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399|回复: 11

冥想的真意 —— 克里希那穆提

[复制链接]
慧明 发表于 2013-11-5 19:5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果你观察一下人类的历史,你会发现他一直在透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去寻找那个超越日常琐事之外的境界。他已经竭尽所能-断食,自虐,涉入各种形式的精神错乱行为,尊崇传闻轶事以及其中的英雄豪杰,臣服于那些声称“我找到出路了,跟随我吧!”的权威人物,不论在东方或西方,人们都在探索这个问题。然而知识分子,哲学家,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师,一向把开悟境界视为毫无价值的精神病症。对这些人而言,此种境界乃是精神分裂的症状之一,或是应该完全避开的一种幻觉。因为他们看到周遭有许多奉宗教之名而缔造出的荒诞现象,一些毫无理性,毫无意义的行为,因此他们宁愿交往一些体制内的人士,或是一些臣服于正当模式的人。你一定早就观察到这些现象了。

然而智力只是生命的一小部分罢了。它固然具有一定的份量,但世人却赋予了智力,推理能力,逻辑活动过度重要的地位。人类并不仅仅是一种理性的实体,他们是极其复杂的存在。你一定早已观察到,人类一直想发现那个既理性又富有完整意义及深度,非智力所能虚构出来的东西,从古至今,他一直在奋力追寻那个境界。组织化的宗教其实是在做生意,它借着庞大无比的机构将人心局限于信仰,教条,仪式和迷信之中。它的生意十分兴隆,我们会接受它是因为我们的生活实在太空虚了。因为生活之中缺乏美,所以我们渴求浪漫而又神秘的传闻轶事。我们向往传奇或神话,但所有的人为组织,不论是有形的或无形的,都跟实相扯不上任何关系。什么样的心智完全超脱人类的意图之外?什么样的心智能舍弃那些人类为了追求实相而虚构出来的事物?你知道吗,实相是最难用言语来描述的一种东西。我们必须用言语沟通,但沟通也可以是无言的。

这意味着你和讲者必须处在同样的层次,怀着同样的热情,共同进行探索。这样你和讲者才能真的相应。我们现在不只是在进行无言的沟通,同时也在透过言语来理清一些复杂的问题,但这是需要经由清晰而客观的思考,以及超越一切思维的领会,才能办到的事。

不成熟的人是不适合冥想的。不成熟的人只会一味盘坐,练习吐纳或倒立,嗑迷幻药,企图透过这些把戏来体悟生命的源头。但是你别想借助药物,断食或任何修炼体系来发现那个永恒不朽的东西,因为开悟是没有捷径可走的。你必须下真正实修的工夫,也就是毫不扭曲地觉察自己的言行举止和思想。而这是需要极高的成熟度的,我指的并不是年龄的大小,而是一个能如实观察的心,一个能如实看到真,假以及假中之真的心。这才是真正成熟的心,它不论在政治上,生意上或是在关系之中,都有能力如实观察。

你也许早就听过“冥想”一词或读过相关的著作,甚至追随过某位宗师。不过我衷心希望你最好从未听过它,这样你才能以清新的头脑去探究它。有许多人都去过印度,可是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到那里去:真理并不在那儿,那儿拥有的是浪漫的氛围,但浪漫的氛围绝不是真理。真理就在你的当下。它不在遥远的异国里,它就在你的眼前。真理就在你的所作所为之中。你不需要去剃度或做一些人类早已做过的蠢事,因为真理就在你的眼前。

你为什么要冥想?它真正的意思是沉思,留心,觉察,清楚地看见。若想清楚地看见,没有任何扭曲地进行观察,你必须对自己内心的局限和底层的活动有所觉察。只是觉察它,而不企图去改变,转变或解决掉它。对整个意识内容进行毫不扭曲而又了了分明的观察,便是冥想的开始及结尾。第一步即是最后一步。

你为什么要冥想?到底什么是冥想?譬如清晨起床时你看到窗外的晨曦,远山和水面的波光,如果你能一语不发地观赏这惊人的美景,心里连说“好美啊!”之类的念头都没有,如果你能如此全神贯注地观察,你的心便是彻底寂静的。否则你是无法真的观察或倾听的。因此冥想就是一种全观或空寂的心境。

只有在这种心境之下,你才能看到一朵花的美以及它的色彩和形状,这时你跟那朵花之间的距离已经消失了。但这并不意味你认同了那朵花,而是你和那朵花之间的距离或时间感不见了。只有当你的心中没有任何念头或自我中心的活动时,才能清楚地,全神贯注地觉察。这便是冥想。

