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166|回复: 10

心理学家:为何中国人逻辑思维比美国人差

[复制链接]
cosmos 发表于 2012-3-20 15: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的侯玉波副教授和他的同事们在"中国人与美国人思维方式比较研究"、"文化思维方式对领导者心理行为的影响"两项研究中,在对500多个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进行评定后发现,中国式的思维方式可以从五个维度来衡量:
一、变化性:世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没有静止不动的东西;
二、矛盾性:世界并不是精确和清晰的,而是充满着矛盾的统一体;
三、折衷性:中国人喜欢中庸之道,不喜欢做极端的事情;
四、联系性: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五、和谐性:客观事物只有与其它事物放在一起的时候才有意义。

这些中国式的思维方式固然好处多多,可是"将事物从一个整体中分离出来,对事物的本质特性进行分析,明确概念,再进行判断、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评定中却没能突显出来,实在让人遗憾。更有学者指出正是逻辑思维不足,是我们近代以来科学裹足不前的主要原因。

中国人喜欢用联系的、矛盾的、变化的思维看问题,也导致了一些问题。侯副教授举例说,日常生活中面对同一事件,如果过于讲求联系,辩证分析,归因于不可控的因素,往往会使个人逃脱了责任。假使就事论事,追究到个人,个人会将事情努力做好。西方人强调内在因素,每一个人都要承担各自的责任。

辩证的联系的思维是流淌在民族血液里的思维方式特点。但是这种思考方式也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社会规范影响而慢慢形成的。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一些西方思想的传入,以及我们有意识的教育,可以使我们的思维逐渐具备逻辑思维的优点,这对于完善我们思维方式很有帮助。

对于中西思维方式差异,他不赞成将两者绝对对立起来。他强调说,"在具体的心理学实验时,发现逻辑分析和辩证分析确实有很多不同。不过西方人很多时候也是注意一分为二看问题,我们只是考虑问题比他们多一些,而我们有时也将一个事件本身看得很绝对。"
真寒子 发表于 2012-3-20 18: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真寒子 于 2012-3-20 18:24 编辑

名不副实啊,看遍全文,也没发现心理学家在那一段落说中国人逻辑思维别美国人差。

至于“日常生活中面对同一事件,如果过于讲求联系,辩证分析,归因于不可控的因素,往往会使个人逃脱了责任。”
我个人是处在工厂企业中,对于出现的质量问题,全面研究时讲究,人,机 料,环。法,
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人的因素只是其中五分之一,机器,环境,材料,方法,都要考虑到,
至于上述方法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到无关紧要,反正不管哪一方,都有人主观方面的因素和环境等外在客观方面的因素,
怎么楼主能单单说西方重视个人责任,东方开脱个人责任呢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太极道者 发表于 2012-3-20 22:51:28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方人都是机械思维,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对付他们很容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cosmos 发表于 2012-3-21 11: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太自大了吧。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你现在用的计算机,互联网都是他们发明的哦。

西方人都是机械思维,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对付他们很容易!
太极道者 发表于 2012-3-20 22:5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白杨 发表于 2012-3-21 13:55:39 | 显示全部楼层
cosmos是西方人,是老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cosmos 发表于 2012-3-21 14: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东西和合,则金木并。 内外交光,则灵性通。

cosmos是西方人,是老外。
白杨 发表于 2012-3-21 13:5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白杨 发表于 2012-3-21 14: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东西和合了,太阳从哪里升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cosmos 发表于 2012-3-21 14:35: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丹成,万物俱在其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慧明 发表于 2012-3-22 10:02: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位教授恐怕是不看美剧的.
我还要告诉大家别看浮浅的所谓美国大片了,那会对美国产生很多错误认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白杨 发表于 2012-3-22 14:27: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丹成,万物俱在其中
cosmos 发表于 2012-3-21 14:35



    丹成,一片混沌。宇宙浑然一体,历史回到:震旦纪(Sinian perio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9 17:58 , Processed in 0.01979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