这个问题上一直有矛盾。读过丹经的人都知道,古人一般都说阳神,他不说元神,我们说的都是元神,我们现在就说,如果你没按玄德那个形态去办的话,你的元神最后退化成为阴神。

所以有时候人在静养,特别是在练神的过程中,他需要静养。静养就是你人这个形体不要去干扰神的运动。如果说你也在动,他也在动,那就麻烦了。人在动的时候,不断地在吸纳信号,影响它的运动结果和状态,最后你也没机会去观察它的全面性。只有你静下来以后,你才能够观察到你神是怎么样运动的全面性。这个神它很怪的,它动的时候,它和你之间是有一种协调关系,它在相对的时间内让你看,它是看得起你,他要是不让你看,你还真是看不见它。它为什么要让你看呢?就是为了改造你的思想,那么改造你思想的哪一个方面呢?我讲了这么多,实际上我讲的是比较活的。大家就要注意我思维的路线,实际上讲的就是这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改造这一方面呢?就是这一方面里面的思想大部分都是有源头的。大家知道这个源头来自于什么地方?实际上就是来自于后天。就是你生下来以后,你爸爸也好,你妈妈也好,你奶奶也好,你爷爷也好,他不停的在给你灌输,你再长大一点,又和街坊邻居的小孩儿们在一起玩儿了。这个说一点,那个吹一点,思想中慢慢的积累,哦,这就是社会,这就是语言,这就是我所需要接受的东西,这个源头就来自于自己后天的完整的积累。这个积累实际上就是人家的思维越来越多,然后你把这些都当成是天经地义的。这些东西,我可不能违反它。但实际上能不能违反呢?(能)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违反呢?这个事物又反回来了,又返回到它改造你的这一面来了。因为它让你的思想随着它跑。他给你看像,给你传递信息,讲故事,然后给你形成阴性的思维体系。你无形中就把这个东西在自己的思维中固定下来了。哦,这一切看起来是很合理的,很实际的。因为它在做功啊,它不停的带着你的思维在活动啊,然后还经常跟你交换一下感觉的位置。有时你的思想一下跑到神的身上去了,神的意识一下又跑到你体内来了。你就感觉到很兴奋,就像自己在外面活动一样。这就是人的稀奇古怪性,但这稀奇古怪性常人是体会不到的。

我后面讲的这一点都是人在练神的过程中所必须要尊重的一些形态。这个形态你不尊重,你以后很难以做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8 03:35 , Processed in 0.01432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