不妨看看自己能不能毫不扭曲,也没有任何记忆的干扰,而只是默默地进行观察,要做到这一点,你必须深入探究。这意味着思想不能干预观察,亦即对你所观察的对象不抱持任何刻板印象。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做过这件事。那个刻板印象就是“你” -你对别人所抱持的各种印象和自己的各种心理反应,这些都会造成你和别人的界分。界分又会带来冲突。不抱持任何印象,你才能全心全意地凝视对方,其中便自然存在着爱和慈悲,如此一来冲突就不见了。此即没有观察者的观察。欣赏一朵花也是同样的情形,那是一种融为一体的心境,其中没有任何界分感。因为界分意味着冲突,只要思想一变得过分重要,界分感就产生了。但是对大部分人而言,思维活动恐怕是太重要了一些。

现在问题又产生了:思想是可以被控制的吗?你是否必须去操控念头,让它们能正确地运作而不干扰到你?控制意味着压抑,有特定的方向,依循某个固定的模式,模仿以及臣服。从童年开始你就被教育成一名习于掌控的人,然后现代社会又产生了对掌控性的反动,于是你对自己说:“我再也不想被控制了,我要为所欲为。“我们现在并不是在暗示你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如果是的话,就有点离谱了,不过负责掌控的整个体制也是相当离谱的。只有当你缺乏理解的时候,才有掌控的必要。如果你已经把事情看得很清楚,自然不需要掌控了。假设我的心很清楚地看见思维活动的干预,看见思想永远在区分,也看见思想的运作永远都在已知的领域之内,凭着这份观察,就能预防思想的掌控。

修持意味着学习,而不是如一般人所认为的臣服。我们现在探讨的是一种不受操控而又有能力学习的心智。只要有能力学习,就没有必要掌控了。换言之,学习便是解脱的行动。一个能探索冥想本质的心,一定是永远都在学习的,而学习的本身就能带来秩序。人生一定要有秩序。秩序便是美德。行为之中的秩序即是正义。这份秩序并不是由社会文化或环境强加在我们身上的一种压制或臣服。秩序不是一份蓝图,只有当你理解了混乱之后,它才会出现,包括内在与外在。排除掉混乱,秩序就产生了。因此,我们必须先看一看我们生活之中的混乱,矛盾,相互冲突的欲望以及表里不一的言行。在理解和观察混乱的过程中,你必须毫无拣择地全神贯注于混乱,如此一来秩序就会毫不费力地自然降临。这份秩序确实是生活中必要的东西。

冥想就是在生活的过程里让关系的互动保持清醒,转化彼此之间的冲突。冥想就是去了解恐惧或享乐是什么。冥想便是所谓的爱,从死亡之中解脱以及彻底独立自主的一份自由。自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东西之一,你的内心如果无法独立自主,在心理上你就是不自由的。那份独立性并不是一种孤立的状态,也不是从世上退缩下来。

只有当你彻底放下了-不是在口头上而是真的放下了-人类的恐惧,欲求和超凡入圣的向往之后,那份独立性才会出现。

假设你已经深入到这种地步了,这时你就会认清,只有不再陷入任何幻觉,不再追随任何人,并超越一切权威的掌控,才能打开那扇知觉之门。只有这样的心才能发现是否有一个超越时间的境界存在。

理解时间的议题是很重要的,不是历表上的时间,而是心理上的时间感- “未来我会变成什么”或是“我会成就什么,达成什么。”这些想法都涉及到从此到彼的过程,一种思想的捏造。从牛车进展到喷射机当然需要过程,但心理上的过程- “我”会变得更好,更高尚,更智慧-真的有必要吗?这个属于过往的老旧的“我”早已累积了许许多多的东西-侮辱,奉承,痛苦,知识-它能不能逐渐变得愈来愈好?从此处到彼处确实需要时间。但是人真的能变成理想中的模样吗?你真的能变成更高尚,冲突更少的人吗?这个“我”就是把“我”与“非我”,“我们”与“他们”,“美国人“与”印度人“,”苏俄人“界分开来的一个存在。因此,这个所谓的”我“能不能变得更好?还是,这个”我“必须彻底静止下来,不再想变得更好或变成理想中的模样?你一旦认为有一个更高,更美好的东西,你就否决了你的善性。

冥想乃是彻底否决掉“我”,让心不再自相冲突。一个没有任何冲突的心,并不仅仅是念与念之间出现了空当,而是彻底从冲突之中解脱了。而这就是冥想所要下的一部分工夫。一旦认清了心理上的时间感,你的心就会出现空间。你有没有注意到我们的空间有多么狭窄,包括内在与外在?住在大都市里,就像是住在狭小的衣橱里差不多,所以我们才会变得愈来愈暴戾,因为我们需要外在的空间。但是你有没有真的去发现过我们心内的空间有多么狭小?我们的心填满了各种的想像,还有我们所吸收的各种形式的制约,影响及宣传。我们的心中充斥着人类的发明,思想,欲望,渴求,野心和恐惧等等东西,因此它已经没什么空间了。如果你深入探索就会发现,冥想便是放下这一切,让心中出现无边无界的空间。这时心就寂静了。

你也许已经从某人那儿学到了一套冥想方法,所以你认为自己必须修炼,心才能安静下来;心能安静下来,开悟才有望。这便是你所谓的“冥想”。但是这样的冥想根本是胡闹,因为当你在修炼时,一定有一个实体在那里不停地锻炼自己,这么一来你的心就会变得愈来愈机械化,愈来愈不敏锐,愈来愈有限。因此你为什么要修行?你为什么要让别人介入你和你的探究之间?为什么要让传教士,你的宗师或你的书本介入你和你想发现的东西之间?是不是因为恐惧?是不是因为你想得到别人的鼓励?还是因为你不能确定自己有能力,所以才倚赖别人?当你因为不确定而去倚赖别人的时候,你最好先弄清楚你所选择的对象是不是跟你一样不确定。假设你所倚赖的对象很确定自己的发现,那么他一定会说:“我通透了,我已经成就了,我即是道路,跟着我吧!”这时你要十分小心这个声称自己已经通透的人。

因为,开悟并不是一种固定不变的状态,它不是一劳永逸的。你真正需要了解的是我们生活中的混乱和失序。充分理解了混乱之后,秩序自然会出现,然后心就清明了,心就不再疑惑了。这种确知的状态并不是靠智力而达成的。当你的心很清楚地认识了混乱之后,知觉之门自然会打开。门后的东西是无法言传,难以形容的,任何一个企图去形容它的人,都还没真的见到它。它是无法言传的,因为语言并非那真实之物,形容词亦非被形容的对象。你所能做的只有全神贯注于你的关系之上,认清每当刻板印象出现时,全神贯注的心境就消失了,并且还要去了解享乐和恐惧的本质,看到享乐并不是爱,欲求也不是爱。

你必须为自己去发现一切事物的真相,没有任何人可以告诉你。譬如每一种宗教都强调戒杀,不过对你而言这些都只是一堆教条罢了,你如果够认真的话,就必须为自己去发现个中的深义。前人说过的话也许是真的,不过那个真理不是你的。你必须亲自去发现戒杀真正的含义是什么。那才是你的真理。同样的,你不能倚赖别人或别人发明出来的修行体系,也不能臣服于某位宗师,老师或救世主,你必须自由地探索孰真孰假,为自己去发现如何才能毫不费力地活在世上。

这一切都是所谓的冥想。

需求产生于二元对立,“我不快乐,但是我必须快乐”。这种“我必须快乐”的需求就是不快乐。当一个人勉力行善时,在那种善行中已经影射圌出它的反面,也就是邪恶了。任何的肯定之中,同时也包含了它的反面,所以当你努力克服某件事情时,反而是在助长它的威力。渴望经历真理或实相,正显示出你不满意目前状况的心态,因此,需求必定制造所需之物的反面,而反面之中都是早已经历过的事物。总之,一个人如果不能从无止境的需求中解脱出来,必定迷失在二元对立的窄巷中。你必须彻底认清自己,然后才能停止所有的追寻。

这样的心自然不会再追求任何经验了,它不再追求挑战,也不再认得挑战,它不再说“我在昏睡中”或“我十分清醒”,它完全处于本然中。只有那种肤浅、狭隘、困顿和受制的心,才会刻意寻求更高的境界。我们有没有可能停止所有的追寻和比较,而自在地存活于这个世界?当然可能,只是每个人必须亲自去发现而已。

深入这个问题的真相,就是默观冥想。可惜这个名词在东方和西方都被彻底糟蹋了。默观冥想有各种不同的派别、方法和系统,有些系统要求你“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脚拇指上,看住它、看住它、看住它”。另一个系统则主张某种坐姿、调息或观心,这些都是纯然机械化的方法。还有些派别则教你一些咒语,要你不停的持咒,同时保证使你得到某种超觉的经验。这些都是毫无意义的举动,不外是自我催眠罢了。由于复诵本身具有静心的效果,不论你反复念诵“阿门”或“唵”,甚至“可口可乐”都行,你都会有些感受的。这个称为真言瑜伽的方法,已经在印度盛行上千年了,可以说人人皆知。反复持咒的确能使人的内心平静柔软,除此之外,你仍然有个琐碎而卑劣的心。你不妨从自己的院子里捡一块木头回来,供在壁炉上,每天献上焚香,供奉一个月以后,你就会开始崇拜它了,一天不献花,你的罪恶感都会生起。

真正的默观冥想是无法可循的,也不是反复诵念及模仿。冥想和专心是两回事,一些冥想大师们最擅长的花样,就是训练学生们专于一念,而驱除其他所有的杂念。强迫学生学习这些把戏,实在是最愚蠢、最丑陋不过了,因为它会使你的心永远陷入冲突中。一方面他要你固求于所专心的念头上,另一方面,你的心偏偏喜欢跑到其他念头上,这充分展现出你实际上对其他的事更有兴趣。念头跑来跑去并不是问题,让自己觉察每个念头的动向,才是关键所在。

冥想需要一颗极其敏锐的心。冥想乃是对生命的全盘了悟,在其中所有支离破碎的认知都停止了。冥想不是控制思想,因为思想一旦受制,就会引发内心的冲突。如果你已经了解我们在前面所讨论的思想的生成及其结构,念头就不会再从中干扰。这种了解的本身,就是修炼,也就是冥想。

冥想就是觉察每个念头和每个感受,绝不加以是非判断,而只是观察,随着它律动,从这份觉察中你会认清思想及感受的所有活动,寂静就会在这份觉察中间出现。用意念造成的静止是停滞的,是死的;反之,如果思想者能了解自己念头的生起和本质,并了解为何所有的思想都是陈旧的局限,从这个中间产生的寂静,才是真正的冥想,因为冥想者已经不在了,心也已经空了。

流水无声 发表于 2013-11-5 20:49: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开始看着没明白,看着看着好像明白一点了,接着看下去几乎就要晕倒了,晕倒前竟然莫名的想起一句话:清静以为天下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王甲 发表于 2013-11-5 21:2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同感,这世上好为人师的人太多了,自己没修多高,又写些书传世,罪过更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慧明 发表于 2013-11-5 21:5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不算很难读懂,总之他在说修炼的核心并不是盘坐,吐纳,倒立,模仿等等,觉察自己的混乱,控制,冲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慧明 发表于 2013-11-5 22: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慧明 于 2013-11-5 22:12 编辑

而且 克里希那穆提谈话的视频我最近看过了,感觉其人比较憔悴,瘦弱,肯定不算是性命双成。但是比方说我力量虽然不算小,但是有个力量更小的人来帮助一把,也是可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王甲 发表于 2013-11-6 00:46:42 | 显示全部楼层
盲师们会把人引入似是而非的歧路,误人慧命,很严重,有些人讲道,不是他真的有道,而是名利之心在作怪,不过也不奇怪,他们注定会干那些事,他们的智慧就那么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倪天津 发表于 2013-12-5 17:5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倪天津 于 2013-12-6 17:37 编辑

你们两个人啊,慧明,尤其是,既然不觉得克氏好,干嘛贴他的文章,又不懂人家,又贴出来骂,不如思考一个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倪天津 发表于 2015-2-26 07:35:5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 克里希那穆提之死
001PrkIvzy6QcilMHVP3d.jpg

疾病吞噬了你的生命
却解放了你的灵魂
圣人的化身只是一个传说一个幻觉
你无边的觉照无边的慈悲无边的自性
太阳般寂然照临

每一个诗人都在自己的高度歌唱
你站在喜马拉雅的顶端歌颂太阳
你独步法界的时刻终于来临
死亡只是向光明回归
你的死亡已将世界点亮

生应其缘,死适其时
清净而来,纯洁而去
乘愿而来,了心而去
空空而来,寂寂而去
每一步都为众生踩出卍福

你的行迹本无方所
你的故事更像传奇
哦,克里,克里
一首宇宙的大诗
一千年后还有人寂静地读你懂你

请尊敬为我们行吟的诗人
请顶礼为众生演道的贤圣
他们死去了,纯洁的灵魂坐满虚空
死亡的假象难掩法性之真
宇宙中长话不朽的精神

    曾经,有人因为九十岁的克里患癌辞世而质疑他的伟大成就,就像有些人因九十五岁辞世的南怀瑾先生没有活过百岁而质疑他的修行。我把克里和南先生视为影响我一生的精神导师,这首诗写了一个得道者伟大精神之永恒。

源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e9664f0102vigd.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箭凌 发表于 2015-2-27 13: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克是印度人,印度人说话行文很多都这样,滔滔不绝,长篇大论,类似西方人,估计是基于拼音文字和表意象形文字的不同造成中印西人头脑模式的不同,他们觉得很精准详尽到位,我们觉得繁琐费神;我们觉得简洁有韵味,他们觉得云山雾绕、难明所以。
       求同存异吧。相信以后全球大通为一的时候可宝贵的资源总会整合为一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倪天津 发表于 2015-2-27 13:5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是这样,克氏很小的时候,就被带到英国接受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云雾草庄

GMT+8, 2025-4-28 04:15 , Processed in 0.01920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